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安全警报!公安部道研中心提醒:辅助驾驶非自动驾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20:03 2

摘要:近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通言究社”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需慎用》,对当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误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通言究社”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需慎用》,对当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误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指出,近期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密切相关。部分驾驶者存在认知误区,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从而在驾驶过程中进行玩手机、睡觉等危险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更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中,0—2级被定义为辅助驾驶,意味着系统只是辅助人类进行驾驶,驾驶主体仍然是驾驶人。而3—5级则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可以完全代替人类执行驾驶任务。目前,国内主流车辆所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大多处于0—2级,即“人机共驾”阶段。

文章强调,即便车辆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人仍需全程保持对车辆的监控,不得脱手脱眼。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追责的法律风险。对于车企而言,如果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了车企竞争的新焦点。城市NOA功能、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迅速普及,车企在发布会上频频强调智能驾驶的作用,各种智驾营销概念层出不穷。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许多车企被指存在过度营销智能驾驶技术的现象。

例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负责人曾在直播中表示,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可以打盹睡觉,尽管随后他进行了澄清,但这一言论仍然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样,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直播中体验端到端智能驾驶时,也声称全程无需接管。这些言论和宣传无疑加剧了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误解和过度信赖。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为了博取流量,发布了自己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躺平睡觉或双手玩手机的视频。然而,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更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在“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发生后,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公众对车企是否存在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误解智能驾驶技术的争议日益激烈。对此,专家指出,尽管智能驾驶技术在国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尚未达到真正的自动驾驶水平。因此,车企需要明确技术和宣传的边界,避免误导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不要过度依赖。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监管力度,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正确认知和使用方法,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