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和莲藕出圈,“嘉鱼蔬菜”品牌越擦越亮丨封面策划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0:27 2

摘要:阳春三月,油菜花开得正盛。黄澄澄的花海与连片的白色塑料大棚交相映衬,这里是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金润农业育苗中心。大棚内,甘蓝苗、南瓜苗、玉米苗一片葱郁。

丰收季,菜农们在采收包菜。

嘉鱼急需引入更多龙头企业,开展更多本土化品种培育,拓展蔬菜品牌市场,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阳春三月,油菜花开得正盛。黄澄澄的花海与连片的白色塑料大棚交相映衬,这里是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金润农业育苗中心。大棚内,甘蓝苗、南瓜苗、玉米苗一片葱郁。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踏访嘉鱼,考察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和四邑村,重点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嘉鱼是中国特色农产品(甘蓝)优势区、全国知名的蔬菜基地。“嘉鱼甘蓝”“嘉鱼莲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嘉鱼甘蓝产量全省第一,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近年来,嘉鱼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并通过引入龙头公司,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价值链和附加值。对比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寿光,嘉鱼有哪些优势,又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多赢

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古名沙阳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立县建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后来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嘉鱼县。

嘉鱼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蔬菜生长的理想之地。自上世纪80年代起,嘉鱼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但由于受气候、市场波动等影响,蔬菜滞销问题时有发生。2011年,嘉鱼包菜滞销烂在地里的现象,曾引发社会关注。

为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嘉鱼围绕蔬菜(莲藕)、水产等主导产业,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于嘉鱼县潘家湾镇,主要从事蔬菜种植、新品种示范推广、冷链物流和蔬菜销售等业务。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联合研发的甘蓝品种“思特丹”,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占嘉鱼当地甘蓝种植面积的七成以上。

在潘家湾镇长约10公里的蔬菜长廊,年产绿色蔬菜21万吨,辐射带动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目前长廊内有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

在嘉鱼县,金润农业累计流转土地8000亩,打造蔬菜标准化基地,以合作社的“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操作流程、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蔬菜种植,最后以保护价收购,帮助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菜种出来以后,可以卖回给公司,这样种植户们比较省心,不用发愁销路问题了。”金润农业副总经理张镇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依托公司资源优势,金润农业将蔬菜销售至武汉、江苏等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金润农业平安洲蔬菜种植基地。(嘉鱼融媒记者 卢建 摄)

有种植户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合作社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让种菜变得更轻松,闲暇时,他们还能去周边蔬菜合作社打工,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初,嘉鱼县《政府工作报告》称,2024年该县积极建设武汉市菜篮子,建成露地蔬菜、设施蔬菜、水生蔬菜三大板块,种植面积发展到29万亩,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4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50.9亿元。蔬菜产业为菜农人均实现收入超过1万元,长江滩蔬菜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

嘉鱼不只是蔬菜大县,还是水产强县,这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嘉鱼县三湖渔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5800万元,建成亚洲最大的叉尾鮰苗种繁育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发展2万亩叉尾鮰基地。

在县水产部门和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分户饲养鱼种,根据自身需要将所产卵块送到公司孵化基地集中孵化。目前,嘉鱼有鮰鱼亲本30万组,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鱼苗销售至广东、广西、湖南等十多个省区,2024年创产值10亿元以上。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不断壮大。支点财经记者从嘉鱼县农业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6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流转土地26.65万亩,网络农户8.5万户,全县40%以上农户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分红赚股金,人均纯收入约2.6万元。

蔬菜、水产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

近年来,在深耕蔬菜种植的同时,嘉鱼全力推动蔬菜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着力提升附加值。

湖北作为莲藕大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对嘉鱼珍湖莲藕的推介,让嘉鱼莲藕声名远播,全县莲藕产业快速发展。

湖北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攀,是嘉鱼野藕种植第一人。他通过流转600亩藕塘,种植野藕,打造“湖地野藕生态园”,还开发了野藕汤、野藕粉等深加工产品,目前已注册了“湖地野藕”品牌。

由于野藕是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产量相对不高。唐攀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目前嘉鱼野藕年产量大概在150万-200万斤,嘉野公司的销售总量大概在100万斤左右,其中六成作为新鲜莲藕售卖,其余用于深加工。”2022年,唐攀投入500万元引进野藕汤智能化生产线,日产野藕排骨汤5000多罐,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

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藕产品深加工公司,展厅里,泡藕带、藕粉、莲子等各式各样的藕产品琳琅满目。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莲藕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出15个系列52个品种的藕产品,先后成为周黑鸭、吉香居、五谷磨房等企业的莲藕制品供应商,带动莲藕、藕带、菱角、莲子种植户4000余户,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已突破1.15亿元。

嘉野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打包新鲜莲藕。(嘉鱼融媒记者 卢建 摄)

支点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嘉鱼有莲藕产品专业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莲藕1.6万吨,年产值约10.9亿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嘉鱼正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的绿色食品产业园,聚集冷链物流、检验检测、农业电商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高效衔接。预计今年8月完成产业园一期相关建设。目前,该园区已引进湖北浔味堂食品有限公司、好吉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正是看中了嘉鱼丰富的水产资源,2022年,浙江浔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在嘉鱼成立分公司。一期主要以四大家鱼、牛蛙等食品加工为主,面向客户包括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等多家知名餐饮品牌。二期预计今夏完成,主要建设蔬菜、卤制品加工车间、体验中心、鱼文化博物馆等。

支点财经记者在浔味堂的加工车间看到,现场,工人们正熟练地将牛蛙进行切块、分装打包。厂房外,数辆大型冷藏集装箱货车载满产品,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浔味堂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公司产值达到1.8亿元,带动260余人就业。浔味堂还在嘉鱼渡普镇流转1万亩土地,建设罗氏沼虾养殖基地,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罗氏沼虾产业链。

嘉鱼农业局方面表示,尽管嘉鱼模式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产业链附加值不高(深加工占比仅30%)、技术转化效率较低(传统农机作业占比较大)等问题,未来要继续深化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溢价。

嘉鱼VS寿光:学什么?怎么追?

“北有寿光、南有嘉鱼。”提到嘉鱼,媒体会将其与山东寿光相提并论。不过,在规模、实力以及影响力上,寿光都远超嘉鱼。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全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60万亩,产量450万吨。相比而言,嘉鱼的蔬菜产业规模小了许多,蔬菜种植面积约29万亩,年产量127万吨。

寿光的蔬菜发展起步于1989年,与嘉鱼几乎同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寿光从普通小县城,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交易中心之一,每年有900万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其探索形成的“寿光模式”,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目前,寿光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发展到805家,农民合作社为2926家,其中有15家入选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名单。而嘉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8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866家。

在产业配套上,从种子培育、基地种植,到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寿光构建起成熟的配套市场和服务。例如,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224个,占山东省自主研发种子的一半左右。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王凤忠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寿光蔬菜已成为国内风向标。“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重视创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建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实现新品种新技术的无缝衔接。”

嘉鱼县相关负责人称,该县越冬甘蓝种子自主培育率已提高到70%,建成金润农业、富德蔬菜、苗源农业等7家育苗基地。长期研究越冬甘蓝育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扬勇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嘉鱼和寿光相比,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不足,应尽快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科研院所在当地共建研发中心,开展更多本土化品种培育。“目前蔬菜总量已满足大众需求,但品质有待提升,培育高品质、富含更多营养和功能成分的蔬菜,应是嘉鱼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然,嘉鱼也有自身独特优势。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通江达海、毗邻大武汉,区位优势明显,还背靠武汉众多高校,拥有强大科教资源。

不过,嘉鱼的短板也很突出,作为当地农业企业的代表,张镇和唐攀坦言,从全国范围来看,嘉鱼的蔬菜品牌影响力不足,农产品品质虽好,却因品牌势能欠缺,难以获得更高市场溢价,实现可观的售价。加之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回报率低,嘉鱼急需引入更多龙头企业,拓展蔬菜品牌市场,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张扬勇建议,嘉鱼要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加大蔬菜公共品牌打造力度,赋予产品更多特色与内涵,让嘉鱼农产品品牌越擦越亮。在农业产业发展赛道上,嘉鱼要学寿光重视科研创新、产业配套完善、品牌打造等长处,利用自身优势,补足短板,方能实现追赶与超越。

今年1月,嘉鱼县县长胡金云在县两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5年将继续“做强蔬菜种植富民产业”,成立蔬菜产业学院,加快蔬菜种子科技攻关,组建长江流域露地蔬菜新品种评价基地、越冬甘蓝新品种研发中心,推进洪山实验室嘉鱼育种中心建设,实现本地蔬菜高端品种国产化率超80%,提高嘉鱼蔬菜良种在长江流域覆盖率。推动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擦亮“嘉鱼蔬菜”公用品牌。

咸宁温泉产业如何破局丨封面策划①
锚定三年倍增,咸宁文旅转型在路上丨封面策划②

来源:支点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