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9年2月,中越边境的群山间炮火轰鸣。一支解放军部队如利剑般突破越军防线,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溃。指挥这支铁军的将领,正是时任127师师长的张万年。当他的部队攻占禄平县城时,街道两侧赫然张贴着越军打垮127,活捉张万年的标语。这位让敌人咬牙切齿的中国军人,究
1979年2月,中越边境的群山间炮火轰鸣。一支解放军部队如利剑般突破越军防线,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溃。指挥这支铁军的将领,正是时任127师师长的张万年。当他的部队攻占禄平县城时,街道两侧赫然张贴着越军打垮127,活捉张万年的标语。这位让敌人咬牙切齿的中国军人,究竟在战场上书写了怎样的传奇?
1978年冬,张万年正在潜心研读现代战争理论。这位曾参与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的老兵,此刻的身份是军校进修学员。然而12月28日的一纸急电,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立即终止学业,任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率部南下备战
此时的广西边境正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越南黎笋集团在苏联支持下,仅1978年就制造边境冲突1108起,无数边民倒在血泊之中。张万年站在友谊关前,望着被炮火摧残的村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透着他曾经的战友之谊。
师长,您当年援越时的笔记。参谋递来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载着越南地形、气候、民俗。1968年担任援越军事顾问期间,张万年不仅协助越军制定溪山战役作战计划,更因长期在潮湿坑道中指挥患上严重风湿,体重骤减20斤。此刻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却要用来对付昔日的学生
1979年2月17日凌晨,谅山方向传来震天炮响。张万年手持望远镜伫立观察所,眼前支马地区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里扼守通往禄平的咽喉,越军338师462团在此构筑了三道环形防线,明碉暗堡密布,被称作“南疆马奇诺”,张万年斩钉截铁下达命令。这位深谙《孙子兵法》的将领,将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到极致:7个步兵营如铁钳般展开,200门火炮形成覆盖火力网,坦克分队穿插侧翼。凌晨4时40分,三发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炮兵阵地瞬间喷出火舌,40分钟倾泻炮弹3800余发,越军工事在火海中土崩瓦解。
步话机里传来前沿急报:612高地发现敌暗堡!张万年抓起话筒:让喷火兵上!注意右侧悬崖!他对这片地形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当地越军指挥官。当太阳升至中天时,支马13个高地上已插满红旗。被俘的越军上尉阮文雄难以置信:我们准备了半年的防线,你们怎么一天就.....攻占支马当晚,张万年做出一项震撼全军的决定:将师指挥部前移距敌阵地仅100米的山洞。参谋们极力劝阻,他却指着满身硝烟的战士说:我的兵在这里流血,我怎能躲在后方?
这个被战士们称为将军洞的指挥部,洞顶滴水成冰,电台天线要用雨衣遮挡防止暴露。深夜,张万年裹着军大衣蜷缩在弹药箱上研究地图,突然抓起电话:三营注意!你们左侧山谷有回声,可能有敌渗透!果然半小时后,越军特工队的偷袭被早有防备的哨兵击退。
越军很快发现,这个“活捉”目标竟在眼皮底下指挥作战。恼羞成怒的敌人开始心理战,广播昼夜播放:张万年已被我军俘虏!43军军部急电询问,却听见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口音:老子在啃压缩饼干呢!消息传开,前线士气大振,战士们笑称:跟着张师长,阎王殿都敢闯!
禄平攻坚战陷入胶着时,张万年收到一份特殊情报,当面之敌的指挥官,正是当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同寝的武元甲部将黎文勇。两位昔日的同窗,此刻在无线电波中展开智力对决,他熟悉我的穿插战术,我们就来招声东击西。张万年命令379团大张旗鼓修筑工事,暗中却将主力悄然北调。当越军集中火力应对主攻方向时,381团尖刀连已攀越海拔1300米的公母山,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敌后。望着漫山遍野的解放军,黎文勇长叹:他还是当年那个丛林之狐。
这种知己知彼的较量贯穿整个战役。张万年甚至能准确预判越军炊事时间发起炮击,用围三阙一战术诱导敌军进入伏击圈。当许世友司令来电询问是否需要增援时,他自信回复:请首长放心,我们正在教学生温故知新,此役127师五战五捷,歼敌2125人,自身伤亡不到敌军三分之一。捷报传到北京,邓小平指着战报对军委领导说:这个张万年,要重点培养。16年后,昔日的铁血师长果真肩扛上将金星,成为拱卫华夏的军委副主席。
2015年1月14日,87岁的张万年上将与世长辞。在他的葬礼上,一位越战老兵带来泛黄的战地照片:硝烟弥漫的山头上,将军与士兵共用一个军用水壶。照片背面写着127师官兵的心声:跟张师长打仗,死都不怕!
当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回望这段历史,张万年将军用热血书写的不仅是战争传奇,更诠释了中国军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铁血誓言。他那句指挥员的位置永远在战士中间的誓言,至今仍在南疆的群山间回响,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