“数字化”光环,难掩BIM困局

摘要:一直以来,在建筑行业,BIM基本上就是代表了“数字化”,也代表了项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在建筑领域,提到“数字化”,就不能不说BIM。

一直以来,在建筑行业,BIM基本上就是代表了“数字化”,也代表了项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所以这些年,用BIM作基础来搞建筑数字化转型,在行业内基本达成一种共识。

但是,今年以来,BIM行业里到处散播出央国企施工单位,和设计院裁撤BIM中心的消息。

BIM圈里一些知名BIM公司倒闭的消息也频频冲上热搜。

裁员、接不到BIM项目、资金断流,业内不少BIM公司都深陷泥潭。

质疑BIM是场骗局的声音越来越多。

建筑行业发起的这场浩浩荡荡地“数字化”革命,一夜之间,好像全失败了。

BIM这场“关门潮”不是某几家公司的独角戏,而是整个BIM产业艰难境况的缩影。即便是喊出“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的建筑行业,实际却是BIM还是难逃“昙花一现”的宿命。

“数字化”这个口号,在建筑行业已经喊了很多年了,然而真正能做到数字化的建筑企业,现在国内还没一家。

国内也没有一个建筑项目做到了真正的数字化。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央国企建筑企业,当前谈起企业BIM数字化建设,听到最多的词就是踩坑、烧钱、价值体现难。

导致BIM数字化成为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鸡肋般的存在,离不开但又用不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者是知道但却无能为力。

更荒唐滑稽的是,很多央国企领导把BIM直接当作了数字化。

于是大张旗鼓地把电脑里面以前做过的项目CAD图纸,全部用BIM翻模成三维模型存档,觉得他们企业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很多的建筑企业搞的项目数字化管理,结果都让人啼笑皆非。

做一个漂亮的宣传片,买一块大屏幕,办公室装上人脸识别打卡,安上监控摄像头,基本就算完成了“数字化管理”。

建筑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项目数字化建设又该如何成功落地?

建筑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真正的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信息部门、业务部门、软件公司三方共同发力,能力融合,而非BIM一方的单打独斗。

把BIM当作了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是一种极度无知的表现。

任何建筑,都具有特定的全生命周期。

从设计开始,经历施工阶段,再到投入使用,然后就是后期的维护以及最终的弃用,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在以往,相关的数据大多以纸面形式呈现,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数据存储不便、查询困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等。

而数字化的手段,就是让里面的数据信息形成闭环。

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关联,从设计环节的参数设定,到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数据,再到使用阶段的运行状态监测数据以及维护过程中的维修记录等,实现数据的无缝衔接与流转。

而BIM,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模型载体。

当BIM批上了“数字化”的外衣,物理层面的互联互通、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及可拓展性、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可视化,BIM目前是那一条也做不到。

并且,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数字化转型链条里面,BIM的作用只占了极少的一部份。

明明只是一个三维模型裁体,却被人为地“数字神话”了。

当数字化被“袪魅”,BIM被拉下神坛也就不可避免了。

来源:晓霞科技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