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丨皇太极为什么娶了那么多蒙古媳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6 14:39 2

摘要:那年初夏晚霞,雄赳赳气昂昂的口号声,让耳膜也随之振奋的场景犹在眼前,那时恍惚间仿佛瞥见了八旗子弟当年英姿。

时隔近十年再来沈阳,最想重温的莫过于是北陵公园的暴走队。

那年初夏晚霞,雄赳赳气昂昂的口号声,让耳膜也随之振奋的场景犹在眼前,那时恍惚间仿佛瞥见了八旗子弟当年英姿。

此刻,夜色中的昭陵,并未完全拒人千里,只不过少了暴走队和散步市民,整个公园显得有些寂寥。

一、昭陵的主人

昭陵既是皇太极马踏天下的历史丰碑,也是满蒙联姻政策的鲜活见证。

昭陵是清朝建立者皇太极和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史称哲哲)的帝后合葬墓,也是关外三陵中最豪华、最气派的一座陵墓。

皇太极戎马一生,根据《满文老档》《清》《玉牒》,共有15名后妃。

其中11位葬在北陵西面的昭陵妃园寝,又被称为“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懿靖大贵妃园寝”,民间更多地称为“后陵”。

如陵寝名字所见,皇太极最钟爱的宸妃正安眠于此。

皇太极无疑是英雄的帝王,但他又是痴情的男儿,他与宸妃海兰珠的故事广为传播,也见诸于史书。

电视剧《孝庄秘史》出场的后妃共有5位,其中4个是后金时期的五大福晋,后来的五宫主位,分别是中宫皇后哲哲,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永福宫庄妃,以及豪哥生母侧妃乌拉那拉氏。

电视剧大致重现了后金、清初,皇太极后宫后妃的格局:皇后哲哲得到了尊重与地位、宸妃得到了真心与宠爱,庄妃得到了嗣君之母后位……

当然电视剧中更多的是戏说,比如豪格母亲地位问题,比如庄妃与宸妃关系问题,乃至庄妃宸妃进宫的原因。

为什么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没有归葬昭陵?

是哪两位后妃未能葬入妃园寝?

“后陵”中最尊贵的两位妃子都来自同一家族吗?

为什么后宫五宫主位都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绕不开努尔哈赤开创并由继承者皇太极发扬光大的满蒙联姻政策的影响,以及皇太极作为满蒙共主的身份定位。

二、从满蒙联姻到满蒙共主

满蒙关系从松散的联盟关系上升为荣辱与共的“共主-臣属”实体,极大地改变了建州女真从边疆少数民族部落成为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历史脉络。

努尔哈赤死后留下了八大贝勒集体治国的遗训,作为继承者的皇太极,正是在集体推选下继承汗位的,但雄才大略如皇太极,不可能永远接受四大贝勒共坐朝堂的格局,他期待的、设想的是成为如父汗一样集权的君主,乃至超越父汗成为更为伟大的帝王。

在向真正最高权力进军的过程中,皇太极面对着满洲八旗贵族的掣肘,为了突围而出,他转而寻求另外两股势力的支持:一股是蒙古人,另一股是辽东人。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明万历二十一年),科尔沁部与叶赫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女真,尽管此战战败,但仍然赢得了努尔哈赤的尊重,更以“释俘赠礼”化解仇恨,开始了建州与科尔沁联姻序幕。

电视剧中科尔沁王爷(哲哲的父汗)就表达了对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的看好,认为时与势在后金一边。

科尔沁是最早与建州联姻的蒙古部落,也占据了最大的满蒙联姻优势。

努尔哈赤先后迎娶了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以及明安贝勒之弟孔果尔贝勒之女。

其弟舒尔哈齐,其子代善、皇太极、多尔衮等先后迎娶蒙古格格。

同样地,努尔哈赤、皇太极也先后将公主嫁入蒙古亲王贝勒。

满蒙联姻,始于建州时期,贯穿大清二百余年,生生不息。

《满文老档》所载,”以婚姻固盟,非一时之计,乃万世之利也。”

努尔哈赤积极推进满蒙联姻,皇太极则把满蒙联姻推向了高潮,最终使自己成为了“满蒙共主”,最终从部落首领成为了“满蒙汉”的帝国君主。

电视剧中皇太极的嫡福晋是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哲哲,随后又纳哲哲侄女布木布泰(即孝庄)为侧福晋,哲哲先后生育了三位公主,迟迟没能生下阿哥,所以科尔沁部实行了“弥补性联姻”,送来了更为年轻的布木布泰,但布木布泰还是没能生下阿哥,无奈之下科尔沁部送来了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三女同嫁”齐齐发力之下,科尔沁部的女人总算先后生下了带有满蒙(科尔沁部)血脉的两位阿哥,海兰珠的八阿哥、布木布泰的九阿哥。

随着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崇德五宫制度随之建立,分别归属于科尔沁部3人(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与察哈尔部2人(娜木钟、巴特玛璪),也就是说皇太极的五个大福晋,后来的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分属两个蒙古部落,都为博尔济吉特氏。

科尔沁部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早期开疆拓土的强大助力,其蒙古骑兵在战场上有着绝对的统治力,而察哈尔部则是征服蒙古过程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战。

林丹汗是北元的君主,是名义上的蒙古共主,一直以来与明朝联手对付后金。

林丹汗死后,其几大福晋先后带着族人来归,而皇太极及其子侄分别迎娶了这些林丹汗的寡妇,象征着满洲完全征服了漠南蒙古。

特别是林丹汗正妻娜木钟来归,更带来了所谓的传国玉玺,为皇太极称帝奠定了基础,清朝皇帝自皇太极始兼有蒙古汗位,满蒙一体由此确立。

三、被遗忘的嫡福晋们

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

前朝与后宫息息相关,一切为政治服务。

当皇太极不再需要满洲贵族颐指气使、倚老卖老时,他们的女儿们也只能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在蒙古后妃占据皇太极后宫五宫主位之时,正是满洲贵族女性逐渐失宠的过程,随着皇太极越来越倚重蒙古,同时打击满洲贵族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扶持蒙古后妃地位,相应地削弱满洲庶妃地位。

以至于电视剧中,作为长子的豪格自述生母地位卑下,更影响了他继承帝位。

事实如何呢?

豪格的母亲乌拉那拉氏,与阿巴亥同姓,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堂姑,是海西女真乌拉部的公主。

史书中将这位福晋称作继妃,她是皇太极的第二个嫡福晋,她先后生下了两个阿哥,在皇太极继位前业已失宠。

同样失宠的还有元妃钮祜禄氏,清初五大功臣额亦都之女,生下皇三子落博会,而后早夭,也早年失宠。

皇太极的第一任、第二任嫡福晋先后失宠并消失在历史洪流中,生下的儿子除了豪格外都亦早夭。

豪格作为满满联姻的长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并不符合“满蒙”两班贵族的共同利益,失去了继位的优先权。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福临能够成为各方认可的继承者,选择福临意味着满蒙联姻、满蒙共主国策的延续,能够团结满蒙八旗。

皇太极把后宫和后代与蒙古共享,奠定了清朝入关的基础,奠定了清朝一跃成为多民族共治帝国的基石。

没有皇太极坚定不移地牺牲自我,执行联姻国策,就没有坚如磐石的“血缘长城”。

对皇太极本人而言,这未尝不是爱情事业双丰收,既抱得美人归,又饮马长城回。

至于哲哲、海兰珠、孝庄姑侄三人应当是另一维度中满蒙联姻的最终受益人,自顺治始,清朝历代帝王都有着蒙古人的血脉,足见科尔沁部先人的智慧与眼光。

来源:时光漫游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