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最美家庭|传播好故事 引领好家风——西城区“最美家庭”风采(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6:59 2

摘要:在前门西大街8号楼,退休教师张萃明与老伴张羽燕,这对分别耕耘教育与工程领域的夫妻,和儿子儿媳组成温馨的四口之家,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平凡却动人的篇章。

聆听最美故事

传承最美家风

感悟最美力量

弘扬家庭风尚

让我们一起走进

西城区“最美家庭”

了解她们的故事吧

01

张萃明家庭

在前门西大街8号楼,退休教师张萃明与老伴张羽燕,这对分别耕耘教育与工程领域的夫妻,和儿子儿媳组成温馨的四口之家,用爱与责任书写着平凡却动人的篇章。

1992年,张羽燕患病,次年确诊帕金森病综合症。全家踏上漫漫求医路,遍访京城名医,在一次次求医中得知无法根治,需终生服药。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张萃明承担起大部分照顾老伴的责任。他每日睡前将第二天七次用药按时间、剂量排列,标注服用时间,为了配合药效安排每日七餐,无数个深夜起身照料翻身、起夜。他在浴室加装扶手、锯矮床腿、添置助行器,坚持每日三次推老伴楼下散步,以乐观精神驱散病痛阴霾。在老伴三十多年的患病历程中,他们一家人相随相伴,不屈不饶地共同与病魔作斗争。

为全心陪护老伴,张萃明婉拒名校高薪返聘,但他从未放下党员的责任。作为楼长,他倾听居民需求,积极协调社区事务;身为志愿者,他活跃在服务一线;担任党支部书记十余年间,他带领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投身社区建设。邻居们常说:“张老师家里家外都是标杆。”

张萃明和他的家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用真诚、善良和爱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大栅栏街道妇联)

02

史黎莉家庭

在生活这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里,史黎莉夫妇以爱和强烈的责任感,绘就了一幅平凡却格外动人的幸福图景。

史黎莉与丈夫退休后,没有选择悠闲地安度时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将家庭打造成温馨港湾的事业中。她们深知,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柱。平日里,她们时刻注重言传身教,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传递给子女。每当家中长辈生日时,夫妇俩精心筹备,让子女真切感受到对长辈的敬重。生活中,她们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街头的一朵盛开的花,到超市里的一次有趣经历。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她们的女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里热心公益。

在社区的舞台上,她们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无论是垃圾分类宣传,耐心地为居民讲解分类知识,还是社区卫生清洁活动,不怕脏不怕累地清扫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作为治安志愿者,即使身体不适,她们也坚持按时值班,守护社区的安全。史黎莉凭借出色的手艺,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居民免费缝补衣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社区“巧娘”。

史黎莉夫妇用行动证明,幸福家庭需要夫妻携手用心经营,既要重视家风传承与子女教育,也要心怀社会、热心公益,才能让家庭的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天桥街道妇联)

03

王世玲家庭

在邻居眼中,王世玲家庭是幸福的典范。祖孙三代同堂,用日常点滴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传承着优良家风。

王世玲,一位退休的老共产党员,2011年孙女出生后,为支持儿子、儿媳工作,毅然从新疆奔赴北京,挑起照顾小家庭的重担。家庭里,婆媳关系亲如母女,十几年来从未有过争执。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王世玲不幸被确诊为乳腺癌。面对这沉重打击,她一度伤心落泪。关键时刻,儿媳李楣挺身而出,承担起陪婆婆去医院检查、手术和术后化疗任务。化疗期间,李楣每日陪婆婆前往医院,仔细核对医疗数据,协助医生调整药量,在精神上进行心理疏导,经济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帮助婆婆闯过难关。

康复后的王世玲又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工作,参与爱党爱国活动与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在邻里间,王世玲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刮风下雨时,她帮忙收衣物;街坊生病,她前去探望;遇到忙碌的邻居,她送上热饭热菜,还常给同单元的渐冻症孩子送新疆美食。受她影响,孙女在学校热心服务班级与同学,担任班干部,还是校三好生。

王世玲一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让好家风不断传承。(新街口街道妇联)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