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51岁的张玉兰住在深圳福田区,物质优渥,生活讲究,人到中年穿衣搭配仍然精致得体,可以说是优雅的代名词。儿女留学前,张玉兰还经常可以和孩子们出门逛街、拍照、喝下午茶,可儿女都去了美国上大学后,家里便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2021年,51岁的张玉兰住在深圳福田区,物质优渥,生活讲究,人到中年穿衣搭配仍然精致得体,可以说是优雅的代名词。儿女留学前,张玉兰还经常可以和孩子们出门逛街、拍照、喝下午茶,可儿女都去了美国上大学后,家里便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5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张玉兰为了抚养孩子,一直没有再找另一半,她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但近段日子,亲朋好友隔三差五地就劝她:“你条件这么好,真不考虑再找一个?”她总笑着摇头,心里却也慢慢松动了。
直到8月12日,张玉兰去美国华盛顿探望一双儿女,可走在街上却被一个黑人扒手抢了包,还被他拿刀威胁。好在路过的另一个黑人帮她追回了包,还教训了扒手一顿。在交流后,张玉兰得知这个男人叫JACK(中文名:杰克)。
虽然都是黑人,但杰克却看起来温柔、绅士,身上也没有异味。两人简单认识之后,没想到却十分投缘,而且杰克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有一次喝咖啡时,两人聊到兴起,杰克满脸认真地说:“其实我一直想去中国看看。”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搭上了回国的航班。
可没想到的是,杰克来到中国后,对张玉兰的态度变得愈发热络,甚至有些暧昧,总是开玩笑地说一些模糊不清的话语,有时还会跟她有些亲密的肢体接触。张玉兰其实明白杰克的心思,但杰克比她小了将近二十岁,年龄差距是不是太大了?可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她的内心还是有些动摇了,只是这年纪、身份、文化背景等差异,让她踟蹰不前。
2021年10月,自从上周和杰克一起去了公园划船后,张玉兰就感冒了,最近一直有点打喷嚏、流鼻涕,还有些低烧,整个人都提不起劲儿。10月18日,昨天晚上明明睡了九个小时,可早上醒来时,张玉兰还是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一下床活动还时不时头晕眼花。她明白自己又是发烧了,一量体温果然达到了37.7℃,属于低烧范畴。张玉兰叹了口气,无奈地找出布洛芬和感冒药,吃了药后便迷迷糊糊地睡觉了。
第二天下午,张玉兰是被一阵刺耳的门铃声吵醒的,她拿起手机一看,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睡了20多个小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后,张玉兰连忙起身准备去开门,一低头却发现自己浑身黏腻,内衣紧贴在背上,床单也湿了一大片。好在发完汗后,脑子清明多了,烧也退了,体温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原来,门口是杰克来约她一起去吃饭,张玉兰自然应允了。
从这之后,杰克对张玉兰的态度越来越殷勤,两人约会的次数也愈加频繁。但张玉兰骨子里是个保守的女人,尽管杰克有意无意的暗示她去酒店,她却没有答应过。两个月后,随着两人感情升温,杰克又约张玉兰一起去爬山。2022年1月3日早上,张玉兰正在穿今天要爬山的运动服,却发现裤子似乎变大了?穿上后显得两条腿空落落的,像竹竿子一样。她心中有些惊讶,连忙称了称体重,却惊讶地发现短短两个月,自己居然瘦了8斤!
张玉兰又走去全身镜前仔细看了看,却发现镜子里的自己脸颊有些凹陷,锁骨清晰,手臂好像也失去原本的紧实感,摸上去松软无力。而尤其是大腿内侧和手臂根部,原本饱满的线条有些塌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松垮感。见到杰克后,张玉兰还抱怨了一句:“最近明明没节食,却瘦了好几斤。”杰克拍了拍她的腰安慰道:“现在的身材更苗条,更性感,我很喜欢~”听到这句话,她难得红了脸,自然也就没在意这个小插曲了。
时间很快到了2月份,不知是不是最近降温着凉了的原因,张玉兰有些拉肚子。一开始,只是一天拉2-3次,她吃了一些感冒药和止泻药后,症状却并没有明显好转。三天后,张玉兰每天至少要跑厕所六七次,大便稀薄,呈灰黄色,有时还带着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偶尔甚至有少量黏液。眼看腹泻越来越严重,张玉兰暗骂了一声倒霉,不得不去楼下的诊所输了五天液,症状才慢慢缓解。
2月15日,张玉兰又开始咳嗽了起来,咳得并不剧烈,只是感觉喉咙发痒,总想清清嗓子。可没过两天,咳嗽就越发严重,夜里尤甚,有时都咳得她喉头干痛、胸口发紧,甚至会咳出一些透明黏痰。与此同时,张玉兰还在洗澡时无意间摸到自己的脖子下方有一个豌豆大小的硬块,按上去有些胀痛。紧接着,腋下、腹股沟也相继发现了类似的肿块。直到这时,张玉兰才心中大骇:“咳嗽,还长肿块,我不会是得肺癌了吧?”她不敢再想,第二天就去了市里的三甲医院。
到医院后,张玉兰挂了呼吸内科的号。她以为医生会先让她拍个胸片,查查肺部有没有炎症或者其他问题。可出乎意料的是,医生在听完有关的症状后,并没有立刻开检查单,反而问了些无厘头的问题:“你目前有固定伴侣吗?”“最近的性生活频率如何?”“有没有使用保护措施?”
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问题让张玉兰有些错愕,随即就感到十分生气,这些问题和咳嗽有什么关系?这个医生怎么一点边界感都没有?看着张玉兰紧皱眉头,准备发火的模样,医生连忙安抚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你这个病可能不是单纯的咳嗽,我需要多方面了解一下。”
张玉兰皱了皱眉头,犹豫了几秒后还是不情不愿地回答道:“我丧偶很多年了,一个人住,平时生活挺规律的,也没接触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医生点了点头,接着开了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四项等检查,并嘱咐她尽快完成。张玉兰一把接过单子,也没在意查了哪些项目,便自己抽血去了。
等到下午,报告出来那一刻,张玉兰的手在拿到那张纸的瞬间一抖。她连忙低头仔细确认,可整个人却仿佛被定住了——“HIV抗体阳性!”这不是艾滋病吗?!她连忙又睁大眼睛盯着那一排黑字,眼珠不敢动一下,整个人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几秒钟后,张玉兰的眼眶迅速泛红,呼吸变得急促,整个人踉跄一步就坐倒在了走廊的椅子上。等到医生下午上班后,张玉兰猛地站起身推开了诊室大门,哽咽着对医生喊道:“是不是弄错了?我……我一个平时生活干净、按时体检的人,怎么可能得这个病?我干干净净的,从来不乱来,也没输过血,这单子是不是拿错了?是不是你们机器出问题了?!”
医生还没开口,张玉兰的声音就已经带上了哭腔:“这不是真的……不会是真的,我都这个年纪了,丈夫走后我就没和任何人发生过性关系,而且从来不去游泳馆、公共浴室那种场所,一直很守规矩,怎么就染上了这种传染病?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可怎么活啊……”说到最后,她几乎泣不成声,声音也嘶哑了。
见张玉兰情绪近乎崩溃,医生连忙上前扶住她的手臂,并一边递上纸巾,一边尽量安抚她的情绪,并说道:“你先别着急,先冷静一下。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跟什么人有过比较亲密的接触,比如身体接触、共用生活用品,像是牙刷、剃须刀之类的?”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猛然扎进张玉兰的神经。她的表情顿了一下,脑海中倏然浮现出一个身影——杰克。可是不对呀,她根本没和杰克发生过关系!尽管杰克一直想和她在一起,但张玉兰一直是发乎情、止乎礼,两人连接吻都没有过,就牵了几次手而已,难道牵手也会传染艾滋病吗?
又想到医生提的问题,张玉兰仔细回忆后,摇了摇头说道:“我确实有个关系比较好的男性朋友,但我们俩只是牵了几次手,吃了几次饭,根本没有同居过,至于共用洗漱用品和生活用品那就更加不可能了!肯定不是他传染给我的艾滋病!”
说到这,张玉兰低头翻开手机,找出了那张两人一起拍的合照。画面里,她靠在杰克身边笑得灿烂,身后的洱海泛着金光。她盯着照片,喃喃地说道:“他那么阳光、干净,怎么可能有艾滋病呢?而且你看,就算是拍照,我们也保持着距离,他从没对我做过什么越界的事!”
张玉兰一边回忆一边喃喃自语,把两人相识、相处的细节一一讲述了出来。可她话还没说完,医生的脸色却突然变了,声音提高了一些,焦急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突然被医生出声打断,张玉兰有些没反应过来,机械般重复了刚刚的话。
听到张玉兰的这番话,医生竟是急得直接站了起来,又详细询问了这件事的细节,接着摇了摇头惋惜道:“实际上,艾滋病没那么吓人,像握手、拥抱,甚至是礼节性接吻,都不会感染,但临床上又有很多患者,都跟你一样,虽然无性生活史,却不慎感染,只因忽略了这1个关键的生活细节,这1个关键细节偏偏在生活又很常见,却不容易引起重视,很多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也是在这点上栽了跟头,最终后悔莫及啊……”
原来9月份的时候,张玉兰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去补打一个耳洞,只为让新买的耳钉戴起来更对称。她没有选择正规医院,而是去了小区附近一家环境简单的美容店。穿刺枪被反复使用、消毒措施不到位,她却并未在意。
也就是从这之后,张玉兰开始频繁出现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最终医生判断,很可能是在那次打耳洞过程中,通过未消毒的器具,间接感染了艾滋病毒。HIV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虽然它在空气中不能长期存活,但如果污染的血液残留在针头、穿刺枪、或耳钉上,再未经严格高温消毒,就对下一位使用者构成实质威胁。打耳洞的穿刺针如果重复使用,或器械未彻底消毒,便有可能将病毒直接送入皮下组织或血管,造成感染。
事实上,正规的穿刺操作应使用一次性穿刺针,并在穿刺前后使用专用消毒液进行皮肤处理。很多街头美容店为了节省成本,可能用酒精擦拭代替高温消毒,或将穿刺枪、耳钉多次使用,风险极高,极易感染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逐渐失去抵抗力,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很多人以为,艾滋病只通过性传播或母婴传播,但事实上,只要感染者的血液进入他人身体,就有传播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共用注射器、输血、甚至某些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或美容器具,都可能成为隐秘的传播渠道。
像张玉兰这样的情况,就是血液传播中的“间接感染”。虽然她并未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但穿耳过程中,若穿刺针上残留有前一位客人的血液,而器械未经过高温消毒处理,就可能将病毒直接带入她的皮肤组织。尤其是耳垂穿刺时存在微小出血,极容易形成传播路径。很多不正规美容场所为了节省成本,频繁重复使用器具,只用酒精简单擦拭,远不足以杀灭HIV病毒。
生活中,这样的风险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常见。除了打耳洞,共用剃须刀、牙刷、指甲钳、在非正规场所纹身、针灸、穿孔等,都是可能被忽略的隐性传染点。这些物品一旦沾染血液,哪怕是微量的残留,只要接触到另一个人的皮肤破损处,病毒就有可乘之机。
艾滋病从不挑人,它只会出现在我们以为“无所谓”的那一刻。生活中,一把未经消毒的穿刺枪、一把共用的牙刷、一把被忽视的剃须刀,都可能成为它进入身体的钥匙。而唯有真正了解它,敬畏它,才能不被它偷走健康与尊严。预防艾滋,从生活每一个细节开始。
资料来源:
1.叶轻舟.社区居民预防艾滋要知道这些[J].人人健康,2024,(20):82.
2.张军辉,盛丽静.预防艾滋感染,拥抱健康生活[J].药物与人,2024,(04):46-48.
3.曾雨.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N].十堰日报,2023-12-01(003).
(《21年,51岁阿姨和黑人谈恋爱,却感染艾滋病?只因忽略了1个细节》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