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持要开除毛泽东的湖南校长,病逝前交代儿子:给毛主席写封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20:25 2

摘要:1915年,由于孙中山等人频繁发动反对军阀的斗争,军阀财务不足,杨芗铭为筹集军资,出台政策,要征收师范学校学生每人每期10元的学杂费。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他是毛主席在家乡上学时的校长,因强制让学生们交钱,遭到抗议,差点开除毛主席。

之后,又和毛主席闹过几次不愉快。

而建国后,他心中不安,1967年病逝前,还交代儿子,要给毛主席写封信。

他和毛主席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毛主席是如何处理这件事儿的?

●—≺差点开除毛主席≻—●

1915年,由于孙中山等人频繁发动反对军阀的斗争,军阀财务不足,杨芗铭为筹集军资,出台政策,要征收师范学校学生每人每期10元的学杂费。

这一政策,于大多数家境贫寒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荷,尤其是那些和毛泽东一样,从四师预科转至一师还多上半年学的同学,其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学生们原本享受的免费教育如今竟转变为每学期需上交十元,而四师的学生更为不堪,除了每学期十元的费用,还得多交半年的学杂费。

彼时在该校担任校长的张干,思想迂腐守旧,依旧秉持忠君爱国的观念,决然执行了此项政策。

结果不然而然的遭到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私下怀疑,此举是张干为了讨好当局,主动向政府提议收取十元学杂费,

以毛泽东为首的学生们开始反对并罢课,要求取消这项不合理的政策。

“驱张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毛泽东挥笔写就四千余字的《驱张宣言》,犀利地指斥张干“对上逢迎,对下专横,教学无方,贻误青年”。这份宣言迅速传播开来,自然也传到了教育厅。

张干闻此讯后怒不可遏,待知晓《驱张宣言》为毛泽东所写,旋即贴出告示,挂牌开除毛泽东等17名涉事主谋学生,这一决定更是使学生们的怒火中烧。

即便面对省教育厅派遣而来的督学,学生们亦毫无惧色,态度坚定,递上纸条以表明“张干一日不离校,我们便一日不上课”。

杨昌济、袁仲谦等正直的教师,明事理,他们召开会议维护毛泽东等学生,对校方施加压力。

在多方压力的裹挟下,张干无奈只得撤回开除学生的命令,然而其心中仍有不甘,于是给毛泽东等人记了大过处分。

学潮风波逐渐平息后,张干自感无颜继续留在一师,遂递交辞呈离开一师。

然而,他对教育的热爱从未衰减,一直默默坚守在教育一线奉献力量,培育出众多英才豪杰。

●—≺心中惶惶不安≻—●

拥有爱国之心的张干在教学期间也时刻关注着抗战的消息。1945年,八年抗战终获胜利。

张干于报纸得悉蒋介石邀毛泽东赴重庆和谈之事,他盼国家安宁却不明就里,遂以师者身份致电毛泽东,劝其“应召赴渝”。

此后多年,张干也一直因为这份措辞不妥的电报而懊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干被划作地主,经济压力巨大。

在感到难以为继时,他也曾想致信昔日学生、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请求救济。

却怎么也提不起笔,他深知自己当年的决定给毛泽东带来了伤害,也担心毛泽东会记恨着他。

1950年年10月5日,毛泽东宴请昔日一师的师友,众人回忆起当年的校园往事,不免提起当年的校长张干,周世刊转达了张干对毛泽东的问候,顺带也向他描述了张干此时的窘迫处境。

毛泽东听后,感慨万分,一是觉得张干此人可敬,三十年如一日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吃着粉笔灰。

二是略责怪好友竟才说出张干的情况,表示张干应该得到照顾,并致函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希望对张干等老教师的生活困难给予帮助。

在看到60公斤的大米和50万元(旧币)的人民币以及毛泽东致电给王首道的信后,张干感激涕零,他万万没想到,毛泽东在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依然如此宽宏大量,不计前嫌。

不久之后,张干鼓起勇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表达衷心感谢的信。

他胆颤心惊,却又翘首以盼,在等待了一个多月后,终于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

信中,毛泽东表示对其生活时刻关注“极为系念”,且已告知省府为其提供协助,期望他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

这封回信,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张干心中的阴霾,也让他心中那块沉重的石头落了地。此后,毛泽东亦多次关切张干的生活,为其排难解忧。

1951年夏,张干收到毛泽东寄来的请帖,受邀与师友赴京叙旧。然彼时正值抗美援朝,毛泽东事务繁忙,无暇接待自己的老师。

9月26日中午,张干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学生毛泽东,这位深居高位的学生仍然像当年的青年,一尘不染,一丝不苟,他用自己的稿费为四位师友准备了诸多的礼物。

此次南海之行,毛泽东认为意义重大,欣然地陪同张干等师友进行拍照留念。

在交谈中,张干对当年想开除毛泽东一事表示愧疚,毛泽东却连连摆手,称自己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就在张干收拾行李准备南归之时,一位工作人员提着一包东西走过来,毋庸置疑,那是毛泽东为张干准备的。

里面有一瓶鹿茸精和他零用的150万元,工作人员转达了毛泽东无法亲自为张干送行的歉意,也千叮咛万嘱咐张干一定要保重好身体。

1963年,张干两次致信毛泽东。信中提及,他年事已高,期望毛泽东助力将其女儿调回湖南工作,留在身边,以尽侍养之责。

毛泽东接到信后,不但积极为其解决问题,使其得以安享晚年,更亲笔回信,“寄上薄物若干,以为医药之助”。

担忧张干治病用钱颇多,毛泽东又委托省委书记张干化带去自己的稿费两千元前去看望张干。

岁月无情,张干的身体状况愈发不佳,每况愈下。

1967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干躺在病榻上,他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向儿子交代:“给毛主席写封信,谢谢他的照顾……”

从当初的冲突到后来毛泽东不计前嫌的关怀,张干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希望通过这封信,让毛泽东知道,自己对他的感激与敬意从未改变。这封信,承载着他的深情,也见证了一段跨越岁月、历经波折却最终温暖人心的师生情。

信源:

毛泽东和他早年的校长张干 党史文汇

毛泽东与张干二三事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和他的校长 三湘统战网>统战故事

来源:淩轩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