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屋场橘花开——探寻回龙圩的乡村治理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2:23 2

摘要:规划“自绘”、用工“自出”、危房“自拆”、纠纷“自调”、管护“自为”、新风“自立”,在这里,“党小组‘领路’、村民‘当家’”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写照。

屋场橘花开——探寻回龙圩的乡村治理密码

永州日报特别报道电子版

四月的回龙圩,10万亩橘花正盛。

昔者,这里是偏居一隅的山区农场,发展滞后。

今时,党旗所指处,66个屋场(自然村)的村民们正用质朴的双手,书写中国乡村治理的新范本——

规划“自绘”、用工“自出”、危房“自拆”、纠纷“自调”、管护“自为”、新风“自立”,在这里,“党小组‘领路’、村民‘当家’”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写照。

荣誉是最好的注解。

2021年以来,回龙圩管理区在乡村振兴的各大领域大放异彩:乡村产业“16代社会化服务”、乡村建设“义工服务”、乡风文明“义工托管”、乡村治理“党小组+”、乡村廉治“两账四单”等工作先后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2024年,回龙圩管理区《构建“党小组+”组织体系 一体推进“和美屋场”建设》获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昔日“地僻人难到”的山区农场,屋场旧颜换新,橘花香气四溢,朝气蓬勃。

今日之回龙圩,藏着中国美丽乡村的治理密码。

嘉哥的“六小园”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

——习近平总书记

4月2日上午,李家塘村唐家屋场的村道上,废旧轮胎改造成的花盆里,花开得正艳。

“嘉哥,嘉哥!这些水泥要拖到哪儿?”唐文普开着四轮车,一个急刹。身为唐家屋场的理事长,这些天,他一直带着村民在改造屋场环境。

被唤作“嘉哥”的人是回龙圩管理区文化广播站驻李家塘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彭世嘉,此刻正蹲在路边检查排水沟。这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年纪小,主意大,村里老少都亲切地喊他“嘉哥”。

唐文普的妻子朱秀文闻声赶忙从自家的小菜园里出来:“唐文普,你又要去哪儿?自家橘子树还没修枝,‘六小园’的事天天做不完!”

唐文普双手搓了搓,满脸堆笑:“不急,自家橘子树啥时候剪都行。你看嘉哥,不也没顾上!”

彭世嘉对着朱秀文挠挠头:“驻村三年,我屋里人都说我自家果园里草都没踩死一根,光把别人家的橘子园踏平了!”

“我晓得,嘉哥一心扑在我们这儿,把唐家屋场弄得比彭家屋场好看多了!”朱秀文靠在新修的小院围墙边,身后是她精心打理的小花园,三株白刺木花正值花期,花白如雪,香气怡人。

彭世嘉带领村民建设“六小园”。

如今,唐家屋场的18户村民在党小组带领下,已完成2处小公园、19个小菜园、8个小禽园、18个小庭园、21个小花园和1个健身中心的改造。

“我的嘉哥,你什么时候来田家屋场?”彭世嘉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田家屋场党小组长田春养急切的声音,这是田春养这个月第七次邀约嘉哥。

挂断电话,彭世嘉匆匆赶往田家屋场。远远就看见田春养背着一大袋橘子往回跑。“可算把你盼来了!”田春养激动地说,“我们屋场都盼着建‘六小园’呢,现在大伙都很积极了!”

彭世嘉想起上月例会上,田家屋场的村民们对改造计划还犹豫不决的情形。

“你上次说如果我们还不积极就取消资格,我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全村人签字同意了。”田春养微微红了脸,一边搓着衣角,略显局促地解释道。

“你们为啥要建‘六小园’?”彭世嘉问。

“别的屋场都建好了,就我们没建,感觉很‘怂’!”田春养满脸通红,嘴里不住地补充理由,“下雨天,姑娘来我们屋场,一看泥巴路扭头就走。再不建‘六小园’,小伙子们都讨不到老婆咯!”

“只要大家齐心,肯定能建好。”彭世嘉说。

“有了你这句话,今晚我能睡个好觉了!” 田春养兴奋不已,满脸褶子都乐开了花。

彭世嘉感叹:“把党小组建在屋场上,通过‘党小组+’的模式,把党建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解决,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六小园”建设如火如荼。

彭国旺的“清明酒”

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

清明酒,是盐下村彭家屋场延续五百年的古老习俗。每年清明,屋场的男丁都会共同祭拜祖先,聚餐商议村里的事情。

“国旺哥,今年清明酒咋安排?还是每人10块?”大清早,村民彭光远就追着彭国旺问。

“老规矩!” 彭国旺回答道。他既是彭家屋场的党小组组长,也是今年屋场的“清明头”,负责安排清明酒。

夜幕降临,彭家屋场的义工礼堂里热闹得很,大家杯酒论村事。

“清明酒摆在义工礼堂,敞亮多了,这是政府补贴、大伙集资出工建起来的,是咱们齐心协力的成果!”彭国旺声音洪亮。

“我刚去看了义工礼堂的厨房,又大又敞亮,大家以后红白喜事‘一条龙’更方便了。”彭国旺话音刚落,一个刚从外赶回来参加清明酒的小伙子站起来说。

“没错,这可得感谢彭柱文,要不是他家让出地来,咱们哪有这么宽的厨房!”马上有人附和道。

“这两年村里做了很多好事,今年门楼前那个荷花池也新翻修了。”

“静一静!”接着,彭国旺认真起来:“还有件事得跟大伙商量,祠堂后面那片古树林封山禁砍,这些古树木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我们必须要保护好。”

“这个提议很好,但得立个规矩!”

“前些年冰冻死掉了一部分树,再补种一些。”

“古树保护划分到个人头上,谁没管好,谁负责。”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在这个小小的礼堂里,彭家屋场的村民们围坐一起,探讨着怎么把屋场建得更好。

义工礼堂

抬头望去,义工礼堂的墙上,回龙圩管理区义工服务管理制度、彭家屋场村规民约、红白事托管服务清单表、乡风文明理事会章程整齐地贴在墙上。夜幕中,这些大字与村民们的笑脸交相辉映。

一场清明酒,将彭家屋场的人心系得更紧了。

柳掌柜的“九分甜”

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

天还没亮透,八仙洞村妇女主任柳燕已穿梭在自家橘园里。丈夫蒋团镇正在给自己橘园的橘树修枝。蒋团镇一边修枝一边介绍:“这是普早,那是沃柑,那边全是九分甜……”

“为啥不叫十分甜呀?”面对提问,柳燕立刻抢过话头:“还有一分爱呀!” 1984年出生的柳燕,操着一口地道的回龙圩口音,其实她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

“我呀,是被橘子‘骗’来的。早年在深圳打工,结识了我爱人,‘零’聘礼跟他回村里种橘树,也可以说是橘子‘聘’了我!”回忆起和丈夫一路走来的日子,柳燕嘴角含笑,娓娓道来。

“我们种柑橘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买苗还被人骗过。后来政府引导我们统一采购种植无病毒苗木,这才慢慢好起来。开始是村党小组带头购买,后面村民们见我们买了,也就放心入手了。” 柳燕感慨。

柳燕夫妇正在剪枝。

“这几年,回龙圩以‘党建 +’,全力打造‘九分甜’柑橘示范基地。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足功夫,大伙走上了产业化、品牌化、规范化的致富大道。” 柳燕站在示范基地前侃侃而谈。

如今的示范基地,有着严格的种植标准。果农们按照要求及时清理黄龙病树、搭建网式大棚、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增施有机肥,坚决不使用违禁药品,并且要等到果子九分熟才开园上市。

“按照这些标准管理果园,果子的品质那是蹭蹭往上涨。就说这‘九分甜’,严格管理后,口感、卖相都更出众,在市场上可抢手了。”柳燕说道,“我现在可是网红‘柳掌柜’。”

入夜,八仙洞村高尚屋场,代理村支书陈海元家里灯火通明。

茶香袅袅中,陈海元正和村干部、理事会成员以及种植户们围坐商议:“今年我们再集中统一采购一批政府推广的无病毒苗木,把村里的散户也带起来,大家伙拧成一股绳。”

种植大户卢新国连连点头:“自从去年建了‘九分甜’示范基地,种苗有补贴、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收入眼看着能翻番。”

柳燕抿了口茶,眼角含笑:“咱种的可是实打实的优质果,尤其‘九分甜’,卖得最俏。”

在这片土地上,像柳燕夫妇这样因橘结缘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凭借勤劳双手,把“九分甜”的柑橘产业,酿成了“十分美”的生活。

大师的“连心盘”

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

4月3日上午,八仙洞村蒋家屋场,人头攒动。

“这就是我们蒋家和卫东屋场的连心盘。”回龙圩管理区回龙圩镇党委书记陈江伟向来自道县的考察团介绍。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个巨大的圆形石盘上,“党建引领建和美屋场”九个大字十分醒目。

何吉江站在人群外围,这位八仙洞村村委委员,此刻正仔细检查着石盘的接缝处。

“大师,你来给我们介绍介绍。”陈江伟的呼唤让何吉江抬起头来,村里的大多改造都是由他设计施工,是村里公认的设计“大师”。

“我不过是个泥瓦匠,哪能称得上‘大师’。”何吉江搓着沾满水泥的手,声音低沉而朴实。当话题转到连心工程时,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蒋家和卫东原本往来不多,后因为建设了义工礼堂,才熟络起来,这个连心盘原本是个石磨,我们把它改造成了连心盘。”

石盘的后面是一片连心墙。两个屋场的23个姓氏被何吉江巧妙地用砖瓦砌成23个姓氏圆盘,紧密相连,宛如一列即将驶向远方的“连心号”列车。

“最难得的是这棵连心树。”何吉江带着大家来到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树下,“两棵树干同根生长,就像我们蒋家和卫东,虽然分属不同屋场,但根都在八仙洞村。”

“你做这些,有工钱吗?” 有人好奇地问。“我是村委会成员,也是村里的义工,不收钱。”何吉江望着前方由衷地感叹:“搞这些能把屋场变得更美,我打心眼里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心里舒坦。”

这个朴实的泥瓦匠,用他的巧手将党小组的凝聚力,实实在在地砌进了乡村振兴的蓝图里。

“回龙圩自从推行义工微服务模式后,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主动参与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陈江伟补充,在回龙圩,在党小组的带领下,村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屋场的“治理密码”

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

兴隆村岗头源屋场的护坡上,“永远跟党走”的雕塑巍然矗立。

“以前政府大包大揽,花钱种草坪,还要雇专人打理。”回龙圩管理区纪委监委驻兴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甘功强指着路旁一块荒废的草坪无奈地说:“老百姓不参与,再美的设计也难以为继。”

村委委员程旭东从一旁走过来:“可不是嘛,后来我们就琢磨,与其守着这难伺候的草皮,不如根据村民的需求利用起来。”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不远处错落有致的小菜园,“你看,那边改成菜园后,村民们上心程度完全不一样,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园子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草坪到菜园,回龙圩破解了乡村治理的密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以屋场党建为抓手,有效破解了建设什么样的屋场、怎么样建设屋场等系列难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建和美屋场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岗头源屋场的门楼旁,两块石碑静静伫立。

旧碑上“十文”“二十文”的刻痕已经模糊,新碑上“五千”“八百”的字样却清晰可见。这两块跨越时空的石碑,不变的是村民镌刻于血脉中支持乡村发展的坚定意志,这是乡村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根基,更是乡村治理的脉络延续。

无论是彭家屋场传承多年的清明酒习俗,还是唐家屋场热火朝天的 “六小园” 建设,亦或是八仙洞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的齐头并进,在回龙圩,党小组“领路”、村民“当家”,早已成共识。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回龙圩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无疑为这场伟大的变革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永州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