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利里白纸黑字写着“14到16道顺时针褶子、底部平顶儿圆鼓鼓的半月形”,还配了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仿佛饺子是他们家祖传手艺似的。
最近美国专利局干了一件让中国人血压飙升的事儿——批准了韩国CJ公司的“饺子外观专利”!
专利里白纸黑字写着“14到16道顺时针褶子、底部平顶儿圆鼓鼓的半月形”,还配了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仿佛饺子是他们家祖传手艺似的。
更离谱的是,这专利保护期15年,按这逻辑,以后美国中餐馆卖个饺子都得给韩国人交“褶子税”,简直比《西游记》里妖怪收过路费还魔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饺子?那是中国两千年前的“老网红”!
韩国人抢注专利时大概忘了,中国东汉古墓里出土的“庖厨俑”案板上就摆着饺子,连褶子都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春秋时期山东滕州墓葬里甚至挖出了疑似最早的饺子实物,韩国人要是能穿越回去,怕不是得给老祖宗发张律师函?
有律师直言,这专利就是个“法律漏洞”,靠“专利优先权”钻空子,本质上和给太阳申请专利没区别。
说白了,这就是场商业碰瓷——用精密建模把传统食物标准化,再靠专利费收割市场,顺便洗脑老外“饺子是韩国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韩国“文化搬运工”的KPI清单:从节日偷到泡菜
这波饺子闹剧不过是韩国“文化搬运大业”的冰山一角。这些年他们偷起中国文化,简直比《西游记》里金角大王的葫芦还能装:
1. 节日篇:
- 端午节:中国祭祀屈原吃粽子,韩国把“江陵端午祭”申遗,转头说这是他们的巫俗传统,绝口不提当年《东国岁时记》里写的“按汉制”过节。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春节:外网疯狂刷屏“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硬把Chinese New Year改成“东洋风”,生怕带个“中国”字眼。
2. 食物篇:
- 泡菜:李子柒拍个白菜腌辣椒,韩国网友集体破防,骂她“偷泡菜文化”,结果被中国网友甩出《诗经》里的“菹”(古代泡菜)直接打脸。
- 参鸡汤:明明是中国药膳,韩国非说成“国民滋补圣品”,还试图申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 手艺篇:
- 油纸伞、苏绣、笙:派人去景德镇学技术,转头就说成“韩国传统工艺”。
- 自贡彩灯:中国师傅手把手教做灯,韩国直接打包申遗“燃灯节”,灯造型抄得连花纹都不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4. 文化符号篇:
- 中国结:韩国学生搞了个“绳结”项目,宣传图里绝口不提中国,硬说成“三国时代传承”。
- 汉服:淘宝原创设计刚上新,韩国画手秒速“借鉴”,影视剧里更是把仙侠服化道直接搬成“东洋风”。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5. 历史篇:
- 高句丽壁画:90年代派人盗挖吉林古墓,把壁画偷运回国,拍成电影还美其名曰“爱国者”。
- 中医变韩医:针灸拔罐全是“韩国发明”,连唐太宗都被杜撰成“被射瞎一只眼”的韩剧反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偷文化?本质是文化不自信的“精神内耗”
韩国这套“拿来主义”背后,藏着一颗玻璃心: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藩属国,近代又被日本殖民,文化根基薄得像饺子皮。
为了摆脱“中华文化小弟”的标签,韩国政府拼命搞“去汉字化”,一边立法减少汉字使用,一边又把《孟子》《三国志》当自家文化教材,精神分裂程度堪比《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雪姨——嘴上喊着“开门啊”,手里却把门锁死。
更讽刺的是,韩国偷完文化还要倒打一耙:中国网友在外网发汉服照片,被韩国人围攻成“抄袭韩服”;自家爱豆MV里用中国灯笼折扇,反手贴上“东洋风”标签。
这套“模糊起源+强行本土化”的组合拳,打得比《甄嬛传》皇后还熟练——毕竟,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说成“共享文化”,就能理直气壮地“私有化”。
结语:文化自信不是靠抢来的
看着韩国上蹿下跳地“申遗”“抢专利”,中国人与其生气,不如冷笑三声:真当联合国是你家客厅?中国早把端午节、饺子考古证据链甩到国际舞台,AI饺子机都研发出17道褶子花式避专利了!
说到底,韩国越疯狂“偷文化”,越暴露其文化贫瘠的自卑。而我们该做的,是继续让汉服美上热搜、让李子柒的泡菜馋哭老外——毕竟,老祖宗留下的五千年家底,可不是几个褶子专利就能偷走的!
来源:冬冬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