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春暖花开,全国多地的村干部们纷纷化身 “乡村代言人”,在村里的油菜花田、蓝莓园、茶园间一展才艺,拍摄视频。魔性的舞姿让人忍俊不禁,一句“甘甜”把农产品夸得让人直咽口水,不少网友在“大王来抓我啊”的“迷惑下”到景区“打卡”。
眼下,春暖花开,全国多地的村干部们纷纷化身 “乡村代言人”,在村里的油菜花田、蓝莓园、茶园间一展才艺,拍摄视频。魔性的舞姿让人忍俊不禁,一句“甘甜”把农产品夸得让人直咽口水,不少网友在“大王来抓我啊”的“迷惑下”到景区“打卡”。
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积极在网络上、镜头前上“才艺”,或跳舞、或骑马,或为文旅代言,或为当地农产品背书,收获了“泼天流量”。四川绵阳秀水镇党委书记冯胜国带领干部在油菜花田跳“李羲承进行曲”,次日农业园区游客量增长翻倍便是例证。
然而,热潮之下也暗藏隐忧。部分地区盲目跟风,看见一地跳舞走红便争相模仿,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一些地方过度追求流量数据,却忽视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升,陷入 “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的困境;还有村干部因舆论压力和运营难题,难以保持创作的持续性。如何将流量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持久动能?
深挖特色,靠独特内容“突出重围”。在短视频竞争激烈的当下,跟风创作难成气候。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传统工艺等独特资源,可以结合网络热梗、热门音乐,创新科普课堂、趣味挑战等互动形式;可以策划 “乡村四季”“舌尖上的乡村” 等系列主题短视频,多角度展示乡村魅力,塑造独一无二的乡村宣传名片。比如,贵州丹寨举办“非遗・在时尚中闪光”系列活动。村干部通过拍摄短视频,展现非遗传承人盛装巡游、展示蜡染造纸技艺,提升了传播热度,吸引了大量游客。
严控品质,用过硬质量“征服市场”。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是乡村产业的立身之本。农产品需建立全链条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把控农产品品质。泰山区刘家疃村依托优质土壤种植有机小麦,村支书孙启芳带领建立石磨面粉坊,严控种植、加工环节,坚持人工除草、传统石磨工艺。经短视频推广热销,每月销量5000斤。景区也要细化服务标准,江西婺源在宣传油菜花景观的同时,连游客如厕等细节都纳入官方文件,以优质服务赢得口碑。
多元支持,借各方助力“一路开挂”。村干部要玩转短视频代言,离不开多方的“神助攻”。政府可以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短视频平台可以设立乡村振兴专区,给予村干部代言短视频流量倾斜;相关部门可以邀请专业机构为村干部提供系统培训,全面提升村干部的代言能力与综合素质。4月3日,2025邮政助农·泰山春茶电商季暨“岱岳好品·支书推荐官”消费赋能活动启动,一位位村支书从“田间带头人”变身“云端代言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短视频的方寸屏幕,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这不仅是宣传方式的创新,更是乡村主动拥抱时代的实践。当特色更鲜明、品质更可靠、支持更有力,短视频定能持续“跳”出乡村振兴新活力,让广袤乡村在数字浪潮中绽放光彩。
评论员:陌语
审核:亓浩波
编辑:王玲玲
校对:李腾腾
来源:泰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