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在宜昌召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6:44 2

摘要:2025年4月17日,由中国调味品协会指导,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召开。

2025年4月17日,由中国调味品协会指导,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召开。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白燕,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涛,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王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宇昊,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鸣,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廖小军,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德良,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刘源,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执行院长张其圣,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迟原龙等嘉宾以及来自调味品相关生产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食品专业媒体等近五百人出席会议。

会议致辞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白燕出席大会并致辞。她谈到: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一直秉承“产学对接、科技创新、成果分享、技术交流”的办会理念,已成功举办12届。与大会相关的两个赛事——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大赛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科普微视频大赛顺应网信办“清朗”行动,帮消费者建立正确消费认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等政策。这同样适用于调味品行业。调味品行业既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千年传承,更肩负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时代使命。

调味品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技术改造与科学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紧迫,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发酵机理和风味物质的认知不够深入等问题。调味品行业的科技研究应立足于全产业链的高度,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研究。生产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升级改造,从而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协会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和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调动各领域专家资源,引领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用标准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学研的深度交流与整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宝国通过视频的形式在大会上致辞,他谈到:作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行业,调味品既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载体,也是食品科技创新的沃土。当前,智能化生产、风味物质检视、功能性成分提取等技术正重塑调味品产业链;传统工艺是调味品的基础支撑,科技则是其实现现代化的翅膀。通过菌种选育、风味定向调控等技术,我们既能保留老味道,又能提升效率与安全性;行业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公众的理解与信任,生产企业及科技专家需用通俗的语言普及“科技如何守护舌尖安全”;我们既要注重研发投入,重视科技创新,也要坚守法律法规的底线,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涛在大会致辞,他表示:本届大会以“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为媒,以“产学对接、成果分享”会友,畅谈创新驱动发展成效,谱写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篇。安琪始终牢记服务行业发展的初心,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酵母肽精准组配增味、热反应风味定向调控等核心技术,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实现相关专利授权40项,推动酵母抽提物在减盐酱油中的应用普及率超过80%。随着德宏、普洱、埃及、宜昌高新区的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酵母抽提物新项目陆续投产,在推动产业规模跃升的同时,也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协同发展的新空间。

大赛颁奖

自2012年至今,全国调味品行业“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大赛已经走过13年,已成为调味品行业颇具影响力的科技赛事。大赛在引导行业企业科技创新、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赛设有技术和工艺创新成果、产品创新成果、优秀组织等多个奖项。经专家组初审、复审和终审,确认了2024年全国调味品行业“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大赛各奖项结果,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2024年全国调味品行业“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大赛颁奖仪式

大赛将继续在推动调味品行业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为整合调味品行业科普资源,巩固和扩大调味品行业科普宣传阵地,推动我国调味品行业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由中国调味品协会指导,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普微视频大赛,自2025年2月正式启动,共收到来自食品类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个人参赛作品30部。在协会视频号播出的大赛入围作品中,经评审,确认出大赛金、银、铜奖和优秀组织奖,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2025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普微视频大赛颁奖仪式

大会报告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王敏做《发酵调味品传统技艺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创新》的主题报告。

主要观点:

未来,传统发酵调味品行业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工业生态系统。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实现发酵工艺的精准优化,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李冬梅以《传统发酵调味品现代化:机遇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传统发酵调味品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主要观点: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酵菌剂在酿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有待提高。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发酵食品现代化。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姜晓明以《海洋水产品调味料的研发:从基础到产业的创新链条》为题,分享了海洋水产调味料产业和创新等内容。

主要观点:

市场需要突破传统鲜咸味型,开发烟熏、发酵、辣味等复合层次口感,满足多元化餐饮场景。产品形态趋向多样化(液体调味包、冻干粉、浓缩膏体)。水产品调味料的研究需多学科交叉,未来将聚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生产技术,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天然与健康的需求。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纪小国做《传统酿造食品的智能制造》的主题报告。

主要观点:

发展传统酿造食品产业,服务国民营养健康需求意义重大。传统酿造食品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廖小军,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执行院长张其圣,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宇昊,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迟原龙,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信,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刘源分别以《我国调味蔬菜加工现状与进展》、《泡菜产业转型升级及清洁化发酵生产浅见》、《功能型调味品挖掘,设计与开发》、《减盐·健康·风味协同创新: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在传统发酵调味品中的探索与实践》、《大健康风口下的食醋健康功效研究及其发展新方向》、《聚焦消费者多元需求的鲜味调味品智能开发与应用》为题,分享了泡菜生产技术及研究成果、功能性调味品、传统发酵技术、鲜味调味品开发与应用等内容。

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总工程师林焕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质营养与调味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库,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郎繁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德良,丸庄金龙鱼(泰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吴学智分别以《郫县豆瓣酿造微生物结构、演替规律及来源分析》、《从酿造到调味:酵母技术驱动发酵调味品质效突破》、《季节变化对山西老陈醋大曲微生物群落演替与风味的影响》、《神经工程赋能味觉科学: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鲜味强度脑电量化标准体系》、《黑豆酱油 精准酿造》为题,分享了豆瓣酱生产工艺创新、酵母技术应用、风味物质的测定及与微生物相关性分析、味觉科学与神经工程、酱油菌种对酱油风味滋味物质影响等内容。

此次会议汇集调味品领域产、学、研各界专家,聚焦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成果展开深度研讨,探寻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新路径。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将持续强化自身职能定位,顺应时代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共同推动行业科技水平提升。

“味动中国”——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是在中国调味品协会的专业指导下,由中国调味品协会赋能中心打造的展会品牌。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该展会已经成为国内调味品行业最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交流平台之一。

来源:调味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