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船政文化发祥地:一艘挺进深海的“检护蔚蓝”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01:25 2

摘要: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我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周年后,这幅向海图强的壮丽画卷仍在向更高水平建设持续铺展。

4月18日《福建日报》第3版刊登 省政府官网等平台刊转

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我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周年后,这幅向海图强的壮丽画卷仍在向更高水平建设持续铺展。

福州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一百多年前,船政文化在此孕育、生根。时至今日,其蕴含的“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福州市检察机关牢记嘱托,传承福建船政文化精神,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建设。

敢为人先:创新“检护蔚蓝”举措

在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人突破旧制束缚创办福建船政,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开启工业与海军近代化进程。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着福州市检察机关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共同搭建‘行刑共治智联库’,通过对数据‘一站式’归集、分析、碰撞,打破各办案单位间的信息壁垒,推进海洋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等跨区域、跨部门部分案件关联信息网上流转、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海上司法整体智治、高效协同。”——2025年4月,来自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检察机关与公安、海关缉私、海警等侦查机关的代表共赴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四市一区‘检护蔚蓝’暨检侦协同联盟”正式成立,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长期存在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区域管辖衔接不及时等难题有了破解之策。

2025年,福州检察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部署开展“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结合检察职能提出“推动加强闽东北检侦协作、加大‘福州造’海产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深化‘蓝碳司法’生态修复、守护福建船政文化”等十条重点举措,为护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检察方案”。

向海图强: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19世纪中叶,为图强御敌,中国开启了从陆地防御向海洋发展的转型,近代海军的摇篮就此诞生。

向海图强未曾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如何护航经济发展向海进军”是福州检察不断探索的课题。

清晨的马尾港区,一箱箱精密的汽车配件被缓缓吊运至货轮。汽笛鸣响,货轮载着满满的“福州造”驶向大洋彼岸。一年前,经营该汽车配件的德某公司和华某公司正因一起商业秘密案陷入低谷……

林某作为两公司的高管,私下另立星某公司,盗取客户信息及内部资料并转移业务,致使两公司出口业务单量锐减,损失达840余万元。案件移送鼓楼区检察院后,面对“经营信息的秘密性及其价值难以判别”的办案难题和林某“客户信息非商业秘密”的辩解,检察官精准引导补充侦查,提取、委托翻译涉外商业往来邮件,认定其中载明的规格性能、产能数据、交易习惯等具有秘密性,符合商业秘密的特征。最终林某被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余万元,鼓楼区检察院同步为两家出口贸易公司挽回损失数百万元。

“检察机关立足本职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进出口贸易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助力进出口贸易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壮大,这与‘开放包容’的船政文化是相契合的。”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张晓兰表示。2024年4月,该案作为全省首起侵犯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案,入选福建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优秀案例。

从师夷长技到自主创新,新时代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福州检察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加强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核心竞争力保护。2024年累计起诉涉海犯罪168人、涉知识产权犯罪78人。办理一起涉案成品油7万吨、案值5.5亿元的走私案入选全国打击走私十大典型案例。马尾区检察院服务自贸区建设“三衔接三同步”机制获全省推广。

赓续文脉:守护福建船政文化记忆

出生于福州的陈季同,是福建船政学堂派出的第一批赴法留学生。在漂洋过海探索科技救国路的同时,陈季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被称为“中学西渐第一人”。

鼓楼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陈季同墓墓碑受损严重,周边杂草丛生,已无法看清墓地原貌。属地街镇和文保单位反映,该文物位于军队营区内,日常管护不便。

保护福建船政文化记忆载体,检察机关责无旁贷。在福州市检察院的指导下,鼓楼区检察院与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取得对接,一场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陈季同家族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召开。经过一番深入探讨,鼓楼区检察院联合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宣告送达了检察建议书。随后,检察机关多次协调福州市勘测院、设计院、古建所、建工集团等单位实地察看墓地情况,制作修缮方案,筹措修缮资金。如今,这处船政文化先驱的遗迹得到妥善保护。

——积极运用磋商、检察建议、圆桌会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推动福建船政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加强对造船技艺、古代航海技术、海丝文化、海洋民俗等保护传承。

——严厉打击破坏船政工业遗址、海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港基础设施等犯罪活动。

这是福州检察结合辖区内福建船政文化保护情况,因地制宜部署的三项任务。“经过前期探索,我们已经成功办理船政文化保护相关案件3件。接下来,我们将携手相关兄弟检察院和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福建船政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保护传承造船技艺、古代航海技术、海丝文化及海洋民俗。”马尾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程军化表示。

“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船政前途的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沈葆桢在船政学堂留下名言。“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也需要一支高素质检察队伍。我们将涉海检察人才培育纳入‘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部署,通过实务研讨、专家授课、检校协作等形式,加大海事海商、涉外检察、知识产权、生态检察等业务骨干选育力度。”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余颖凌介绍道。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让他们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课题。”福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任卉表示,“我们邀请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参与‘翼站普法小剧场’巡回演绎,以沉浸式‘学法+普法’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入学习职业道德准则,增强遵法守法意识。”

红色领航:薪火相传追寻海洋强国梦

育贤启智的船政学堂、威严肃穆的船政衙门、规模宏大的轮机车间、底蕴深厚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坐落马江畔的中国船政文化城生动诉说着开放革新、爱国图强的故事。

福州检察通过举办35批706人次的“匠心铸检 船政育魂”党建活动,让检察干警感受到了船政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先辈们向海图强、创新求变的民族韧性。

“罗星塔见证了福州一代又一代人的海洋强国梦。这些‘梦’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在涉海检察工作上展现更多的作为。”刚入职的“00后”检察干警黄煜表示。

近年来,福州检察构建“党建引领·业务共进”机制,组织检察业务处室所在党组织与海关、海警等多个海域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以党建带动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构建完善跨境走私、海上交通、远洋渔业等领域联查、联处机制,推动海域合力共治。该做法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继往开来:续写“海上福州”检察答卷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内涵丰富。

挺进深海,经略海洋。福州检察立足检察职能,赓续“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全方位开展海域综合治理,生动描绘“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靓”的美丽画卷。

“我愿意进行替代性修复,弥补之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在连江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全国首例适用海洋碳汇修复宣判的生态刑事案件中,当事人自愿出资36.9万元购买海洋碳汇,种植红树林28亩。

据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陈应辉介绍,2025年,福州检察将发挥统筹调控作用,精准量化受损生态价值,探索创新“检察+碳汇”替代性生态修复模式,推动跨区域互购“蓝碳”“绿碳”,提升生态案件办理效果。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了“大食物观”,“向大海要食物”呼唤可持续的海洋生态。近年来,福州检察注重守护“海上粮仓”,在精准打击非法捕捞犯罪的同时,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引导生态环境侵权行为人增殖放流,累计投放鱼虾苗1605万尾,综合整治非法捕捞这一渔业生产顽疾。

2025年,一艘船政文化精神打造的“检护蔚蓝”舰,已驶出船坞,澎湃起航。“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的宏大格局和前瞻视野,扎实开展‘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奋力续写‘海上福州’检察答卷,努力在服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奋勇争先、多作贡献。”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莉表示。

来源:福州检察之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