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了解中国农业文化遗产,2025年2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学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东大车村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传统农耕生活,也让学生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跨文化传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中国农业文化遗产,2025年2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学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东大车村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传统农耕生活,也让学生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跨文化传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东大车村以小麦种植为主要产业,麦作文化历史悠久。学生们到达时麦田一片绿意盎然。通过与村民李奶奶交流,学生了解到,年后天气转暖,小麦进入快速生长期,病虫害也随之增多,因此需要及时打农药进行防治。在李奶奶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了打农药、耕土等农活。打农药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技巧。学生们穿戴好防护装备,背起喷雾器,学习控制喷洒力度和行走速度,确保药液均匀覆盖麦苗。尽管动作生疏,但在李奶奶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要领。
通过亲身参与农活,学生们了解到麦作文化的深厚底蕴,加深了对农耕文化的理解。村民根据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让学生对传统农业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参与此次实践的学生陈迪说:“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东大车村的麦作文化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耕方式面临挑战。如何传承麦作文化,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成为重要问题。作为英语笔译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在思考如何通过语言桥梁,将中国乡村文化传播到世界。”
此次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乡村,亲身体验了传统农耕生活,增强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作为英语笔译专业学生,学生希望能发挥专业优势,讲好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故事,促进乡村振兴。
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组织学生关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跨文化传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学生们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这片土地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农业文化遗产也将通过跨文化传播走向世界,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来源:青岛城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