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网湖南物资公司以实物识别码技术为驱动,在各检储配中心站创新实施“一码贯穿全流程”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仓储管理“两降两提”——降贴标成本、降错领风险,提盘点质效、提领用时速,系统性破解传统仓储“重复贴标、数据滞后、盘点低效”等痛点,进一步夯实该公司供应链高效运转
国网湖南物资公司以实物识别码技术为驱动,在各检储配中心站创新实施“一码贯穿全流程”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仓储管理“两降两提”——降贴标成本、降错领风险,提盘点质效、提领用时速,系统性破解传统仓储“重复贴标、数据滞后、盘点低效”等痛点,进一步夯实该公司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基层基础,为电网物资管理数字化转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贴码模式革新 从“多次换标”到“一码终身”
过去,同一物资因出库批次不同需频繁更换标签架、更新批次信息,人工核对效率低,标签信息更新常滞后于实际业务操作约1天。该公司新宁仓库班长李小京揉着指关节回忆说:“那会儿物资周转快,同一批金具半个月调七次库,每次出入库都得拆换标签架、换新批次牌。标签架吸得牢是省心,可一批次调令光蹲在货架前抠标签核信息,膝盖都蹲得发麻。”
现在,该公司各中心站基于智能仓储系统WMS2.0,为每一线缆、金具、设备等物资赋予唯一实物识别码,集成品类、规格、采购订单等10余项结构化信息。通过WMS2.0动态数据库与ERP等模块的实时对接、秒级同步,入库环节“一次贴码”即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调配出库后只需扫码核验,系统自动同步数据库台账(核验响应时间≤2秒)。
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该公司全面启用统一实物识别码以来,中心站仓储作业中标签耗材半年度使用量同比减少约40%,人工贴标耗时下降约65%,大大降低贴标及人工成本,有效解决了“标签混乱、数据滞后”等管理难题。
盘点效率跃升 从“三小时人工”到“90分钟智能”
在以往,物资公司仓库的盘点工作全依赖人工,工作人员得一笔一笔仔细核对货物信息,仓库里货物繁多,数据密密麻麻,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眼睛酸涩、视线模糊是常态,稍不留神,数字看错、品类混淆,错误就跟着来了,盘点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障,效率也十分低下 。
为扭转这一局面,物资公司下足功夫。先是大力推进实物识别码与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投入专业技术团队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升级,确保系统能精准识别、快速处理各类数据。同时,针对“e物资”移动端开展多轮测试与改进,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扫描识别的灵敏度。
如今,公司人员只需通过“e物资”移动端扫描实物识别码,就能自动比对实物与库存数据。“过去人工盘点需逐笔核对,眼睛花了容易错,现在系统自动校验,效率和准确性双提升。”该公司邵阳检储配中心站站长田鹏展示最新零差异盘点报告时介绍道。自2024年10月应用至今,株洲、邵阳、湘西等多地中心站的6次盘点均实现账实零差异,盘点时间从3小时缩至1.5小时,不仅大大降低错领风险,而且盘点质效实现质的飞跃。
领用流程优化 从“人工核对”到“扫码即取”
在物资领用环节,该公司邵东仓库班长李京雷感叹:“实物识别码就像物资的‘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读取‘出身档案’,终于不用和胶水、标签纸‘较劲’了,还拥有了更多时间来优化物资摆放!”
该公司各仓库现场,施工队凭领料单到库后,工作人员轻点屏幕,扫描识别码即可3秒内获取物资规格、库存数量等信息,高频使用物资按历史领用习惯集中存放于便捷区域。这样操作不仅标签信息清楚,且常用材料也方便寻找,扫码后即可拿货,大大提升领用时速,核验出库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
据悉,通过数字化管理升级,该公司县域终端库施工队平均物资领取时间压缩约30%,将“领货效率低、物资错领”的风险等级降低至低,为电网建设与运维提供了更高效物资保障支撑。
从“标签贴了又撕”到“一码贯穿始终”,国网湖南物资公司的实践表明,实物识别码的价值在于通过技术赋能优化流程,实现管理效率与精准度的双重提升。这一实践使该公司仓储管理实现“两降两提”新突破。可以预见,实物识别码的全面推广为电网物资管理带来的更为深远变革,助力公司资源统筹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王美玲)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