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脉的时代回响——2024年湖南文学创作综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18:03 2

摘要:2024年,湖南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当下,努力攀登文学高峰,土家族作家少一的小说集《月光紧追不舍》和苗族作家张雪云的报告文学《“海牛”号》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龙剑宇的人物传

文|贺秋菊

2024年,湖南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当下,努力攀登文学高峰,土家族作家少一的小说集《月光紧追不舍》和苗族作家张雪云的报告文学《“海牛”号》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龙剑宇的人物传记《诗书里的成长》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余红长篇小说《洞庭人家》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汤素兰文学评论《新时代中国长篇幻想儿童文学叙事研究》、李少白儿童文学《童声琅琅中国风》、曾散报告文学《出路》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胡小平长篇小说《出路》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本年度省作协扶持34个选题项目,发展208名新会员,78名会员加入中国作协,798篇/部文学作品获发表作品奖励,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文学力量。

一、长篇小说体现湖湘气派

在湖湘大地的文学版图上,一部长篇小说就是一部浓缩的时代史诗。作家们以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将笔触伸向湖湘历史文化的深处,挖掘历史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赋予历史题材以新的时代内涵,本年度涌现出一批长篇小说佳作。湖湘历史文化名人长篇工程继2023年推出《黄兴》《谭嗣同》《陶澍》三部长篇小说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之后,聂茂、邓宏顺两位作家本年度先后出版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九考魏源》。《王船山》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和诗意的语言,还原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学术人生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九考魏源》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从湖湘大地走出去的启蒙思想家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求索之路。

描绘时代变迁下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时代变迁中的阵痛与迷茫,困境中的坚守与奋进,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段段动人的生命故事,本年度的长篇小说构筑起一幅立体的湖湘精神图谱。李晓敏《长生碑》以科幻小说的外壳包裹亲情、责任等严肃的文学主题,在虚实交错、惊心动魄且充满着神秘感的科幻世界中展开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浮石和肖仁福分别推出长篇小说新作《新青瓷》《担当》《担当·风云再起》。《新青瓷》是浮石在处女作《青瓷》基础上重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担当》《担当·风云再起》也是肖仁福的旧作重写与新出,展现实力作家的思考力和创作力。索文《浮梁店》以一家百年老店为镜,折射出商业文明冲击下传统价值观的崩塌与重构。公安作家舒中民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失语荆钗》走进被拐卖妇女的残酷人生,展现她们面对现实的无助与奋力抗争,揭示悲剧背后的复杂人性。

刘一纯继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在《滩京府》之后,推出《纸都》挖掘滩头手工抄纸这一国家级非遗背后的故事,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张逸云《樱花雨》以细腻的笔法讲述中国孤儿回国创业的故事,在惊心动魄的商海较量中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时代青年。胡小平《出路》描绘了中国南方丘陵地区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盆中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唐慧忠《一年》以纪实的方式系统地记录了乡镇基层工作生活的真实状态。王金星《月亮花开》记录了煤矿女性在艰苦的环境中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绽放出生命之花的故事。盘树高《探路》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二、中短篇小说在时代浪潮中探寻精神家园

聚焦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演绎人生的境遇与况味,中短篇小说在时代浪潮中探寻精神家园。姜贻斌小说集《你会不会出事》关注底层普通人的命运,通过人物日常的欣喜、苦恼、收获与失意,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聂鑫森继续他对传统手艺人精神的讲述,小小说集《百姓影像》记录了各行各业平头百姓的生活形态,他们位卑名微却以所怀绝技绝艺创造出了一个个传奇故事。肖睿小说集《暖阳和他的花雕马》展现了草原的自由野性与独特人文空间,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吴昕孺小说集《金黄的老虎》展现了作家对生活日常细致入微的发现和充满情意的书写与展开能力。

邓润寅小说集《一屋月光满》轻轻打捞小县城的各种生活情态,细密编织世故庸俗的日常,结实饱满且充满生机活力。小说集《夜空尽头的星》收录了入选“新青年”写作营的八位35岁以下新锐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与同时出版的《改稿课》互为映衬,体现了当下青年文学在创意与主题呈现方面的新风尚及创作的成长性。2024年出版的小说集还有郑小驴《南方巴赫》、沈念《岐园》、刘威《塞上书》、青蓖《人物实操课》、李娃《看不见的河流》、袁姣素《蓼水微澜》等。

中篇小说体现实力作家的探索和笔力。何立伟在《昔有少年》《耳语》《水流日夜》发表六年后,重磅推出中篇小说《乃至一念》,以“一念之间”的情感推动家庭、社会及时代命运变迁,讲述鱼贩老头对女儿卑微而坚韧的爱。从《白色鸟》的诗人气质到《乃至一年》烟火气十足的日常俗情书写,作家在稀松平常、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子里不断发现被遮蔽的生活诗意。残雪持续多年高产后,逐渐放缓了创作脚步,中篇小说《出生地》《一段雪中的爱情》的主人公们继续寻觅之旅,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如同遭遇层层叠叠的迷雾,被打破重塑并获得希望和新生,进而追寻生命意义与价值。

沈念保持对“大湖文学”的深度探索,中篇小说《歧园》以一座濒临消失的园林为叙事空间,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空间的命运变迁,《龙舟》《造水》分别抓住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龙舟赛、造水事件进行书写。在沈念的笔下,大湖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精神空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生态伦理和人文精神的时代性思考。

郑小驴持续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尤其是那些被遮蔽的患有心理疾病的群体,从《南方巴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到《国产轮胎》的重度强迫症患者、《国王先讲》的虐恋者,探寻他们生存的困顿、生命的脆弱以及心灵的彷徨无依,以充满激情的隐喻之笔书写精神旷野上的暗影重重与失控的命运走向,在不动声色的记录中呈现表象背后深刻的现实逻辑和人性本质,为被边缘化的群体发出焦灼的呐喊。

向本贵《迎丰苑的三家房客》《青山有约》《卿卿当归》三个中篇小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喜怒哀乐。女性作家在题材捕捉和讲故事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建构能力。许玲《月亮从清晨升起》塑造了一位身患心神经官能症、游走于灰色地带、善良且富有正义感的夜市老板形象。

邹谨忆《三朝书》采用科幻、穿越等方式展开叙述,讲述江永女书的故事,当下性与未来性交织,《午夜观音在潘家园降临》则讲述一位北漂南方青年在潘家园夜市艰难创业的故事。简媛《水村》《辞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方乡村日常以及人到中年的迷茫困惑。刘威《第三座沙丘》在哲思中探讨人与自然、自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面对未知时的勇气与自我救赎的力量。

短篇小说(小小说)在方寸之间书写时代精神,探索艺术创新,展现人性光辉。马笑泉坚持在文体上的探索和实验,从《回身集》《幼兽集》《对河》到本年度的《梦幻电梯》《多出来的一天》等,或客观写实、或魔幻现实,他尝试寻找个体内心深处的异质性和对抗性,提供“超真实”的体验,使得小说能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表现人物的意识,从而增强了表现的完整性,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苗族作家卢应江《两栖生物》讲述从边远乡村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工的奋斗与挣扎。江冬的《友人之约》《小舅再来》则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探讨了亲情与友情。

李卓的小说题材和视野开阔,《努阿坦布岛的葬礼》讲述了中国创业青年涛子在所罗门的霍尼亚拉和老皮特的深情厚谊。《湖南文学》“青年计划”栏目推出了王子健、赵志远、李之萌、李家安、梁淑怡、李晨玮、万户、钟小蓉等8位90后、00后青年作家。罗志远、王子健、曾子恒等90后、00后青年作家也成为湖南本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主力军,展现了青年新锐作家的创作活力和潜力,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笔触,为湖南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年文学》第2期“推荐”栏目推出先志小辑,其在《当代》“发现”栏目刊发的短篇小说《室内地图》通过经营小面馆的夫妇两人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却被命运无形之手牵引,寻找与缺失、伤痛与坎坷,暗流涌动中绘制的是一幅扑朔迷离的室内地图。

三、诗歌丰盈了庸常的生命日常

诗歌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在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展开探索,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书写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丰盈了庸常的生命日常。刘羊出版诗集《山间明月》,描绘人的真实之相,探寻人的应有之相。

华石《红瓦分人家》、王馨芝《世事该当如此》两部诗集是青年计划首批出版作品。康雪的《本质》《两人世界》《一种像女孩的植物》以女性的细腻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生活日常的甜蜜与忧伤,以期在日常的细节找到唤醒生命本质的水滴。张战的《摆餐盘》(外六首)、《弟弟的裤口袋》(外十五首)则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诗意。刘起伦的《人活到秋天》《致敬军旅生涯》则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生命历程的感悟和对军旅生涯的怀念。

朱弦的《光的回溯》《日落黄昏时》则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生活的变迁和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2003年出生的湘西土家族诗人胡既明《蝴蝶之梦》(组诗)以梦幻般的语言,穿行于历史、现实、梦境之间,经验与超验相互补充,城堡、列车、老电影、怀旧电台在快速的转换中激活了无所不在的记忆以及想象力。

四、散文展现湖湘文化的广度与深度

散文作品或扎根于乡土,或聚焦于文化,或回归于自然,均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记录时代的变迁,传递对生活、文化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湖南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注重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汲取创作灵感,文化随笔展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王跃文的历史文化随笔集《走神》撷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轶事轶闻,生发思考或感悟,既有历史考问,又有人生哲思,更有时代回响,探讨了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龚曙光的散文集《样范》再现了一代文学名家的样貌,致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湖湘样范乃至时代风尚。吴昕孺的散文集《书中自有人如玉》在写作家学者、诗人画家及各行各业人物精神风貌的同时,完成了自身灵魂的濯洗。谢宗玉宛若一枚历经沧桑的老灵魂,《那束从历史照亮未来的光》《一个词惹出的庭院硝烟》《赫曦台的流年光影》等系列文化散文,或在历史长河中游走,或时过境迁品悟流年,或感悟时代裹挟下的命运无力,不羁、忧郁且苍凉。刘诚龙的《禽言兽语》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性。

对乡土有着深厚感情的湖南作家在散文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乡村生活,追寻精神家园。王爱的散文集《人间盐粒》在时光的褶皱里保存着生命最本真的粗粝与咸涩,将湘西小山村的生活日常和各种如盐粒般微小的生命形态,铺展成了更为辽阔的精神图景。黄孝纪的散文集《庄稼人》以湘南乡土文化及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乡村人物和农业分工为书写切口,直面人间的世相,映现世道人心,找寻精神依托,也进行自我反省。

刘义彬的散文集《时间的声音》将对往事的追忆与诗意栖居的理想具象化为日常生活中平凡瞬间的捕捉与升华。管弦的长篇散文《本草二十四节气》将中医药文化与节气相结合,以散文的形式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张觅的长篇散文《本草芳馥——古诗词中的药之风雅》则从古典诗词中挖掘药文化的风雅意趣,赋予了传统以新的生命力。

黄义的散文集《碧湾之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对生态与家园的深切关怀。廖静仁的散文《大山深处》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大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张雄文《云中梯田(外一篇)》则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湘南花瑶梯田的壮美景色和农耕文化。刘群华《马一样的山》、姚茂椿《丁达的声音》、周拥军《老库民》、晏建怀《湖山寂寥》、姚筱琼《九月白云过雪峰》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乡山水人物的深深眷恋和思考。

五、报告文学扎根时代沃土书写人民史诗

报告文学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沉的笔触,扎根时代沃土,书写人民史诗。在题材选择上注重现实关怀,既有对乡村振兴、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有对边疆建设、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传递了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纪红建的《大兴安岭深处》以优美的文字,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群驻扎在大兴安岭深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经得住考验”的森林消防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守护大森林的故事。他与杨丰美合作的《边陲如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聚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用生命界碑铸就西陲长城的故事,讴歌了兵团人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

韩生学的《最远的那个村》通过对偏远村庄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进城中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展现了发展的艰辛与蓬勃希望。方欣来的《马桑树下:红土地上的新故事》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建功立业的时代风采。吴茂盛与毛激流编著的《红色沃土》则通过对湖南红色文化的挖掘,展现了革命老区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新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余艳的《又是茶子花开时》《清溪景物记》继续她的《新山乡巨变》书写。

六、儿童文学在童真童趣中传递爱与希望

儿童文学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生活的关注;既有奇幻的冒险故事,也有温情的成长叙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当代文学表达和审美的新风范,搭建了一个个美与善、真与幻相结合、充满童趣与智慧的世界。

一方面是以文学的方式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名家、新人携手创作,结出丰硕成果。汤素兰的《绣虎少年》从湘绣这一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在针尖上开掘艺术,在绣功中见精神,通过在残疾少年寻找“锦美绣庄”的艰难历程,深刻诠释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湘绣精神。

“宝藏奶奶”蔡皋以“天真眼”观照世界,在烟火气中提炼出美在日用伦常的生活智慧,推出儿童散文集《人间任天真》《一兜雨水一兜禾》和绘本《不能没有》,将自然观察、生命哲思与艺术表达熔铸为精神解药,点亮童年的心灵。周静的《中国非遗·黎族织锦与大力神》则将非遗文化融入儿童文学,讲述了黎族织锦的神话故事。湖南师大创意写作专业在校学生推出吴竹渠《蝴蝶精灵》、付怡冰《枫树精灵》、陈妍《银月精灵》、陈王涵《生命精灵》《草药精灵》等“山海间的非遗·精灵”系列作品,通过奇幻的精灵故事,传递了友爱、勇气与责任的主题。

另一方面,作家们以童心童趣为笔,以爱与希望为墨,描绘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挑战和收获,展现了他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诺亚的《白夜梦想家》与名著《西游记》互文联动,讲述了一个患有心脏疾病、在学校被孤立的女孩对友情的向往、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爱。

龙向梅深刻领悟了童话与诗的内在联系,在《声音里住着小野兽》被重新感知和想象的声音、词语里,让我们与万物、与自我,建立起天然、开阔而富有诗意的连接。警察作家刘青鹏《安吉的夏天》通过小女孩安吉暑假在乡村和同伴武壮壮一起勇敢侦查、协助安吉父亲破案的惊险过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显示出作家独特的生活积累与艺术眼光。

赵燕飞的《草长莺飞》和《一万个赞》是近年来创作转型的新探索,显示出了作家巧妙地构思和扎实的笔力。杨巧《我可不想当乌鸦》则以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传递了自我认同与自信的重要性。何贵珍的《莲花湖的女儿》、刘蓉宝的《小河流水清亮亮》则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网络文学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网络文学强化对现实生活和时代主题的关注,既创作出了许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也在打破类型窠臼不断创新上做出了应有的探索,在和而不同中彰显了文学发展的新气象和新元素。从历史言情到科幻奇幻,从都市职场到悬疑推理,网络文学作家们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世界。

丁墨的《等到青蝉坠落》延续了她一贯的都市言情与悬疑推理相结合的创作风格。作品通过一个充满谜团的故事,展现了主角在爱情与真相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小说在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上极具张力,既有扣人心弦的悬疑元素,也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家在叙事上的成熟与细腻。空留的《惹金枝》以历史言情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女性在宫廷斗争中的成长与蜕变。作品不仅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权谋斗争,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塑造了一个坚韧、智慧的女主角形象。小说在历史背景的还原与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尤为出色,既满足了读者对历史故事的想象,也传递了女性独立与自我实现的主题。

妖夜的《武碎星河》延续了玄幻修真题材的热血风格,通过主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修真世界的残酷与机遇,以宏大的世界观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尤其是在战斗场景的描写和修炼体系的构建上颇具匠心,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玄幻世界吸引了大量读者。穿黄衣的阿肥的《终末的绅士》将科幻与悬疑元素相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末世与人性的故事。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紧张的情节设计,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与道德选择。小说在科幻设定的创新和人物心理的挖掘上表现出色,既满足了读者对悬疑故事的需求,也引发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一桶布丁的《超级神级学霸》讲述了一位学霸通过科技改变命运的故事,作品融合了科技幻想与励志成长的主题,展现了主人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坚持与奋斗,在科技元素的运用和人物成长的描写上颇具新意。

八、文学评论积极在场推动创作发展

文学评论在研究方法与视角上更加多元化,既有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也有对当代文学现象的深入分析,既有对地域文学的关注,也有对网络文学等新兴领域的探讨,或探讨理论,或聚焦经典,或批评新作,以积极在场的方式推动文学创作。

卓今的《湖南文学的本土经验与世界性》深入探讨了湖南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强调了本土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刘启民在《地域空间只是一个调色板,它并不意味着更多——韩少功访谈录》中,通过对韩少功的访谈,进一步探讨了地域文学的多重意义,指出地域空间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背景,更是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的象征。

吴正峰的《中国现代诗的对话性研究》从理论高度分析了现代诗的对话性特征,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的多重声音与互动关系。陈泽宇的《:“他所歌唱的美丽和真诚,会永远生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探讨了文学传承中的永恒价值。罗先海的《是我对故事的追求和评价标准》则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了经典文学作品对当代创作的深远影响。

九、文学事业彰显青春力量

大力推动出作品、出人才工作,激发创作活力。通过推荐作家前往鲁迅文学院学习,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中青年作家班、教师作家班、全国报告文学作家班,到市州举办区域性作家专题班等,激发各层次作家,尤其是基层作家的创作力。

组织“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新时代·新视野·新问题:乡土文学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等,推动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组织儿童文学《草长莺飞二月天》《安吉的夏天》、长篇小说《世事》《放流》《盲盒》《渫水之右》等作品改稿,提高创作质量,推动出佳作精品工作。

召开小说集《对河》《月光紧追不舍》、报告文学《“海牛”号》《大兴安岭深处》、诗集《群山祈祷》、长篇小说《刹那》《念念不忘》《谭嗣同》《出路》、儿童文学《绣虎少年》《白夜梦想家》《声音里住着小野兽》、散文《醒来的河流》等作品研讨会,进一步推介湖南作家作品攀登文学高峰。《湖南文学蓝皮书(2024)》从各个维度总结分析年度文学发展状况,《中国文学研究》“湖南文学和湖湘文化研究”推出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研究专题。

《人民的文艺——毛泽东与文艺展》改版开馆、《湖南文学》全新改版,各省级、市州文学内刊出新出彩,3部作品荣登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排行榜,评选湖南省第三届网络文学十大作家和十大作品。完成第二届“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创作征文、“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征文、湖南高校大学生征文、湘江散文奖等评选工作。30多场“文学照亮三湘”公益活动进机关、入学校、下农村。清溪文学村与贾家庄等多个文学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湖南作家书屋建设稳步推进,清溪农民文学取得新突破,“文约清溪”、文学集市等系列活动展现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新成效。

青年文学成为本年度亮点,展现蓬勃生机。15名代表参加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第八次全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提出人才集聚工程、文稿提质工程、作品出版工程、优稿奖励工程、青年评论工程、文学传播工程等“六大工程”,《文艺报》专版推介湖南青年文学。第一届签约10位青年作家,本年度已创作长篇小说5部、长篇报告文学1部、童话2部、小说集2部、散文集1部,发表中篇小说8篇、短篇小说14篇、诗歌21组、散文4篇,展现了这一届签约作家的整体创作实力。

从全省作家本年度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公开发表的小说来看,青年作家表现出较好的创作势头。“新青年·出版计划”推出《改稿课》《南方蝶道》《夜空尽头的星》《人物实操课》《看不见的河流》《金星台水库》《红瓦分人家》等作品集。湖南师大创意写作专业毕业生出版作品集《春天破壳而出》,在校学生继“沃园农场生态童话”推出《精灵学堂》《心湖奇遇》《智取田鼠》等童话之后,本年度创作《山海间的非遗·精灵系列》童话作品,目前已经出版了《枫树精灵》《银月精灵》《蝴蝶精灵》《生命精灵》《草药精灵》等五部。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