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这个农业文旅项目啊,简直是把"卸磨杀驴"演成了教科书级别的现场。企业信心满满,前后砸了1700万的真金白银想要搞开发,结果却被社区用集装箱围堵了大门。封路、堵门、断电、停水等等各种手段那是齐齐上阵,更是24小时派人盯着不让企业干活。最后更是被社区告上了法庭
前言:那这到底是招商引资啊,还是挖坑埋雷呀?
招商时笑脸相迎,翻脸是比翻书还快。
南京这个农业文旅项目啊,简直是把"卸磨杀驴"演成了教科书级别的现场。企业信心满满,前后砸了1700万的真金白银想要搞开发,结果却被社区用集装箱围堵了大门。封路、堵门、断电、停水等等各种手段那是齐齐上阵,更是24小时派人盯着不让企业干活。最后更是被社区告上了法庭,要求撤场并赔付违约金。我不禁想问:那这到底是招商引资啊,还是挖坑埋雷呀?
事情梳理:
来自大象新闻的报道:在2023年的时候,南京浦口区的张圩社区就把当地的2900多亩土地打包出租,白纸黑字的写着的是允许在这块土地上搞水产养殖。江苏楠宁溪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中了这块区域的发展潜力,咬咬牙前后掏了1700万的资金砸了进去,将它改成了养殖场。结果刚干了一年多,街道突然跳出来说,这里是禁养区,不许开发。
随后,社区发出通知,两年的考察期没过,合同要立马终止,并且转头就把企业告上法院。又是要求企业赔付违约金,又是要求企业撤场,最后更是直接调来集装箱把企业的门给封住,不让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活脱脱的一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爱咋咋地的架势。
既然区里早就在2018年的时候就把这块地划为禁养区,那社区为啥还要往外发包招租?而且发包的时候还让企业弄水产养殖项目,这么明显的矛盾为什么没有人提前监督更正?
当地社区在当初招租时明明写着允许进行水产养殖,当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建设后,社区再跳出来说该地是禁养区,建设期间社区还派人盯着不让施工,这不就是故意给企业挖坑,让企业往里跳嘛!
现在社区要求企业解除合同,那么法律上该谁担责谁赔钱?当地直接围堵企业大门这又算哪门子道理呢?这是法制社会还是村霸耍横啊?企业那可是真金白银的投进去了,是对ZF一纸合同的信任,结果换来的是前脚开门迎客,后脚关门打狗,哪家企业遇到这糟心的事不寒心?
社区这波操作明摆着就是把招商引资当钓鱼,把合同当废纸,把企业当提款机。
你说政策变了也不是不行,你倒是按照法律程序协商赔偿,该是你社区的损失你也别甩锅。你说不想合作了也不少不行,你倒是走正规途径解除合同,别搞非法围堵这套下三滥的手段。拿集装箱封门这种事儿跟强拆队有啥区别呀?这不是优化营商的环境,而是破坏法治的根基。
更可气的是,现在呢还反过来让企业付违约金、补租金,简直就是颠倒黑白。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投资建设,没偷没抢没违规,凭啥要为你的政策漏洞和办事弧度买单呢?当年你招商时拍胸脯保证放心干没问题,现在出了事了就装聋作哑甩锅,这不是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吗?ZF公信力是靠一个个信守承诺的案例攒起来的,不是靠集装箱和红袖章吓出来的这事儿最后法院怎么判很关键,如果让社区这种违约行为得逞了,那以后谁还敢来投资呢?
今天围堵这家企业,明天就能坑害那家商户,营商环境就成了一句空话。招商引资可不是一锤子的买卖,ZF和企业签的合同更不是草纸。政策变了可以依法进行调整,但不能让企业流血又流泪。法治社会讲究的是有约必守,有错必纠,而不是谁拳头硬谁有理!
结语:
希望相关部门赶紧介入,先把堵门的集装箱挪走,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再好好的查一查当初招租时有没有违规操作,政策变动到底该谁担责?别让招商时当爹供着,翻脸池当孙子踹这种丑事儿寒了所有创业者的心呢。
来源:一方正能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