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论局 | 全年无休的龙舟,何以成为“精神图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5:13 1

摘要:伴着龙旗升起,2025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启动,弯道龙舟的“顶流”、有广东“水上F1”称号的叠滘龙船再度“飙”起来了。从今天(4月18日)起,叠滘水道上也将开启“训练模式”:学子请假归家参训,“打工人”下班后再上“扒龙舟”班,连在香港、澳门当老板的,都

伴着龙旗升起,2025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启动,弯道龙舟的“顶流”、有广东“水上F1”称号的叠滘龙船再度“飙”起来了。从今天(4月18日)起,叠滘水道上也将开启“训练模式”:学子请假归家参训,“打工人”下班后再上“扒龙舟”班,连在香港、澳门当老板的,都得放下生意回来练习。参赛队伍全力备战一个多月,“夜训”至深夜成为常态。龙舟何以让佛山人如此“疯狂”?

在佛山,龙舟不是独属于端午的节庆狂欢“限定款”,而是“全年无休”的厚重历史文化,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早在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的百越先民便以“文身象龙”的习俗,将舟船刻成龙形,通过竞渡逐疫祈福、祭祀水神,赋予其原始图腾的象征意义。至南北朝时期,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相融合,逐渐演变为兼具信仰与竞技的民俗活动。明清时期,佛山人倚涌开村、据水而存的水乡生态,更让龙舟文化扎根民间,《南海县志》记载端午竞渡“五日乃止,香浮海面”,盛况空前。

桂城叠滘龙船漂移(广东佛山):将传统龙舟竞速与现代文旅结合,以“水上漂移”非遗技艺激活岭南水乡文化活力。

信仰与生活的交织,让龙舟从“神坛”走向世俗。河网密布的佛山,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龙舟队。近600年的佛山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龙舟,延续了400余年的“父子互访”礼俗,九江各村龙舟形成了互结为兄弟的“结契”传统,黄岐龙母诞的盛大仪式……无不彰显龙舟作为村落交往、身份认同的媒介作用。佛山人将“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融入血脉,也融入家园意识、乡梓情怀之中。每逢龙舟赛,人们最怕输了要“跪祠堂”,并不是一句笑话。

历经时光的沉淀,如今的佛山龙舟文化丰富多彩,锦龙盛会、彩龙竞渡、龙虱游艺等民俗活动众多,龙舟竞技队伍在海内外屡获大奖。在这里,你既能看到起龙、采青、龙船饭等古老仪式的延续,也能看到碳纤维船桨、数字化直播等现代技术,赋能这项千年非遗。龙舟精神历久弥新,已经烙印在人们的骨子里,流淌在城市的血液中,成为佛山人劈波斩浪的勇气之源,岭南水乡儿女的精神图腾。

如果说传统龙舟是佛山文化的重要根脉,那么叠滘龙船漂移则是当中生长的一朵奇葩。作为全国唯一的水上弯道竞速民间体育项目,叠滘龙船漂移不在大江大河,而是以“九曲十三弯”的狭窄河道为舞台,将25米长的龙舟划出赛车漂移的弧线,惊险刺激、燃爆眼球。这一创新并非偶然,而是叠滘人不屈从水道的限制放弃“扒龙舟”,反而通过不断收窄河道、增设木桩石磡,将农耕时代的“扒龙船”升华为极具观赏性的极限运动,是佛山人龙舟精神的凝聚。那句“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口号,既是竞技的呐喊,更是信仰的宣言。2024年叠滘“飙”龙船累计直播观看量超过4200万,总点播量一举突破4.3亿,“破圈”成端午“顶流”,证明了传统民俗的文化生命力。

2024年6月9日,2024南海龙舟超级联赛之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潭头赛区(C弯)比赛举办,19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

从“水上竞速”到“城市IP”,龙舟之于佛山,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成为城市精神与人文经济的双重载体。2025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在规模、赛制和体验上全面升级,将邀请国际龙船爱好者相聚佛山,开启“6天6赛”的激烈竞逐,更以“龙舟+”模式撬动文旅融合——龙船宴、美食嘉年华、文创产品等衍生业态,WBO/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小强说媒等知名IP联动,让游客从观赛走向沉浸式体验,“跟着龙舟去旅行”。“流量变现”的背后,是佛山将民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智慧。

当龙舟从村口河涌划向全国、划向世界,它承载的不仅是桨手们的汗水与荣耀,更是一座城市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创新,是中华龙舟精神在现代“焕”新的缩影。叠滘龙船的号角已然吹响,让我们一起,“飙”起来!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黄碧云

来源:佛山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