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向清扬君爆料,称网红主播阿朱(朱凤)在直播间力推的“御廷膜方”系列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这款由“义父”杨艳明打造的“1秒渗透、三秒出痧”龙骨膏、“万能”亲肤霜、“减少脱发”植萃洗发液,以多重夸张功效吸引消费者,却在监管部门介入后上演了一出
近日,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向清扬君爆料,称网红主播阿朱(朱凤)在直播间力推的“御廷膜方”系列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这款由“义父”杨艳明打造的“1秒渗透、三秒出痧”龙骨膏、“万能”亲肤霜、“减少脱发”植萃洗发液,以多重夸张功效吸引消费者,却在监管部门介入后上演了一出“整改不认账”的戏码。
“疗效”化妆品?谁在收割消费者信任
阿朱直播间里,义父的“御廷膜方”系列被包装成了“健康神器”。例如,龙骨膏号称能“疏通经络”“改善腰椎疼痛”,亲肤霜被贴上“抗菌抗炎”“延缓衰老”的标签,普通洗发液更是承诺“强根健发”。然而,这些描述早已超出化妆品“清洁、保护、美化”的法定功能范畴,直接踩中《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红线——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得宣称医疗效果。
更讽刺的是,涉事店铺“无患之家美妆个护”的运营方,竟是义父注册的一家个体户(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无患之家贸易商行)。个体户资质与产品宣称的“高科技”“中医理疗”形成巨大反差。
面对消费者投诉,义父一边悄然修改网页,一边强硬拒绝调解,俨然将“违法营销—收割流量—甩锅消费者”的套路玩得炉火纯青。
义父的“老实人”人设翻车
阿朱的带货能力毋庸置疑,她在多个细分领域冲上榜单前列,而且公开资料极少,是名副其实的“低调带货王”。
通过阿朱和义父的表演,义父很快被贴上了“文化推广大使”“不砍价、不演戏的老实人”等标签。然而,这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产品问题,更是主播与供应链的“默契合谋”。直播间里,阿朱与义父一唱一和,用“传统文化”“正能量”为产品镀金,实则将消费者导流至资质存疑的商家。这种“人设带货”模式,本质上是将粉丝信任转化为商业利润,却对产品质量和法律风险选择性失明。
整改≠负责
监管部门确认涉事页面已整改,看似“危机解除”,但商家拒绝调解的态度,暴露出行业更深层的顽疾: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主播与商家往往把“整改”当作危机公关手段,而非真正对消费者负责。即便产品下架、宣传语删除,成千上万名已购消费者的损失如何弥补?直播间里吹嘘的功效是否构成欺诈?这些问题在现有监管框架下仍难解决。
国家层面已开始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4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明确2025年将严查“神医”“神药”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乱象,剑指虚假宣传的核心病灶。通知特别强调,要打击普通食品广告宣传保健功效、化妆品宣称医疗效果等违法行为,并加大对互联网平台“软文”广告、利用人工智能冒充专家或网红发布虚假信息的整治力度。
这一政策动向与阿朱直播间的翻车事件形成鲜明对照。若按照新规,直播间中“1秒渗透、三秒出痧”的龙骨膏、“万能霜”亲肤霜等夸大功效的宣传,以及主播与商家合谋打造的“传统文化”人设,均可能被认定为违规。市场监管总局更要求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合规建设,这无疑给阿朱们的“擦边球”敲响了警钟。
清扬君点评:
网红带货绝非儿戏,它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一头连着商家的利益。网红们在镜头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推荐,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一旦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和真实宣传,最终只会自毁声誉,失去粉丝的支持与信任。
阿朱直播间的“翻车”,不过是直播带货乱象的冰山一角。当“文化情怀”沦为营销工具,当“老实人”标签掩盖产品缺陷,行业的口碑终将被反噬。市场监管总局的重拳整治,既是给消费者的一剂强心针,也给网红和平台划下更清晰的红线——流量狂欢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下一次,消费者还会为“正能量”买单吗?答案或许就藏在监管的刀刃与平台的良心之间。
注1:本文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注2:本文为清扬君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违者必究。转载合作请联系授权。
来源:清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