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蚕丛是第一代蜀王,在云南彝语里直译为“人种,”可能代表始祖之类的意思。
宋何梦桂的《和文山先生》写道:蚕丛国破鹃啼血,王谢堂空燕落泥。
蚕丛是第一代蜀王,在云南彝语里直译为“人种,”可能代表始祖之类的意思。
蚕丛为人种
《史记·三代世表》载:“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
姚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姚安县,嶲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2个地方都是彝族自治州。
蚕丛败落,柏灌上台。
能够夺取先王君位的,不是一般的人。就像现在的公司,底层的操作工跳槽出去,要另外建立一家类似的公司,不太可能。但如果是企业高管跳槽出去,利用手上的资源,完全可以再建一家类似的公司。这说明柏灌本身就是蚕丛集团的“高管”。
古代彝族里面哪些人属于高管呢?
彝族实行的是“君臣师”三位一体的管理。
君就是君王、君主。
臣就是大臣,类似于宰相。
师就是毕摩(布摩、白马、白嘛、贝嘛、贝摩),电影里又称“国师”。
柏灌墓
柏灌因为姓柏,我认为他是蚕丛的大毕摩。
为什么姓柏就是毕摩?
因为柏与“白马”(毕摩)首字同音。在古代,很多姓氏就是来自于职务、职业。比如英语里的Smith就是“铁匠”,中国古代的巫咸就是“巫师”,以巫为姓。司马、司徒、司空这几个姓也是来自于职务。
巫咸
世界上最早负责祭祀工作的人叫“萨嘛”,又译为“萨满”,1万多年前就有了这个职业。
萨满
藏族负责祭祀工作的人是“喇嘛”。
彝族负责祭祀工作的人是“白嘛”,又译为“白马”、“呗麻”、毕摩、布摩等。彝族毕摩教与萨满教都信奉“人死有三魂”的理论。
毕摩念为白马
上古原始社会,祭祀是部落、国家的重大事情。但彝族白马(毕摩)的职务不仅仅是祭祀工作,他是知识分子,涉及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彝族白马(毕摩)在部落里,就像西周的姜子牙、蜀汉的诸葛亮这样的角色。
萨满的“萨”代表知识,
彝族白嘛(呗摩)的“白(Be)”代表有知识的人。
白即师
西南地区关于白嘛的写法有很多,萨与白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中间一撇向左拉为“萨”,代表知识。右拉则为“白(be)”,代表知识分子。
彝族毕摩
毕摩(白马)有着2大法器:头上戴的斗笠叫可乐(KOLO),面前那个像张开的鸟嘴一样的东西叫维庹。在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里也发现了彝族维庹:
贾湖维庹
黄帝一族出自大西南,五帝时代,中原地区还盛行着彝族文化。
路史
根据【宋】罗泌《路史·栢皇氏》记载:
栢皇氏,姓栢,名芝。是为皇栢。出搏日之阳,驾六龙,以木纪德。为而不有,应而不求,于正阳之南,是为皇人山。其后为栢、有栢氏,常为皇帝地官。栢亮,又为颛顼师;栢昭,为帝喾师。尧治天下,有栢成子皋,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栢成子皋辞为诸侯而畊。逮周之世,有栢囧为太仆正。又有栢侯氏、栢常氏、白侯氏。
因为彝语“白(Be)”就是“师”的意思。
《路史》的这段话显示出:
颛顼的毕摩叫做栢亮,
帝喾的毕摩叫做栢昭,
尧的毕摩叫做栢成子皋。
栢亮、栢昭、栢成子皋以职业为姓,故姓“栢”。
柏灌的“柏”与三“栢”发音相同,所以,我认为柏灌就是蚕丛的毕摩,身居高位,伺机夺权,成为了第二代蜀王。把蚕丛家族驱逐到云贵高原,发展为凉山彝人及楚雄彝人。
禹父鲧又名白马
按记载,大禹的父亲鲧又叫白马,说明鲧也是国家三大领导之一的大国师。大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鲧的失败,是因为他斗不过舜,因为舜是尧的大臣兼女婿,既生瑜何生亮。
舜建议他的岳父尧杀了鲧,为他继承君王铺平了道路。然后把鲧的族人驱逐到山东,形成了东夷人。东夷人参与了华夏族的形成,是华夏族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禹治水成功后,声望超越了舜,成为了新一代的中原王。他把舜放逐到了湖南,舜死在了湖南“苍梧之野”。墓葬具体位置在长沙及零陵之间。
云南姚州为彝族世居地
在唐代,云南的大姚及姚安一带因为姓姚的人比较多,所以,朝廷把那里称为姚州。姚姓据说来自于舜,姚州就是今天的大姚及姚安一带,至今都是著名彝乡。说明舜也是古夷人(彝族及汉族的前身)。
来源:崧山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