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地摊卖‘手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4:24 3

摘要:随着个性化消费趋势和灵活就业浪潮的兴起,“市集摆摊”正逐渐演变为一条新型职业化赛道。在此背景下,“手作”成为许多年轻人将兴趣爱好拓展到创业发展的桥梁。在市集中试水市场、锤炼产品,再逐步走向线上渠道、品牌运营,这些“摊主”正在用灵巧的双手和巧妙的创意打造属于自己

随着个性化消费趋势和灵活就业浪潮的兴起,“市集摆摊”正逐渐演变为一条新型职业化赛道。在此背景下,“手作”成为许多年轻人将兴趣爱好拓展到创业发展的桥梁。在市集中试水市场、锤炼产品,再逐步走向线上渠道、品牌运营,这些“摊主”正在用灵巧的双手和巧妙的创意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蓝图。

从兴趣到职业:

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新桥手工与创意市集上,412个摊位星罗棋布。从手工灯笼到复古饰品,各类创意商品琳琅满目。现场人流涌动,市集摊主们在摊位前与顾客交谈,分享他们的创作理念与生活方式。

“以前只是副业,现在我开始认真考虑把它当主业来做。”摊主“斐然的猫”带着她制作的手帐周边已参加过数十场市集。“市集是产品与顾客之间最真实的碰撞场,帮助我在每一次交流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她告诉记者,“文创摊主要明确自己的赛道——是面向手帐爱好者、文创设计展?还是聚焦跨品类生活市集?盲目摆摊反而会事倍功半。”

摊主“鱿鱼银河矿业”则带来了融合矿石与科幻元素的怪诞艺术作品。“市集不是越热闹越好,主题不对、人群错位,我们就会‘扑街’。”他告诉记者,他坚持“三不参加、三不要”原则:不去抽成高的市集、不去人流虚高的场地、不去主题不匹配的活动,同时不盲目扩品、不追求快量、不随意模仿。“不是所有摊主都追求流量,有人更适合‘小而美’的专注。”他补充说。

首度参展的“抓瞎牛肉家的二掌柜”也带来了手工福州灯笼,他表示:“灯笼的创作灵感来自舞台美术设计,也源于对家乡年味的怀念。”记者了解到,他会在小红书上分享灯笼的制作过程。“两个月的准备货品在为期三天的市集内全部售罄,令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未来我会继续拓宽产品种类,制作更多富有创意和情感表达的作品。”他说。

在这些摊主看来,摆摊早已不是临时买卖,而是一种具备发展潜力的职业选择,每位摊主都在找寻自己合适的赛道。“摆摊不仅是卖东西,更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抓瞎牛肉家的二掌柜”说道。

从“摊”到“店”:

线上线下的融合突围

市集文化的另一亮点在于,手作摊主们不仅仅局限于线下售卖,而是实现了线下体验与线上交易的深度联动。

“这次市集我卖了4.4万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线上订单。”摊主ninigogo在摊位旁架起直播设备,边展示作品边与粉丝互动。“市集提供沉浸式体验,直播则让没到现场的顾客也能‘云逛摊’。”她说。

她将这种融合模式总结为“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下建立信任、线上促成交易。“每次摆摊前,我都会在小红书上预热,发布新品与活动日历,市集结束后也会发图文复盘,保持粉丝粘性。”ninigogo表示。

如今,这一思路已被越来越多的手作摊主采纳。有些摊主建立微信社群、小程序商城、抖音号等私域流量池,沉淀消费者;也有摊主在线上开设手工体验课程,让“售卖作品”延伸为“售卖创作力”。

此外,摊主们在产品形态上也更注重互动与定制化,通过预售、DIY互动等方式,提升体验感,减少库存压力。例如一位钩针摊主表示:“我会提前发布新品草图,让顾客选颜色和材质,随后现场制作。这样每单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能避免库存积压。”

线下市集给了手作人一个真实的展示场景,而线上拓展则让这门生意更具可持续性。业内人士指出,新消费趋势下,单一的销售渠道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能够让手作品牌走得更远。

个性化、品牌化:

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市集不仅是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场所,更是许多手作品牌孵化的摇篮。

“鱿鱼银河矿业”团队已有两年参展经验,累计参加13场市集。他们认为,长期的线下积累带来的不只是销量,更是对市场的理解和品牌风格的塑造。他们的核心策略是“专注”和“选择”:不轻易扩展产品线,不跟风模仿高销量摊主,而是持续打磨符合自身定位的作品。“有些摊主一天收入上万,那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我们更看重长期认知度和品牌稳定性。”他们说。

与此同时,摊主们也在不断探索更为成熟的商业化路径。如今,“斐然的猫”正在筹办自己的手帐主题市集,用亲身经验为其他手作人搭建资源平台;而ninigogo则考虑搭建更系统的线上店铺,将线下市集转化为品牌传播的节点,而非销售的唯一渠道。

“随着市集经济的崛起,手作行业正在加速职业化。”专家指出,这些手作人的身份正从“销售者”向“创作者—运营者—品牌主理人”转变。他们不仅在城市街头与顾客面对面交流,也通过直播和社交媒体打动远方的消费者,逐渐从个体创业者成长为微型品牌商。

去年7月,人社部将“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摊主,作为这种新职业形态的典型代表,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你眼中只有目标和热爱,就不会在意脚下的泥泞。”ninigogo的这句话,道出无数手作人的心声——一批又一批的手作人正用双手和热情,在城市一角铺就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路。

随着政策的鼓励、多平台的融合以及消费升级的共同推动,市集经济的未来不仅仅是“地摊经济”的回归,更是新职业、新消费与新文化的共振与重构。

文|记者 卢 岳 □ 王琦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