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郏县血战:中将拒降枪杀信使,解放军绝地反击的48小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6:24 2

摘要:1947年10月底,洛阳以西,民间粮道紧张,兵力调动频繁,解放军陈赓兵团南线突进,在三门峡一带突然止步。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送信的少年被割了头颅,挑在竹竿上挂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城外围了一圈人,有人认出了那是邻村的孩子。

有人开始哭,有人开始扛起锄头,那一天,郏县的局势变了。

1947年10月底,洛阳以西,民间粮道紧张,兵力调动频繁,解放军陈赓兵团南线突进,在三门峡一带突然止步。

郏县并不在最初的计划中。

陈赓要的,是整个豫西,他的目标是灵宝、卢氏,向伏牛山展开防御纵深。

郏县只是地图上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不抢眼,也不好啃。

但就是这块石头,成了解放军48小时速决战的核心。

10月29日深夜,周希汉接到命令,从卢氏折返回郏县一线,没有说明理由,也没有动员大会,部队直接调头

郏县守军是整编第15师,原镇嵩军部队改编,师长武庭麟,此人之前在西安“剿共”,一手将临潼数十个村子烧成空壳。

镇压抗日游击队,直接命令用村民做“人墙”试枪。

豫西人对他的印象,不需要宣传,一听到“武团长”,大人就会让孩子别出门。

10月30日夜,解放军4纵进入郏县周边山区,全程没有打枪,他们知道,前方那人不讲规则。

开战不是因为命令,而是因为一封信。

11月2日清晨,周希汉带兵抵近郏县西门,当时并未下令强攻,他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送劝降信。

信是写给武庭麟的,措辞不卑不亢,大意是:战局已定,豫西孤立,你部无路可退,望明察时势,保全部队。

送信的人选得很谨慎,是一位郏县本地佃户的儿子,17岁,识几个字,胆子也不小。

“若能劝降,对你家三代有益。” 周希汉说得明白。

这孩子自己主动请缨,半夜摸进城门下,由一个被收买的士兵引进。

结果第二天清晨,他的头被挂在了西门上方的木桩上,用的,是他家后山砍柴用的竹竿,削尖了,插进喉咙。

没挂多高,就在人眼平视的地方。

城外的民兵围城还没成型,但附近几个村的乡亲已经来了不少,他们认出了这孩子是上个月刚帮家里打下第二轮秋麦的“二柱子”。

他的娘看见了,当场昏了过去。有人开始脱下布鞋,一边哭一边喊“打城去”。

事情闹大了,几个村的老乡带着锄头、镢头,夜里就赶来投军,有的连夜编白幡,有的披麻戴孝,整个西门口白茫茫一片。

周希汉什么也没说,只是命令:“让他们跟上。”

郏县城内开始骚动,武庭麟召集师部,问:“谁让你们把人头挂出去的?”

副官说:“师座您亲自批的。”

他没说话,拿烟斗磕了两下,蹲在墙根坐了十分钟。

晚上九点,周希汉开会,30团主攻西门,29团绕行东南方向,携带炸药包,准备声东击西。

没有表态,没有打气,只一句话:‘明天不破城,整个旅都要死在这儿。’

11月3日凌晨三点,天气转冷,西门外的人群已熄火、无声,周希汉命令30团制造动静,把所有喇叭打开,反复播“劝降广播”。

然后,他把29团派到了东门,这是城防最薄的地方,武庭麟把主力全压在西门,他以为解放军会从正面来,他以为能拖住。

29团带着150公斤炸药,绕行半个夜晚,穿过两个村,没人喊,也没人吠。

到了东门,他们开始布雷,一排爆破手,手里抓着的是水壶大小的炸药罐,点火线不过30秒。

第一声炸响,是在凌晨四点二十分,瓮城坍塌,碎石飞溅到百米外。

第二波爆破几乎紧随而至,东门城墙上守军还没反应过来,火力点就已经哑了。

冲进去的先头连,不到一百人,推进五十米没遇反抗,街道上堆着柴火、马粪,还有散落的军服,不是撤退,是没人指挥。

他们冲进民宅,发现地窖里躲着伤兵和军官,有的手里还捏着干粮。

有人直接点燃了手雷,有人举着枪想投降,但没等喊出话就被打死。

火力支援开始转移进城,掷弹筒架上三角架,每五十米一个射点。

小巷里开始响起短促的哒哒哒,那是卡宾枪的声音,不多,但狠。

东城区的守军原本是两个连,但在爆破后只剩下不到五十人。

一名排长带人缩进一处裁缝铺,试图用缝纫机和铁柜挡子弹,结果被火箭筒直接点爆。

十五分钟后,东城区失守。

城墙上悬挂的头颅被砍了下来,民兵抢着拿布裹住,有人吼了一句:“这仇,今天就报!”

后面跟着的小股部队开始冲进巷子,不是清剿,是围堵,每个拐角都有预埋小组,墙角有系着白布的菜刀、铁锤、铁铲。

西门的武庭麟才反应过来,派出两个营回援,结果在南街口就被堵死,火力点太分散,通讯瘫痪,战场变成了巷战,每个房子都是堡垒。

一个连长在房顶喊:“我这边清了!”结果下一秒脑袋开花,子弹从窗户对穿。

当天中午统计,阵亡人数3000人以上,不到八小时。

尸体开始堆在小河道、街口、厕所后面,还有活的,装死躺在死人堆里,被战士用刺刀一点点挑出来。

29团团长下来巡视,看到一户人家门口用血在墙上写了两个字:“报仇”。

他没说话,点了根烟,往西城方向走去。

武庭麟没有死,他逃进了高寺。

这是城东北角一个老庙,地势高,结构厚,有碉堡,有地道,原是他囤粮的地方,被改成师部,身边还有两个副师长和两百警卫兵。

他们死守,解放军不能炸,怕烧掉藏粮地。

就在这个当口,情报传来:李铁军的兵团正在从舞阳方向南下,距离郏县不到十五公里。

李铁军是谁?黄埔系,和武庭麟是死对头,之前在开封,李铁军就曾建议撤换武,说他“目无法纪、扰民过甚”。

但这次,命令是南京发的:“支援郏县,死守豫西门户。”消息一出,东城指挥部乱了。

“援军一到,我们就成了城里耗子。”一名排长说完,把钢盔甩了。

周希汉没有慌,他命令三件事:

一部轻装部队,出西北门阻击李铁军,不求歼敌,只求拖延三小时。

剩余部队轮流进食,原地休整。

炸开高寺,拿下武庭麟。

最关键的是第三件。

中午十二点,太阳直射高寺,周希汉下令:开炮。

不是平射,是高爆,三发精准覆盖外围碉堡,一发打歪了,炸塌了庙门,也炸死了几个解放军战士。

工兵冲上去,塞炸药,贴墙引爆,连续四次爆破,墙体才松动。

副师长刘应文带头往外冲,被火力点扫倒,武庭麟在后面,想逃,被活捉。

他没喊、没挣扎,只问了一句:“南京知道我守到最后吗?”

解放军没有回答。

二十分钟,高寺攻下,武庭麟和两名副将全部俘虏。

押解武庭麟时,有战士问周希汉:“要不要先宰了?”

周说:“我们不是他。”

押送途中,武庭麟曾低声说:“我那天杀送信的,不是为了吓唬你们,是想给南京一个态度。”

周回他一句:“南京没看见,你倒是把全郏县给激了。”

郏县一战,48小时结束。

援军抵达时,城门已经洞开,满地白幡和破布,李铁军看了一眼,没有进城,直接调头回舞阳。

来源:健康陪伴丁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