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于朝鲜战争失败后去哪了?麦克阿瑟的晚年命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5 15:53 2

摘要:朝鲜战争就是麦克阿瑟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高光的余晖!1951年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广播中得知自己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的消息。

朝鲜战争就是麦克阿瑟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高光的余晖!1951年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广播中得知自己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的消息。

原因就在于他在朝鲜战争中的一系列失败和越权行为,尤其是公开主张使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北、擅自与蒋介石商议反攻大陆等激进主张,彻底激怒了白宫。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戛然而止,但他的个人命运却并未因此沉寂。

麦克阿瑟被解职后,于4月16日启程返回美国。尽管他在朝鲜战场遭遇惨败,美国民众却将其视为“悲情英雄”。

4月19日,他在旧金山受到50万市民夹道欢迎,随后在纽约的游行队伍长达19公里,人群高呼“麦克阿瑟万岁”。

当天,他在国会发表题为《老兵永不死》的演说,宣称“在战争中,胜利没有替代品”,并批评杜鲁门的“有限战争”政策,引发全场11分钟起立鼓掌。这一演说被媒体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动人的政治表演”,其支持率一度飙升。

但是,麦克阿瑟的这种狂热并未转化为实际政治资本。1952年,麦克阿瑟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但在党内初选中惨败于艾森豪威尔。

他的竞选主张充满战争色彩,例如提议扩大朝鲜战争、封锁中国沿海,甚至主张“用核武器解决亚洲问题”,这些言论令选民担忧其好战倾向。最终,他在首轮初选中仅获得10%的选票,政治生涯彻底终结。

竞选失败后,麦克阿瑟转向商界。1952年,他出任雷明顿兰德公司(后合并为斯佩里-兰德公司)董事会主席,负责推销打字机和商业设备。尽管远离军界,他仍以“远东问题专家”自居,频繁发表反共言论。

例如,他建议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并推动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经济封锁。1954年,他甚至向艾森豪威尔政府提议“在朝鲜半岛永久驻军30万以威慑中苏”,但未被采纳。

麦克阿瑟的晚年生活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享受公众崇拜,频繁出席演讲活动,稿酬高达每场1.5万美元(相当于2025年的16万美元);另一方面,他的政治影响力日渐式微。1962年,他在西点军校发表告别演说时坦言:“我的军人生涯始于西点,也将在此结束。“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4岁。他的葬礼在诺福克举行,灵柩覆盖美国国旗,20万民众沿途送别。杜鲁门虽未出席,但评价道:“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却不懂政治。”

麦克阿瑟的结局根源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军事自负与战略误判:仁川登陆的成功使其过度自信,忽视中国参战警告,甚至断言“中国不敢出兵”。长津湖战役后,他仍坚持扩大战争,最终导致联合国军溃退。

二是与白宫的权力冲突:麦克阿瑟多次绕过杜鲁门发表政策声明,例如1950年擅自访台,公开宣称“台湾是美国不沉的航母”,直接挑战总统权威。

三是冷战初期的政治环境:美国不愿与中苏全面开战,而麦克阿瑟的核武威胁引发英国等盟友强烈反对,迫使杜鲁门弃车保帅。

整体而言,朝鲜战争失败后,麦克阿瑟返回美国,经历短暂的政治狂热后退出公众视野,最终在商业与演说中度过后半生。他的结局既是个人性格的必然,也是冷战初期美国战略收缩的缩影。

正如历史学家约翰·加迪斯所言:“麦克阿瑟的悲剧在于,他从未意识到核时代的战争规则已彻底改变。”

来源:局部生肖研究所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