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坚守初心 医者匠心创新前行——记晋中市医师实践创新十大案例获得者祁县人民医院许建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20:30 2

摘要:中宏网山西4月17日电在医疗领域,每一位医生都是患者生命线上的守护者,他们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日复一日地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许建坤,男,42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25年4月,他提交的《重症脑出血术后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救

中宏网山西4月17日电在医疗领域,每一位医生都是患者生命线上的守护者,他们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日复一日地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许建坤,男,42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25年4月,他提交的《重症脑出血术后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救治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晋中市2024年度医师实践创新十大案例名单”。他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县域医疗阵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这背后,是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每一个病例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初心:以患者为中心,追求医疗的极致

初识许建坤医生,在一个春天的午后,他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静静地坐在诊室里,看起来有些书生气。原本以为医生这个职业应该充满了紧张和忙碌,但许建坤却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他态度很温和,正在耐心地倾听患者家属的陈述……

自2009年调入祁县人民医院以来,许建坤始终保持着医者的求知热忱。他深知神经外科是“刀尖上的舞蹈”,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唯有持续精进才能不负生命重托。2017年赴天津市环湖医院进修期间,他在显微镜下苦练显微操作技术,钻研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将精准医疗理念融入手术全过程;2022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深造时,系统掌握了危重症患者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把呼吸机参数调节、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生命密码”转化为守护患者的利器。

创新:挑战传统,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面对基层医院设备有限、技术薄弱的现实困境,许建坤始终秉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攻坚精神。2023年,他率先开展的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填补了县域医院技术空白,更以100%成功率、零感染的亮眼成绩,为危重患者开辟了安全有效的生命通道。

作为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他冲锋在前,在科主任的带领下,他率领团队将上级医院进修所学精准转化为临床实践,创新性整合俯卧位通气技术与呼吸机支持疗法,成功救治两名“白肺”重症患者,既实现了三级诊疗体系的技术贯通,更展现出基层医务工作者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学以致用、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

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造福患者

2024年,许建坤接诊的青年男性二次脑出血病例,堪称基层危重症救治的经典范本。面对格拉斯哥评分仅3分的深度昏迷患者,急诊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完成血肿腔穿刺引流及脑室外引流,48小时清除80%以上血肿的壮举背后,是无数次深夜查阅文献、多方会诊讨论的执着追求。当急性左心衰、阵发性交感风暴等九大并发症接踵而至时,通过院内MDT团队,与省城专家建立远程会诊通道,将现代重症监护技术与传统支持疗法有机融合,最终让濒临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患者父亲那句“我相信你”的质朴托付,正是对医者仁心最珍贵的褒奖。该病例也成功入选晋中市2024年度医师实践创新十大案例。

荣誉之悟:在基层医疗的土壤中深植仁心

在晋中市2024年医师实践创新病例大赛中获奖,对许建坤来说,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这个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创新、实践精神的鼓励。作为一名党员医生,许建坤不仅具备高超的医术,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工作之余,他总是不忘普及健康知识,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以医者的大爱情怀投身健康科普事业。2024年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中,他将复杂的神经外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展示,用晋中方言讲述脑卒中防治与健康饮食管理,让深奥的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正是新时代基层医者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注脚。他也曾荣获健康中国知行大赛晋中赛区一等奖,并代表晋中市参加山西省线下比赛荣获优秀奖。

面对获得的荣誉,许建坤很平静,他说:“这荣誉凝结着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托举,感谢院领导在县域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始终支持创新诊疗模式的探索;感恩科室团队在无数个深夜的并肩作战,用多学科协作打破专业壁垒;更要向患者家属深深鞠躬,是他们在危急时刻交付的信任,让我们得以在医学的灰色地带放手一搏。”

在许建坤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略显磨损的随访笔记本,打开时发现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医以来随访病人的时间、治疗、康复等点点滴滴情况,成为他珍贵的“患者档案”。当问起许建坤有什么爱好时,旁边的护士长风趣地说:“许医生的爱好就是上班。”

许建坤的故事是基层无数优秀医生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医疗领域默默耕耘着希望和未来。在县域医疗领域,他们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破冰之举,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不断前行。(通讯员 王明祥 摄影 渠李媛)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