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初中科学教师亲历陶艺作品制作,提升工程实践素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8:00 2

摘要:为促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扎实落实,帮助全区初中科学教师提升用好新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日前,嘉兴市秀洲区初中科学老师分批赴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进行陶艺作品制作工程实践研修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范肖蓉 文/摄

为促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扎实落实,帮助全区初中科学教师提升用好新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日前,嘉兴市秀洲区初中科学老师分批赴杭师大附属油车港中学,进行陶艺作品制作工程实践研修活动。

此次活动聚焦科学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制造技术与工程》中的工程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旨在通过沉浸式的陶艺制作体验,加深教师对这一工程实践项目中各环节的实践体验和各难点的应对思考,提升教师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助力教师更好地站在学生视角设计开展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开场,实践研修导师、来自杭师大油车港中学美术学科潘成海老师便带来一堂极具实操性的精彩授课。潘老师紧扣科学教材要点,从陶土胚体成型方法、工具使用规范到工艺原理阐释,进行详细地授课。潘老师深入剖析泥土质地、黏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捏塑成型、盘筑法、拉坯等基础陶艺制作技巧,还对简单塑形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现场演示。这不仅呼应了教材中对制造工具的认识与运用要求,更让教师们清晰意识到,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如同熟悉工程实践步骤一样,是创作出优秀陶艺作品的关键环节之一。

活动现场

进入实践环节,科学教师们瞬间化身教材里的“工程师”,全身心投入陶艺创作。采用捏塑成型法的教师,凭借双手对陶泥的精细揉捏,精心雕琢陶土胚体,在塑形过程中反复微调泥土形状与细节,完美诠释了教材中对精确设计与操作的严苛要求。尝试盘筑法的教师,则先将陶土搓成均匀土条,再一圈一圈仔细堆叠,搭建出造型独特的容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深刻领悟到教材提及的结构稳定性在实践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挑战拉坯工艺的教师,全神贯注地站在旋转的泥坯前,小心翼翼把控力度与形状,这一操作高度考验专注力,同时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科学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实践并非一帆风顺,教师们遭遇了不少难题。泥土湿度不佳致使塑形困难,这让大家对材料特性有了更深刻认知,恰似在真实工程实践中面对材料问题时需不断调试。造型难以固定的状况,促使教师们深入思考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中结构稳固性知识的理解。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们积极交流、热烈探讨,携手寻找解决方案,充分践行了教材所倡导的工程实践团队协作精神。

作品

作品

作品

此次陶艺制作研修活动,不仅给予教师们亲身体验传统陶艺制作魅力的机会,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度参与,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学生操作中会遭遇的难点甚至意外因素,从而思考如何更好做好学习准备和搭建教学支架,有效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相信在未来科学课堂上,教师们定能引领学生尽情探索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奇妙世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熊秋华老师:“通过本次实践研修,我认识到上好一堂陶艺制作课,需要兼顾知识传播,技能指导和趣味性,同时确保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实践环节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重点是学习陶泥制作的基础技法,在此基础上可创意深化。通过清晰的步骤分解,及时反馈和趣味互动,学生既能掌握技能,又能享受创作乐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从明确问题到发布成果等工程实践过程。”

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吴媛老师:“作为科学教师初次接触陶艺,在了解陶泥成分、实践揉泥拉坯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物质组成、物化性质在实践中的生动呈现。当因重心不稳导致坯体坍塌,反复失败才明白理论需结合实操。教学同样需要实践支撑,未来会将这份体验转化为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王姚萍老师:“参加这次陶艺制作教研培训,为我开启了教学新思路。培训中,从揉泥到拉坯,每个环节的实践操作,都让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与同行交流探讨时,碰撞出的教学灵感火花尤为珍贵。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让我思考如何将这些体验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创造力。未来,我会把所学运用到教学,引导学生在陶艺中感受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与动手能力。”

嘉兴市长虹实验学校廖建峰老师:“参加陶艺制作教研后,我对如何有效开展《陶瓷器的制造》课程有了清晰的思路。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陶土特性分析、焙烧温度实验及中国瓷器发展史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项目式学习,先引导学生从生活需求出发设计日用陶器草图,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在工程技术的教学中,需强调陶艺制作的工程思维,如材料选择与功能适配,同时鼓励学生融入个性化创意;通过作品展示与用途讨论,深化学生对陶艺科技与艺术双重价值的认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