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江市浔阳区检察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倾力打造的占地4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守护青春的重要坐标。
全国人大代表、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张海龙,在该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给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摄影丨通讯员姚卫东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雪军通讯员吴潇雨)九江市浔阳区检察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倾力打造的占地4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守护青春的重要坐标。
司法利剑与温情并重
2024年的一组数据折射出未检工作的双面性——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19人,起诉20人;对涉罪未成年人则采取“刚柔并济”策略,依法起诉情节严重的18人,对8名情节轻微者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这背后是检察官们对131份社会调查报告的研判,是对少年成长轨迹的深度剖析。
17岁的小林因父母疏于陪伴,为获取零花钱并引起关注,盗窃了一台手机,因涉案金额较小、积极退赔,未造成严重后果,成为“附条件不起诉”帮教对象。因家庭监护缺失误入歧途的他,一度对重返校园失去信心。检察官联合新航志愿者协会心理医生,为他定制了“三步走”矫治计划:先在专门学校完成思想重塑和习惯养成,再通过沙盘治疗修复心理创伤,最后回到学校投入文化课补习。一年后,小林以优秀成绩被重点大学录取。他在给检察官的信中写道:“法律给了我第二次人生,而你们教会我怎么握紧它。”
多方共治织密防护网
该基地二楼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海荣工作室”,陈列着37份手写建议稿。今年初,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涉罪青少年就业帮扶”议案,区委政法委、团区委、区检察院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下,两家企业开通特殊青少年就业帮扶通道。
法治副校长体系升级更显深意。在区委政法委统筹下,公、检法、司28名业务骨干受聘为辖区高校、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组成“校园法治宣讲队”,制作的《校园欺凌情景应对手册》已覆盖全区26所学校。印有电话号码的副校长名片,送到每一名学生手里,“来电必接”成为这个群体的默契。
沉浸式体验破壁出圈
在基地最热闹的“法治剧本杀”专区,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破解“校园贷迷局”。这种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融入推理游戏的设计,使法律知识留存率提升至78%。隔壁VR体验室传来惊呼,全真模拟系统让抽象法条,化为具象感知。
3D江豚剧场则用科技讲述生态法治:当非法捕捞导致虚拟江豚群消失时,不少孩子红了眼眶。“我们不是要制造恐惧,而是唤醒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与敬畏。”心理咨询师钱敏介绍,基地独创的“沙盘疗愈+法律认知”双轨疏导模式,已帮助一批又一批青少年重建行为认知体系。
站在基地顶层的观景平台远眺,长江货轮正穿越九江长江大桥。就像这些航船需要灯塔指引,浔阳区检察院用司法的光芒为青春导航。随着与团委、企业的合作协议陆续落地,更多“小林”们将在法治护航下找到人生新坐标。这座不设围墙的法治校园,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规则意识融入青少年的血脉基因。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