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李清都创立的卓益得机器人成立于 2021 年 5 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的企业,为业界提供高机敏、高效率、高智能、低成本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其经营范围广泛,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服务转让以及各类销售等。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卓益得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李清都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李清都称未来十年后每个人需要两台机器人,一台工作一台服务。此观点一出,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据了解,李清都创立的卓益得机器人成立于 2021 年 5 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的企业,为业界提供高机敏、高效率、高智能、低成本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其经营范围广泛,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服务转让以及各类销售等。在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方面,卓益得机器人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通用型双足人形机器人平台 “行者一号”、“行者二号” 和小贝系列,人形机器人辅助调试系统,以及高仿真表情机器人 Ulaa 等。
有人对这一预言充满期待,认为如果真的如预测那般,工作上的机器人助手无疑会极大地提高效率,能处理繁琐的数据、精准地完成机械操作,让人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生活里,有机器人帮忙打扫房间、烹饪美食,照顾老人和孩子,那该多么惬意。忙碌一天后回到家,机器人已经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还能陪家人聊天解闷,仿佛拥有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管家。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大量机器人进入工作领域,会不会导致很多人失业?那些以体力劳动和简单重复工作为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革?而且,当机器人过度介入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不会变得淡薄?我们会不会逐渐失去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变得过度依赖它们?还有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不断提高,如果有一天它们有了自我意识,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二、工作机器人的优势
工作机器人在不同职业领域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对于设计师而言,工作机器人可以承担大量重复性的绘图、排版等工作。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机器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根据设计图纸自动切割、拼装材料,快速制作出建筑模型,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室内设计中,机器人可以利用自动化建模技术,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设计效率。同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设计师在虚拟环境中预览设计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和完善。
对于程序员来说,工作机器人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软件机器人可以把项目管理、架构设计、前后端开发、测试、运维打通,一个人加上一个软件机器人就可以搞定所有工作。自动化机器人能够通过学习现有的代码库和编程规范,自动生成高质量的代码片段,极大地减少开发时间,减轻程序员的工作负担。此外,还能自动运行测试案例和执行调试,提高开发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作机器人更是不可或缺。它们可以连续不断地工作,不会因疲劳、情绪等因素影响生产效率。例如,重载伺服电动夹爪采用先进的伺服电机驱动,具备快速、准确、稳定的夹持能力,在机器人执行搬运、装配、检测等作业时,能够迅速响应控制信号,实现精确的夹持和释放动作,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同时,机器人还能承担一些危险或者高强度的工作,减少了工人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伤风险,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工伤赔偿和医疗费用。
此外,工作机器人在一些新兴领域也崭露头角。如在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领域,毕业生可以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在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服务业,服务机器人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医疗领域,医疗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康复、护理等;在农业领域,农业机器人可以用于种植、采摘、施肥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工作机器人能够为不同职业人群分担繁琐重复工作,让人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服务机器人的贴心
服务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它们更是带来了福音。
服务机器人能够照顾人们的生活起居,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比如,它们可以陪伴老年人和残疾人,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在日常生活中,服务机器人可以帮忙拿东西,无论是老人需要的药品还是残疾人的辅助器具,它们都能准确地递到手中。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服务机器人还能迅速联系医护人员,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对于失能残疾人家庭来说,护理机器人的出现化解了护理难题。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的宋水妹阿姨,她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她的丈夫也因中风导致肢体三级残疾。社区为她申请的护理机器人能够自动感应到排泄物并进行清洁、温水清洗、暖风烘干等操作,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的护理压力。
全品源智能护理机器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可自动感应、抽吸、清洗、干燥,为失能老人和残疾人解决大小便护理问题。同时,它的参数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有研究预测,10 年内服务老年人的护理机器人或将走入千家万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护理机器人成为了 “拯救” 老年人的希望。它们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减少与社会隔离的可能性,还能为老年人提供 24 小时的护理服务。比如,自动打扫的机器人可以提升老年人与朋友家人聚会时的环境质量,让他们无需为繁琐小事分神,更专注于与人沟通交往。而且,向机器人请求帮助不会伤害老人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
养老研究学者也指出,“机器人 + 服务人员” 可能是未来的养老服务模式。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在老年人生活协助、生活辅助、精神关爱或陪伴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具有共情能力的聊天、购物和扫地、倒水等家政服务。虽然在失能老人身体照护等方面,短期内技术还很难实现,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机器人必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音。四、实现的难题
1. 技术问题
人形机器人在动作自然流畅度、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和智能程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虽然在技术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自然步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难题之一。过去,机器人常给人 “碎步、弯腿、剁脚” 的印象,而众擎机器人推出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SE01,通过首创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解决方案和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谐波关节模组,结合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的运控方案,攻克了自然步态这一难题,让机器人能够以平稳、快速和流畅的步伐自如行走。
此外,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也有待提高。在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方面,受环境干扰、地图更新难题的制约,机器人难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准定位;低延迟与实时控制受硬件和算法限制,无法满足快速动作响应需求;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尚不能高效应对大量实时数据;增量学习与自适应能力的欠缺,使其难以迅速适应新环境和任务。2. 成本问题
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高,普通百姓难以承受,企业需创新降低成本。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商用人形机器人单台造价动辄上百万元,高昂的成本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市场上难以普及。
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主要包括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研发环节涉及多领域前沿技术,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投入巨大。生产流程复杂,多个部件的精密加工和组装要求高,导致生产效率受限。同时,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多样,难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为例,该产品现阶段硬件成本约 46 万元,而根据成本拆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滚珠丝杠的价值量占硬件成本比例分别约为 21.7%、9.1%、30.5%、18.3%,均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同时也是机器人降本的主要突破环节。
Unitree G1 以 9.9 万元起的价格,为机器人爱好者和专业市场带来新的选择,提高了公司在市场端的竞争力。这也表明人形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3. 社会伦理问题
机器人大量进入生活可能导致人类变懒、交流减少,且故障责任划分难,需提前制定规则法律。
首先,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人类可能会变得过度依赖机器人,从而导致自身变得懒惰,失去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机器人帮忙打扫房间、烹饪美食、照顾老人和孩子,人们可能会减少自己动手的机会,逐渐失去这些生活技能。此外,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得淡薄。
其次,人形机器人的故障责任划分也是一个难题。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导致人员伤亡,谁应该承担责任?机器人制造商?使用者?还是机器人本身?目前,智能机器人带来的伦理问题中就包括机器人的责任问题。例如,当人形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应用时,如果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患者受伤,责任应该如何划分?这需要我们提前制定规则法律,明确各方的责任。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讨论。例如,在教育领域,机器人是否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引发了一些争议,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情感和道德方面。在家庭生活中,机器人是否会带来社交隔离,削弱人际关系和家庭亲密度等问题,亦备受关注。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机器人的普及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尤其是对一些低技能劳动者的冲击,也是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对于人形机器人事故责任制度的困境,我们需要重新建构特殊事故责任制度,以应对人形机器人这一技术变革。当事故是由人形机器人(而非自然人)引起时,传统事故责任制度在归责和救济两个层面,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人形机器人事故展开类型化讨论,区分哪些类型的事故可以由传统事故责任制度处理,哪些类型的事故需要重新建构事故责任制度。
同时,人形机器人的自主侵权也给责任认定带来挑战。人形机器人的算法不可解释性、不可预测性及自适应性使消费者无法获得公平的侵权救济。我们需要通过重构侵权责任认定规则来解决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性、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问题,例如过错标准化,以行政合规义务标准衡量民事侵权的注意义务;责任层次化,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确立过错及因果关系推定规则。
总之,人形机器人的大量进入生活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规则法律,以确保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五、未来展望
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未来机器人极有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机器人在工业、家庭服务、医疗等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的高效、精准和稳定优势使其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任务,成为工业领域的 “灵活工人”。
在家庭服务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家庭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一些日常家务工作,为人们减轻负担。而在未来,机器人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家务服务,还能为老人、残疾人提供护理服务,为解决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也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手术中,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在康复过程中,机器人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康复训练。
然而,我们也必须积极面对机器人发展带来的问题。首先是技术问题,人形机器人在动作自然流畅度、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和智能程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目前在技术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自然步态难题、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有待提高等。
其次是成本问题,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高,普通百姓难以承受。这需要企业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例如优化生产流程、研发更便宜但性能不打折的零部件等。
最后是社会伦理问题,机器人大量进入生活可能导致人类变懒、交流减少,且故障责任划分难。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规则法律,明确各方责任,以确保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总之,我们应积极面对机器人发展带来的问题,掌握主动权,让机器人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机器人#
来源:百顺科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