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甘肃天水合唱西北大戏 秦腔文脉礼赞时代华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7:49 2

摘要:今年春节以来,天水市戏曲演出深受网民及戏迷的广泛关注和追捧热议,尤其是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集结了陕、甘、宁、青、新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家顶尖戏曲院团轮番献演《出五关》《火焰驹》《锁麟囊》等经典剧目,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同台联袂“一决高下”,给广大戏迷呈现了一场又

今年春节以来,天水市戏曲演出深受网民及戏迷的广泛关注和追捧热议,尤其是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集结了陕、甘、宁、青、新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家顶尖戏曲院团轮番献演《出五关》《火焰驹》《锁麟囊》等经典剧目,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同台联袂“一决高下”,给广大戏迷呈现了一场又一场戏曲文化盛宴,社会反响火爆火热,有力带动了天水地方文化传播。截至3月底,天水戏曲文化和秦腔演出网络信息72.9万余条、各类现场直播5.62万次,累计点击量61.2亿次,有力推动天水市文旅市场“热辣滚烫”。

汇聚奋进力量,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源于周秦、始于天水、兴于陕西、普于西北的秦腔,古老厚重、源远流长,距今两千多年,主要流行于西北五省,尤其甘肃人对秦腔的热爱渗透进了骨髓里,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吼一声秦腔慷慨激昂,听一折秦腔余音绕梁。秦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脉,优秀的秦腔作品在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更多承载着全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任务,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传承国粹戏曲,品鉴非遗瑰宝,领略西北戏曲文化。秦腔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路文化历程中的非遗艺术瑰宝,充分诠释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艺术独特的文化根脉。此次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共有四大板块,分别是西北秦腔汇演、西北地方剧种折子戏展演、人民保险杯戏迷争霸赛、秦腔大巡游及快闪演出,演出剧目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万人空巷、热度飙升,深受游客群众、戏迷粉丝追捧,是一场千年戏曲古韵与现代文明潮流的深切对话,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具体实践,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西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厚植为民情怀,扎根基层群众,焕发时代绚丽光彩。精彩的戏曲表演掀起了活动热潮,场场座无虚席,观众掌声如潮。老嗓未歇,新声已起,传统戏曲的经典传承为秦腔的艺术生命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宁夏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西宁市艺术剧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等众多剧团名家名角争相表演,专业演员与戏友同台切磋技艺,打破观演界限,增强互动性,使戏曲真正贴近群众生活、融入市井烟火气,书写了传统戏曲薪火相传的崭新篇章。

拓展跨界融合,坚持以文塑旅,奏响以旅彰文乐章。本次活动打破了西北五省区戏曲院团的“各自为战”局面,以“政府主导、区域联动、群众参与”的顶层设计,推动资源共享与协作,是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活力。活动受到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一曲秦腔里的文旅融合新活力》、新华网《西北戏曲“群英会”唱响天水绽芳华》等众多央媒发布一系列呈现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的盛况。天水市还以伏羲庙、麦积山石窟等核心文化地标为支点,串联戏曲展演、非遗市集、美食体验,形成“一景一艺一消费”文旅融合的沉浸式旅游路线。

千年秦腔,薪火相传,点亮西北大地群众文化自信之光!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