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滕王阁序》顿悟: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我放下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6:02 3

摘要:小时候摇头晃脑背《滕王阁序》,只觉得“落霞孤鹜”美得惊心。如今人到中年再读,字字句句都在诉说命运的跌宕。王勃写下千古绝唱时不过25岁,却已尝尽人生百味,天才少年名动京城,转眼又成阶下囚徒;刚在滕王阁惊艳世人,转身却溺毙于南海波涛。原来这部传世名篇里,藏着一个年

小时候摇头晃脑背《滕王阁序》,只觉得“落霞孤鹜”美得惊心。如今人到中年再读,字字句句都在诉说命运的跌宕。王勃写下千古绝唱时不过25岁,却已尝尽人生百味,天才少年名动京城,转眼又成阶下囚徒;刚在滕王阁惊艳世人,转身却溺毙于南海波涛。原来这部传世名篇里,藏着一个年轻人用生命参透的真相:人生最通透的活法,不过是轻声道一句“我放下了”。

一、执念是困住人生的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八个字道尽千年文人的集体困境。冯唐九十岁仍盼着战甲加身,李广至死都在为封侯耿耿于怀,像极了现代人凌晨三点刷着朋友圈的焦虑:别人的孩子考了名校,同事又升了总监,邻居换了豪车...我们总在比较中把自己活成困兽。

苏轼在《定风波》里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世人总在得失间辗转反侧。就像那个追着马车奔跑的寓言:有人拼命追赶功名利禄的马车,跑掉了鞋袜,跑散了魂魄,却不知真正的智者早已坐在自己心造的马车里,闲看云卷云舒。

当年王勃若懂得这个道理,或许就不会在《檄周王鸡文》里卖弄才学。他以为斗鸡文章能让皇子青眼相加,却不知锋芒太露终招祸端。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撕扇子时的傲气终究敌不过世俗风雨。

二、放下的瞬间天地皆宽

滕王阁宴上最动人的不是王勃的才情,而是阎都督的转身。当精心策划的“女婿专场”被少年才子搅局,这位父母官从恼怒到释然的转变,恰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顿悟。有时候成全他人,才是最高级的自渡。

《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驾车至穷途,不是痛哭而是大笑。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的“散花天女”,衣袂飘飞间花瓣零落,看似失去实则永恒。就像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的“悲欣交集”,放下万般执念,方见如来。

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但现代人总想今天播种明天开花,在抖音里追逐三秒的爆红,在股市里渴求一夜暴富。却不知真正的圆满,往往在松手之后悄然降临。

三、留白处自有天地大美

王勃在《滕王阁序》末尾写下“空余报国之情”,这“空”字用得极妙。就像八大山人的画,枯枝残荷间尽是宇宙生机。日本茶道讲究“侘寂”,中国水墨推崇“计白当黑”,都在告诉我们:人生的高级境界,从来不是填满,而是留白。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空房间才能洒满阳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比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更多几分从容。这让我想起故宫的“未完工区”,那些裸露的梁柱砖石,反而成为最震撼的建筑诗篇。

现代人总在焦虑“35岁危机”“中年油腻”,却不知《黄帝内经》早说过“四十阴气自半”。与其在朋友圈假装精致,不如学学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就像敦煌藏经洞里的经卷,在黄沙中沉寂千年,反而等来了文明的曙光。

结语:

王勃后来殒命南海,但他笔下“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意境永远鲜活。站在滕王阁上眺望赣江,我突然明白:人生真正的圆满,不是抓住所有想要的东西,而是学会与求不得和解。就像《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在清贫岁月里把咸菜卤瓜吃出至味;如同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占有,生命自会以另一种方式丰盈。毕竟,握紧的拳头里什么都没有,张开的手掌却能托起整个天空。

来源:色香味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