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河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同志和相关专家,以及京津冀三地晚会部分主创团队和艺
纵览客户端讯(记者侯艳宁、于歆)4月1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河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同志和相关专家,以及京津冀三地晚会部分主创团队和艺术家参会,对晚会的艺术特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研讨会现场。
1月31日晚,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在北京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同播。这台晚会名家荟萃,裴艳玲、于魁智、邓沐玮等21位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艺,戏迷票友、青年学生、戏曲娃娃也登台表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京津冀戏曲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和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这台晚会是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深入落实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晚会,我们看到电视文化同戏曲文化结缘,生成的新时代强大的艺术穿透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发言。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认为,这台晚会充分体现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人民性首先就是要尊重观众,把最好的东西给观众。这台晚会确确实实是一台真正为观众做的节目,表现出很强的精品意识、地域美学和时尚特色。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发言。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发言称,晚会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搭建展示传统戏曲文化的平台,精选名家名段让戏迷们看得过瘾;二是搭建戏曲守正创新的平台,创新节目形式,让新观众看得进去、留得下,让老观众也眼前一亮;三是搭建满足大众文艺生活营造春节良好氛围的舞台。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发言。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称这台晚会“传统的很纯正,创新的很鲜活”,《智取威虎山》《朝阳沟》这些经典选段,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可以和传统戏曲进行一种链接,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挖掘,把经典展现出来一种新的面貌。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发言。
研讨会上,在晚会上表演评剧《花为媒》选段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刘秀荣以“手挽手、心连心、肩并肩”形容自己参与这台演出时的感受。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刘秀荣。
刘秀荣在晚会上表演评剧《花为媒》选段。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英会在研讨会上表示,这台晚会是对“守正创新”四个字最好的诠释,如原创戏歌《壮山河》、阿卡贝拉人声伴奏版《智取威虎山》等,既新颖又传统,既经典又现代,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宣传作用。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英会。
王英会在晚会上表演《盛世梨园》。
《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主创人员也发表了创作感受。节目总导演(河北广播电视台)张茂玲表示,节目制作期间,京津冀三地团队之间的默契让大家感觉相见恨晚;总导演(北京广播电视台)赵楠表示,这台晚会体现了戏曲在新时代的人民性与传承性,体现了戏曲艺术代代相传、后继有人的可喜景象;总导演(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张晓瑜介绍了天津台做戏曲节目的悠久历史,表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戏曲节目更需要创新和发展;节目主持人程成表示,他自小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始终对戏曲有着深厚的热爱。在制作节目、与当地百姓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戏曲扩大宣传的重要性。
北京广播电视台赵楠、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张晓瑜、河北广播电视台张茂玲 、河北广播电视台程成发言。
戏曲传承需要守文化根脉之正,创表现形式之新。本次研讨会为巩固拓展《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经验,助力传统经典焕发时代光彩,推动中华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纵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