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昆明猫猫箐鸟塘迎来了一位稀客 —— 红胁绣眼鸟,为这片鸟类栖息的乐土再添一抹亮色。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种,红胁绣眼鸟的现身,不仅给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们带来了惊喜,也进一步彰显了猫猫箐地区卓越的生态环境。
近日,昆明猫猫箐鸟塘迎来了一位稀客 —— 红胁绣眼鸟,为这片鸟类栖息的乐土再添一抹亮色。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种,红胁绣眼鸟的现身,不仅给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们带来了惊喜,也进一步彰显了猫猫箐地区卓越的生态环境。
孙文科作品
猫猫箐鸟塘位于西山森林公园附近,这里植被繁茂,溪流潺潺,为众多鸟类提供了理想的觅食与栖息之所。一直以来,该区域就是鸟类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常见白鹭于湿地浅滩踱步觅食,喜鹊在林间欢腾跳跃,蓝喉太阳鸟穿梭于花丛间吸食花蜜,灵动的身姿与娇艳的花朵相映成趣。红嘴蓝鹊凭借其艳丽的羽毛和修长的尾羽,成为树林间引人注目的存在,啄木鸟则专注于树干,精准啄食害虫,守护着森林的健康。
此次发现的红胁绣眼鸟,在鸟类家族中独具魅力。其体型小巧玲珑,体长约 12 厘米左右,羽色清新淡雅。背部呈绿色,仿佛是春日新萌的嫩叶之色,腹部为白色,洁净如雪。最为独特的是,它的两胁有着栗红色的羽毛,恰似披上了一抹艳丽的彩带,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这也是它得名 “红胁绣眼鸟” 的缘由。红胁绣眼鸟性格活泼好动,它们常常结群活动,在树林间轻盈穿梭,时而停歇在枝头,时而迅速飞向另一处,动作敏捷而流畅。它们以昆虫、花蜜以及果实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控制了害虫数量,又参与了植物的授粉与种子传播。
红胁绣眼鸟通常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东北部山林地区,冬季则会迁往南方温暖地带越冬。在猫猫箐鸟塘发现红胁绣眼鸟,可能与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密切相关。猫猫箐周边不断加强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植被修复、水源保护以及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严格管控,使得这片区域的生态系统愈发稳定与完善,能够为更多珍稀鸟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鸟类的迁徙路线和分布范围,促使红胁绣眼鸟选择猫猫箐作为新的停歇与觅食之地。
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纷至沓来。他们早早抵达鸟塘,架起 “长枪短炮”,静静等候红胁绣眼鸟的再次现身。当这些小精灵欢快地跃入视野,瞬间引发一阵快门声的 “扫射”。摄影师们专注捕捉红胁绣眼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有的镜头定格它们在枝头啄食花蜜时的俏皮模样,粉嫩的花蕊映衬着鸟儿灵动的身姿;有的则记录下它们相互追逐嬉戏的场景,展现出鸟儿之间的亲密互动;还有的聚焦于红胁绣眼鸟梳理羽毛的瞬间,细腻呈现其羽毛的绚丽纹理与光泽。
对于鸟类研究者而言,红胁绣眼鸟的出现更是意义非凡。这为深入研究该鸟种的迁徙习性、生态需求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宝贵契机。通过长期观察与数据收集,能够更全面了解红胁绣眼鸟的生活规律,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红胁绣眼鸟现身昆明猫猫箐鸟塘,无疑是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它不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灵动之美,更是生态环境向好的有力见证。希望在未来,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猫猫箐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珍稀鸟类栖息繁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让更多人领略到鸟类世界的奇妙与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昆明猫猫箐鸟塘鸟导:
王导:
孙导:
徐导:
鸟塘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深林防火检查点南侧250米
导航定位:昆明哈尼人家
哈尼人家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森林防火检查点南侧250米
设施设备:配备了基本的拍摄设施,如隐蔽的拍摄掩体或木屋,为拍摄者提供了较为隐蔽和舒适的拍摄空间,便于长时间观察和拍摄鸟类。
茶饮供应:提供热水,茶水等
休息设施:除了拍摄掩体或木屋可供短暂休息外,周边可能设有一些简单的桌椅,供拍摄者休息和交流。
WiFi 覆盖:鸟塘 WiFi 覆盖,拍摄者可以尽情的分享鸟类图片,同时也可以带上您心爱的笔记本导片,修片,分享美好,传递快乐。
住宿用餐:哈尼人家农家民宿,房间干净整洁,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如农家小炒、炖土鸡等。
来源:52旅游摄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