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7岁的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小睿(化名)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成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宝贵的“生命火种”。
南海网4月18日消息(记者 韩星)4月18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7岁的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小睿(化名)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成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宝贵的“生命火种”。
小睿是海南省第218例、全国第1985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记者了解到,小睿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源于一次普通的献血经历。2020年10月的一次献血过程中,小睿在志愿者的介绍下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能挽救别人的生命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应该去做。”小睿回忆道。正是这份简单纯粹的初心,让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4年1月,小睿接到了海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满是激动与期待,“没啥好顾虑的,年轻人勇敢冲!”
他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妻子,得到家人的坚定支持。捐献前准备阶段,小睿积极配合各项检查,调整作息,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尽管过程中遇到种种不适,他戏称这是小挑战,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坚信自己的付出能换来他人新生。
小睿的善举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广泛支持。捐献现场,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予关怀和鼓励。“感觉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吧。”小睿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行为,让身边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消除顾虑,让更多人加入这个充满爱心的行列中来,向社会传递互帮互助的正能量。
海南第217例!一母亲捐造血干细胞 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南海网4月17日消息(记者 韩星)4月17日中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细胞分离机平稳停机,一袋装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顺利采集完成,随即被紧急送往远方的移植医院,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此次“生命礼物”的捐献者陈女士,是一位在海南东方市打拼的广西人,她成为海南省第217例,全国第19853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集过程中,8岁的女儿始终守候在病床旁,见证了这份超越血缘的“母爱”。
2019年,在桂林街头献血车旁,陈女士听完工作人员讲解后,在献血单上多勾选了一项——加入中华骨髓库。“多抽8毫升就能多一个救人机会,值得!”这位坚持献血十余年的母亲未曾想到,这个简单的决定会在五年后成为另一个家庭的救命稻草。
今年初接到配型成功通知时,在海南东方市独自经营餐饮店的陈女士正面临现实困境:若暂停营业赴海口捐献,将失去全家唯一收入来源;而女儿刚上小学,无人照料。最终,她选择挂上“歇业五天”的牌子,牵着女儿踏上开往海口的动车。“妈妈要去帮一个生病的小朋友,就像你发烧时医生阿姨帮你那样。”路上,她这样向女儿解释。
采集过程中,8岁的女儿一直陪伴在陈女士身边,还不时询问母亲的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捐献当天,同样也是受捐者移植手术日。陈女士望着装有干细胞的恒温箱说:“如果那个孩子能因此重获健康,今天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日。”
海南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为陈女士颁发荣誉证书,感慨道:“这位母亲不仅给了患者新生,更用言传身教为下一代播下善意的种子。”详情>>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庞小晴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