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控广西柑橘黄龙病?探索其高发原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17 16:13 2

摘要:柑橘是广西水果中最大宗的品种,在全区各县(市、区)均为主裁品种,是广西乡村振乡的主力军。2022 年柑橘种植面积 63.1 万 hm 2 ,全国排名第一,占广西果树面积的 44.91% ;柑橘产量 1808.04 万 t ,占广西水果总产量的 58.71% ,

如何有效防控广西柑橘黄龙病?探索其高发原因!

李珍

柑橘是广西水果中最大宗的品种,在全区各县(市、区)均为主裁品种,是广西乡村振乡的主力军。2022 年柑橘种植面积 63.1 万 hm 2 ,全国排名第一,占广西果树面积的 44.91% ;柑橘产量 1808.04 万 t ,占广西水果总产量的 58.71% ,全国排名第一; 667 m 2 平均单产2113.48 kg ;柑橘产值 536.51 亿元,占全区水果总产值的 49.90% ;人均柑橘收入 2397.27 元。在广西柑橘生产的的历史中,曾发生过两次柑橘黄龙病大暴发,都给广西柑橘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近年来,广西柑橘生产上又出现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毒媒介—柑橘木虱大暴发的趋势,如何防控柑橘黄龙病,使广西柑橘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值得认真思考、探讨和实践。

1 广西黄龙病防控的现状

1.1 广西柑橘黄龙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1 新种扩张快,苗木来源杂

广西是柑橘最佳种植区之一,全区范围内均适合柑橘生产。随着近年来柑橘新品种推广带来的高效益,以及一些地方速生桉和高坡度蔗地退出,全区再现一轮新的柑橘种植热潮。特别是 2022 年,全区新种柑橘面积预计超过 4.67 万 hm 2 ,折算需要苗木约 5000万株,而区内自产的种源清楚的健康苗木仅 1500 万株左右,意味着三分之二以上的苗木来自外地或本地无证苗,风险极大。

1.1.2 农民外出务工多,一些失管果园成防治死角

一方面是失管果园的木虱得不到及时控治,导致病害传播。另一方面是一些失管果园发生病害后病株得不到及时清理,成为长期性的传染源。随着农村留守劳动力的老龄化加快,上述问题还会继续加剧。

1.1.3 多地属木虱安全越冬区,传播风险始终存在

木虱的致死低温为 -6 ℃ ,广西绝大部分地方的木虱均能安全越冬,越是暖冬气候,保留下来的虫源基数就越大。据调查, 2020 年全区柑橘木虱虫口密度是历年来最严重的一年,严重地区木虱每 100 梢木虱数量已高达 952 头。桂林市柑橘木虱平均虫口密度达到 13.6 头 / 百梢;来宾市柑橘春梢柑橘木虱正常管理果园虫口密度 21.38 头 / 百梢,失管果园虫口密度 57 头 / 百梢,秋梢柑橘木虱正常管理果园虫口密度 51.13 头 / 百梢,失管果园虫口密度 140 头 / 百梢;柳州市柑橘正常管理果园平均春梢 4 头 / 百梢,秋梢 44 头 / 百梢,失管果园平均春梢 11.2 头 / 百梢,秋梢 94 头 / 百梢。

1.2 生产上广西柑橘黄龙病防控的现状

1.2.1 高度重视,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全区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会后,大部分地市都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全区会议精神,积极部署防控工作。各柑橘主产市、县、乡镇都成立了黄龙病防控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农业部门主抓、有关部门协助的疫情防控机制。荔浦市等柑橘主产市实行四家班子领导联系到乡镇和各部门包村责任制,乡镇、村两级同样实行包村责任制。并由县委、政府督察办与县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组对乡镇执行目标管理责任状的情况进行考核,从而保证了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1.2.2 宣传发动,群防群治

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发动,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培训,农民群众提高了认识,树立了信心,掌握了方法。部分柑橘主产县将相关技术措施列为“村规民约”,同时积极发挥柑橘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实行统一监测、统一供药、统一用药,实现了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统一,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

1.2.3 管理苗木,治理源头

各地农业部门通力合作,加大种苗执法力度,配合开展种苗市场监督检查,由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规范苗木生产经营市场,严禁带病种苗调运。为了提高健康苗木的供应能力,自治区投资 3000 万元建成省级现代化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规划建设 8 个区域分中心。市县柑橘育苗项目基地均采用网棚育苗,建立了面向本地供苗的柑橘无病苗圃 , 并在 15 个县市试点实行柑橘无病苗购苗补贴制度,种苗出圃前,组织人员对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开展大规模的种苗黄龙病抽样检测,从源头上保证用苗安全。

1.2.4 强化监测,协调行动

为了加强对黄龙病的监控,目前全区已建设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示范点 11 个,直接观测面积约600 hm 2 ,辐射示范面积达 1.8 万 hm 2 。另设立柑橘木虱定点监测点 20 个,分布于全区各区域,能较好监测柑橘木虱发生动态。上半年共发布各类柑橘木虱动态预报 56 期,印发资料 50 多万份,组织多次柑橘木虱专治和兼治活动,并动员荔浦、富川等主产市县和一些专业种植大户进行了统一喷药等统防统治活动,从目前抽查的情况看,新抽的夏梢普遍未受黄龙病危害,说明管理是比较到位的。

2 广西柑橘黄龙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2.1 带病苗木导致柑橘黄龙病远距离传播

2.1.1 四环素或热处理造成无病苗木的假象

在使用 PCR 检测柑橘黄龙病之前,柑橘黄龙病只能靠田间症状来识别。柑橘接穗经四环素或热处理后,可抑制病源菌的生长、扩增,但不能消灭病菌,带病苗木种植后 1~2 年内依然发病。

2.1.2 病区采穗加快了柑橘黄龙病的暴发

有的育苗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病区就近选择没有发病的植株进行采穗嫁接。有的企业买不到无病接穗,但市场上苗木又紧缺,就到产区购买接穗,如 20 世纪 80 年代的温州蜜柑苗、椪柑苗, 21 世纪的沃柑苗。

2.1.3 假防虫网设施育苗

在保证接穗、砧木不带病的前提下,防虫网设施育苗是苗木唯一保障,但大部分网棚没有配置消毒、杀虫的缓冲间,人员进出很容易带进柑橘木虱。有的更甚,露地苗木到销售时再搭个网棚,就变成防虫网设施苗木。

2.2 感染病株清除不彻底给黄龙病死灰复燃的机会

清除感染病株目的是降低病源基数,防止病情快速扩散。但有的地区并不重视,特别是有的种植业主把黄龙病与柑橘缺素症相混淆,有的是舍不得砍。

2008 年不完全统计,广西开展柑橘黄龙病普查面积17.33 多万 hm 2 , 20836 万株,普查确定发病 12246425 株,病株率为 6% ;清除黄龙病病树 6084315 株,病树清除率仅 50% 。

2.3 柑橘木虱防治不力,加快了黄龙病的蔓延

2.3.1 失管果园为柑橘木虱提供了一个生存繁衍的窝

2017 年以来,广西主栽柑橘品种沙糖橘价格连续走低,在沙糖橘价格高位期( 2014 年以后)进入沙糖橘产业的工商资本几乎是亏损状态,有的出现资金断链而放弃果园管理,或减少投入,使果园处于失管或半失管状态。有的果园承包到期,放弃管理。有的小规模种植的果农因价格连续多年走低,放弃管理外出打工,造成失管果园和半失管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 2020年失管果园 1.67 万 hm 2 左右,其中桂林市 0.33 万多 hm 2 ,来宾市 0.09 万 hm 2 ,柳州 0.06 万 hm 2 。这些失管果园变成了柑橘木虱生存繁衍的源头。

2.3.2 异常天气为柑橘木虱提供了生存的食物链

2020 年 5 月连续几次出现 35 ℃ 以上的高温天气,造成严重落果,夏梢大量连续抽发,为柑橘木虱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导致木虱大量繁殖,据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观察, 2020 年木虱虫口密度是历来最大的一年。

2.3.3 连续暖冬,留树保鲜技术应用,柑橘木虱虫口基数大

最近几年均为暖冬气候,加上价格连续多年走低,果农不重视清园,以及沙糖橘、金橘树冠盖膜留树保鲜技术的推广,为柑橘木虱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条件,柑橘木虱虫口密度逐年回升。据植保部门监测,局部严重地区柑橘木虱每 100 梢木虱量已高达 952 头。

2.3.4 防治药物单一,防治效果不理想

由于防治柑橘木虱正式登记的农药不多,常用有机磷农药、拟菊酯类、新烟碱类农药为主,长期单一使用,致使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不理想。加上柑橘园通过多年长期生产经营,防治病虫害频繁,使用药剂五花八门,在防治了病虫害的同时,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等大量被杀死,致使害虫暴发危害。

2.4 田间隐形症状是柑橘黄龙病高发潜在的危险

柑橘黄龙病的清除一般是通过田间症状辨别确定,但初感染黄龙病的植株一般不表现症状,如来宾市兴宾区的夏玲果园,果园生长旺盛青青绿绿,无一株表现出黄龙病的症状,但 2021 年通过 PCR 检测,病株率却达 64.71% 。由于柑橘黄龙病是韧皮部病害,春夏季节是黄龙病的隐形期, 2020 年在此期间,在广西采样 2200 份进行检测,检出病株率约 11% 。田间没有表现出黄龙病症状,业主就正常管理,若遇柑橘木虱高发,也会伴随柑橘黄龙病的暴发。

3 柑橘黄龙病防控的途径探讨

3.1 政府主导,橘农参与,自觉阻隔黄龙病的传播和蔓延

3.1.1 公共植保,措施配套

2015 年 2 月 6 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广西柑橘黄龙病防控会上,强调柑橘主产区要把柑橘黄龙病防控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列入政府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推进柑橘黄龙病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各市、县要以市、县、乡为单位,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为成员组成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人、财、物等各方面要素,推进防控各环节的工作。要协调各方支农项目,千方百计保障病株清理、木虱防治及无病种苗等补贴经费落实。把广西柑橘黄龙病防控引入了公共植保来抓。在宣传上要加大力度,把柑橘黄龙病的症状特征和危害后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全面提高全区各级领导、业务干部和广大果农防黄治黄的意识。在措施上,建立柑橘木虱的测报体系,以植保系统为主体,在全区建立一个区—— — 市(地)—— — 县(市、区)—— — 乡镇的一个塔型柑橘木虱的测报体系。通过监测,及时发布虫情预报,组织果农统一时间、统一农药、统一行动,及时扑杀柑橘木虱,阻断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防止其蔓延为害。抓好柑橘无病苗繁育体系的建设,自治区级柑橘苗木脱毒中心 1个,对优良变异选育出来的品种及外来引进的品种进行脱毒;建立自治区级无病采穗圃 5 个,建立 6.67 hm 2设施防虫无病苗圃 30 个,保证年出圃优质无病壮苗2500 万 ~3000 万株。

3.1.2 村规民约,自觉死守

将柑橘黄龙病防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互相监督。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推广村民自治制度,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把“种柑橘就要防控柑橘黄龙病”意识深植在群众中,让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成为广大村民自觉行动,让农民自觉参与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柑橘黄龙病防控中的作用,形成全体村民统一行动,群防群治。特别是在清除病树时,在充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由各村委会给种植户发出《清除病树通知书》和《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果农意见表》,让果农签收,根据村规民约限期在一定时间内挖除自家果园的所有病树,有效解决染病植株挖除的难题。柑橘主产县要将相关技术措施列为“村规民约”,实行统一监测、统一供药、统一用药,实现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统一,自觉对柑橘黄龙病进行围追堵截。

3.1.3 提高组织化程度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拥有 6.67 hm 2 柑橘果园以上的经营个体 2844 个,其中 6.67~33.27 hm 2 的经营个体2431 个, 33.33~66.6 hm 2 的经营个体 274 个, 66.67 hm 2以上的经营个体 139 个。把 6.67 hm 2 以下的种植户按同一区域,同一品种组建成合作社,统一物候期,实行统一监测、统一供药、统一用药 。并与规模种植的业主组建柑橘联盟,提高组织化程度,团结一致,对内统一治虫防病,提高品质,对外应对市场变化。

3.1.4 引入产业保险机制,保障产业安全

对在规划范围内的柑橘产业引入保险机制 ,分散种植业主面临的因柑橘黄龙病为害造成的风险;同时也促进柑橘产业向柑橘优势区域布局集中。

3.2 种植无病大苗,健康栽培,延伸有效周期

3.2.1 种植无病大苗,缩短抚育期,延伸有效周期

2016 年,钟广炎等 小规模试验第 2 年( 667 m 2 种植 66 株)产量约达 1500 kg ;广西大状农业公司种植的沃柑, 1 年半树龄,平均末次梢 532 条;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亿球农业公司种植后 20 个月投产,平均株产 35 kg ,667 m 2 种植 55 株,折合 667 m 2 产量 1925 kg 。实践证明,种植大苗,可以缩短 2 年抚育期,增加 2 年的经济效益。

3.2.2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有效周期产量

由于受柑橘黄龙病的影响,广西柑橘生产的周期一般为 8~10 年,因此在种植大苗的基础上,合理密植,增加种植密度,大力推广以果压梢、以果换梢的控梢保果技术和机械微耕技术设备,提高周期内经济效益,如亿球农业公司种植后 20 个月平均株产 35 kg 左右,( 667 m 2 种植 55 株,折合 667 m 2 产量 1925 kg ;若提高到 100 株,则平均产量可达 3500 kg 。

3.2.3 有效防治柑橘木虱,降低柑橘黄龙病发病率

冯贻富等 对柑橘园柑橘木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生产上柑橘木虱的高峰期正好与夏梢、秋梢和早冬梢的生长期基本吻合。许长藩等 研究结果,柑橘木虱防治的重点应放在卵期或若虫期。因此在生产上做到一梢两药,通过药剂复配,卵、若虫、成虫要通杀。

3.2.4 健康栽培,延长有效周期

通过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分层放梢、防治病虫等促进根群生长,健壮枝梢,增厚叶片的措施,延缓柑橘黄龙病田间症状出现的时间,保证果园在采收前不会表现出柑橘黄龙病危害的症状,果实品质得到保障。如来宾市兴宾区的夏玲果园, 2021 年 PCR 检测,沃柑虽然黄龙病的病株率达到 55%~75% ,但田间未表现症状,果实品质也末受影响。

3.3 节本增效,提高有效期内效益

3.3.1 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力度

笔者对 40 个 6.67 hm 2 以上共 1757.6 hm 2 的普通果园的调研中,发现水肥一体化施肥比通常施肥方式节省氮肥 12.67% ,节省磷肥 37% ,节省钾肥 24.81% 。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是果园增效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3.2 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合理配套使用

笔者对 40 个 6.67 hm 2 以上果园调研中发现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 667 m 2 有机肥的施用量要在 4 t 以上。在生产中,大力提倡果园增施有机肥、改善根系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花保果、促梢壮果期适量使用化肥,通过合理使用配套使用化肥和有机肥,实现化肥减量,产品提质、丰产,产业节本增效。

3.3.3 合理使用农药,助推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一是杀成虫、杀幼虫、杀卵的药剂要组合使用;二是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药要组合使用;三是抓对防治时机,轮换使用药剂;四是使用展着剂,提高药剂的表面活性、渗透性和粘着力,降低用药量;五是在防治方法上,选定主治目标后,挑治与兼治相结合。六是轮换用药,避免同一药剂连续用药,以免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

3.4 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充分发挥翘翘板的杠杆作用

3.4.1 发挥广西气候优势,形成品种多样化

一是发挥纬度优势,广西从南到北跨越了 4 个多纬度,同一品种每相差 1 个纬度,成熟期相差 10 天 ,同一柑橘品种,在广西有 40 多天的收获期;二是发挥气候优势,广西 ≥10 ℃ 年活动积温的区域从 5000 ℃ 分布到 8200 ℃ ,降雨量的区域从 1100 mm 分布到 2800 mm ,有利于不同气候区引进的品种种植,构建广西柑橘品种多样化的格局;三是仿原产地的生态条件,在广西找出最佳的生产区域,适度规模发展,形成一个有质、有量、品种多样化的高效益柑橘产业。

3.4.2 合理修剪,完熟采收,提高品质

一是通过修剪,树冠内膛光照度 ≥8000 lx 以上 ,以确保着果和果实品质。二是在果实完熟,表现出品种的品质和风味后再采收,避免如沙糖橘、沃柑因为提前采收,品质上不来,价格暴跌,对柑橘产业、对柑橘黄龙病防控都极为不利。

3.4.3 推标用标,创建品牌体系

以品种的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安全要求、以及包装设计等建立品牌的标准,这是体系的纲;然后围绕品牌标准,创建柑橘的区域品牌或县域品牌,这是体系的纵线;在区域品牌和县域品牌的基础上,各业主创建各自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这是体系的横线;纵横交错成目,纲举目张自成体系。在体系中,区域品牌负责制标立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负责推标用标。要让消费者分得清,回头找;企业用得着,用得顺 ;果品卖得顺,效益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有保障。

3.4.4 建立三维推介促销体系,助推产品销售

当前柑橘销售主要以果园批发为主,各地销售商到基地下订单自行运输到售卖点销售。将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柑橘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在线直播柑橘的生长过程,向全国各地销售商预告柑橘生长的成熟期、品质和产量。形成一个线上销售、线下批发、微商和 Q 群零批的三维立体促销体系。

3.5 科技赋能,深挖柑橘黄龙病防控的潜力

3.5.1 开发柑橘黄龙病速测产品,及时清除果园潜在病源

从田间采样到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分析,不管是PCR 或 qPCR, 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对病原体的传播或田间处理病树都不及时,需要科技赋能,开发出一种携带方便、检测成本低、田间测定准确率高的定性检测仪器,方便群众随时对自己的果园进行检测。

3.5.2 筛选药物,干扰柑橘黄龙病基因链的合成或重组

胡雪芳等 以微生物胞外多糖—— — 黄原胶为原料,制备兼具信息识别和诱导抗病性能的信息寡糖,并采用创新的压力灌注施药器械,将 2 种药物输送至病株体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黄龙病树1~3 次以后, PCR 检测转阴率达到 50% 以上。或用柯冲等 试验结果,将抗生素小分子化,制成纳米制剂干扰柑橘黄龙病基因链的合成或重组,达到与黄龙病共生的效果。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