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宫颈癌的防控重心正逐步从“治疗为主”转向“精准筛查+早期干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被明确为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前提,约占全部宫颈癌病例的75%。然而,多项研究显示,生殖道感染与HPV的持续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癌变之间存在密
转自:迪安诊断
近年来,宫颈癌的防控重心正逐步从“治疗为主”转向“精准筛查+早期干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被明确为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前提,约占全部宫颈癌病例的75%。然而,多项研究显示,生殖道感染与HPV的持续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癌变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因此,单一的HPV检测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女性的宫颈健康风险。2022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发布,明确指出:“对HR-HPV阳性人群,应同步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HSV-2等病原体,评估是否合并感染,并据此干预,显著提升病毒清除率与疾病逆转率。”这是我国首次将“HR-HPV+生殖道病原体联合检测”上升为共识级别推荐,为女性健康管理、HPV筛查、癌前病变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那么,HPV感染与宫颈癌究竟存在怎样的关联?哪些因素会影响HPV的清除?联合检测又能为解决临床痛点提供哪些新思路?
Q
感染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A
虽然超过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但大部分感染是暂时的,可被免疫系统清除。真正造成宫颈癌发生风险升高的,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通常超过12个月)。
临床发现,部分女性在HPV阳性后,始终无法“转阴”,最终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浸润性癌变。而影响HPV清除和病毒持续的“隐形因素”之一,正是生殖道炎症和阴道微生态失衡。
Q
炎症与宫颈癌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A
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
▣ BV、AV(需氧菌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会破坏阴道和宫颈的黏膜屏障。
▣ 炎症因子(如IL-6、TNF-α)可促进病毒复制并激活致癌通路。
▣ 阴道乳杆菌减少、厌氧菌群增加,与HPV持续感染高度相关。
▣ 单纯检测HPV并不能全面评估宫颈癌发生风险,必须同时关注生殖道感染和阴道微生态情况。
Q
什么是“HPV+生殖道感染+耐药”联合检测?
A
这是一种具备整合筛查思路的检测方式,即在进行HPV分型检测的同时,同步检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病原体及耐药基因。主要覆盖病原体如下:
▣ 病毒类:单纯疱疹病毒HSV-2、HPV各分型
▣ 细菌类: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支原体(UU/MH)、加德纳菌(BV相关)等
▣ 真菌类: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
▣ 寄生虫类:阴道毛滴虫
并配套检测常见耐药基因(如tet、erm、mecA、vanA等),帮助医生判断抗生素选择是否有效,尽量避免盲目用药。
Q
为什么单做HPV检测还不够?
A
虽然HPV筛查是宫颈癌防控的核心环节,但单独做HPV检测还存在以下局限:
▣不能解释为什么HPV一直“阳性”:有些女性感染HPV后长时间未转阴,可能并非病毒本身的问题,而是合并阴道炎症未被识别。
▣无法识别干扰因子:如支原体、BV相关细菌等,可直接破坏黏膜屏障或促进病毒入侵。
▣联合检测的优势:同时筛查BV、支原体等病原体及耐药基因,可以提前识别和干预潜在风险,更精确地评估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联合检测提供了一个“前移预警”系统,助力发现潜在风险、识别干扰因素,帮助医生提前干预。
Q
什么样的人群建议做联合检测?
A
根据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建议以下人群考虑进行联合检测:
▣ 宫颈病变患者或随访者
▣ 复发性阴道炎/宫颈炎人群
▣ 子宫颈癌筛查人群
▣ HR-HPV阳性人群
Q
为什么联合检测要包括“耐药基因分析”?
A
耐药是当前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比如:
▣ 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耐药率已超60%。
▣ 沙眼衣原体可能存在四环素类耐药。
▣ 阴道BV反复发作,常与克林霉素、甲硝唑耐药有关。
传统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长,但通过分子方式检测关键耐药基因(如tetO、ermB、gyrA、mecA等),可以快速预警是否存在潜在抗药性,帮助减少重复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在妊娠期、不孕治疗、宫颈病变管理等人群中,用药精准性尤为重要。
Q
联合检测有哪些优势?
A
▣ 一次采样,多重评估:HPV+病原体+耐药基因同步分析,更全面地掌握宫颈健康状态。
▣ 无创便捷,采样简单:采用常规宫颈取样或阴道拭子,门诊可完成。
▣ 检测周期短,结果直观:通常2-3个工作日内出具报告。
▣ 临床意义明确,干预指导性强:不只是“查出阳性”,而是帮助医生进行分层管理和诊疗决策。
精准筛查,科学防控
迪安诊断推出“HPV+生殖道感染+耐药”联合三检综合报告服务,为女性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方案,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评估宫颈健康风险,并及时干预。
“HPV+生殖道感染+耐药”联合检测,为宫颈癌防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同步分析HPV感染和相关病原体的耐药情况,我们能够为女性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管理和早期干预。此项联合检测不仅提升了疾病的筛查效率,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帮助减少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精准防控,是我们对守护女性健康的承诺,也是未来宫颈癌防治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娜,谭芳,李瑞娜,等.陕西地区10921例女性高危型HPV感染与常见阴道炎性疾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 35(5):470-474.DOI:10.3969/j.issn.1671-878X.2024.05.014.
[2] Lebeau A , Bruyere D , Roncarati P ,et al.HPV infection alters vaginal microbiome through down-regulating host mucosal innate peptides used by Lactobacilli as amino acid sources[J].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
[3] Ilhan Z E ,Łaniewski, Paweł, Thomas N ,et al.Decipher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microbiota, HPV,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through cervicovaginal metabolic profiling[J].EBioMedicine, 2019.DOI:10.1016/j.ebiom.2019.04.028.
[4] Zhu B , Tao Z , Edupuganti L ,et al.Roles of the Microbiota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in Gynecologic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J].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 MMBR, 2022, 86(4):e0018121.DOI:10.1128/mmbr.00181-21.
[5] Bi H, Zhang D, Xiao B. Associ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Mycoplasma subtypes[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3, 13: 1145215.
[6] Zhu H , Shen Z , Luo H ,et al.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Associated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A Meta-Analysis[J].Medicine, 2016, 95(13):e3077.
[7]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廖秦平,魏丽惠,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 38(5):5
通讯员:李亚曈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或咨询临床医生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