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大哥,我报名周末打扫通组路卫生!”前不久,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上水村“‘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活动启动会上,村民王中素拽着中心户长张国友主动“领任务”。这温馨场景,正是村里靠“联户连心”串起文明新风的真实写照。
“张大哥,我报名周末打扫通组路卫生!”前不久,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上水村“‘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活动启动会上,村民王中素拽着中心户长张国友主动“领任务”。这温馨场景,正是村里靠“联户连心”串起文明新风的真实写照。
上水村把1800多户分成17个网格,实行“户长制”管理,以10—20户为基本单元配备102名联户长。联户长们不仅管安全,还是文明“传声筒”——哪家要办红白事,户长上门讲简办好处;哪家老人没人照应,户长带头去搭把手。
村里有个“三级联动”的法子:村党总支牵头,党小组分片指导,中心户长具体落实。去年秋天,村民饶兴权、饶光伟两家因边界不清争吵不休,中心户长邹洪连续3天上门调解,带着两家对照村规民约划界,又请来老党员、乡贤共同商议,最终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而且还让出土地修建错车道路。“以前这类纠纷得闹到村委会,现在户长在网格里就解决了。”村党总支书记田维江说,2024年全村53起矛盾纠纷,80%在网格内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一到傍晚,村民家中群众会就热闹起来。联户长把“不攀比、不浪费”的道理融进家长里短;宣讲队走村串寨,把“文明先行”的口号编成朗朗上口的调子;议事亭成了大伙串门时的“打卡点”。
如今的上水村变了模样:过去常为宅基地吵架的邻居,现在抢着帮对方干农活;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联户长还带头发展蜂糖李产业600亩,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去年务工人员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老党员夏天奎说:“文明不是挂在嘴上,是户长每天上门的一句问候,是主动打扫公共巷道的一把扫帚,是把省下来的礼金捐给公益事业的心意。”
村党总支书记田维江指着墙上的“文明红黑榜”笑言:“102个联户单元现在都在‘赛文明’,连娃娃都知道看见垃圾要弯腰捡。”从“矛盾村”到“文明村”,上水村靠的就是让每个户长把邻居当家人,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这“联户连心”的细功夫,正让文明新风像春天的油菜花,在田野里越开越盛。
通讯员 王祥如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蒋洪飞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