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凯里市第八小学三年级的 800 余名师生,踏入了石龙寨研学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 “谷雨时节・探寻春之奥秘” 研学暨劳动实践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此次活动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
4月16日,阳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凯里市第八小学三年级的 800 余名师生,踏入了石龙寨研学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 “谷雨时节・探寻春之奥秘” 研学暨劳动实践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此次活动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与成长的种子。
初遇五谷:触摸古老农耕的脉搏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谷是指哪五谷吗?
活动伊始,充满趣味的 “识五谷” 课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桌上摆放着稻、麦、黍、稷、菽,这些平日里只在书本上见过名字的谷物,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围拢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原来高粱的颗粒这么硬,麦子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三年级二班的王梓睿同学兴奋地分享道。
导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谷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从古老的农耕时代讲到如今它们在餐桌上的多样呈现,让孩子们见证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走谷雨:脚步丈量自然的智慧
伴随着欢快的《二十四节气歌》旋律,孩子们踏上了 “走谷雨”的奇妙旅程。导师边走边讲解“走谷雨”是古人传承下来的习俗,寓意着在谷雨时节,亲近自然,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孩子们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微风轻拂,野花绽放,亲身体验课文《二十四节气歌》里描绘的场景,用感官和视野去了解谷雨时节的农村生活、田土耕作情况以及大自然的变化,亲自发现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春天里的野餐:共享田野间的欢乐时光
野餐环节将欢乐氛围推向了高潮。在田野上,孩子们欢呼雀跃地铺展开野餐垫,把精心准备的美食摆满其间。春日的微风轻拂,裹挟着阵阵花香,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
三年级三班的龙佳佳同学一边分享自己带来的零食,一边兴奋地说:“野餐太好玩了!我们可以在田野里跑来跑去,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吃的,感觉特别开心。而且我还发现春天的花真的好漂亮!”
老师们也融入其中,这场野餐,不仅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更增进了同学友谊、师生之情,成为一段温暖而难忘的记忆。
播种玉米: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
午后的阳光有些炽热,但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在广阔的农田里,他们化身勤劳的 “小农夫”,亲手播种玉米。
从课本到田野,《种玉米》的知识在孩子们手中具象成真实的劳作。挖窝时泥土的触感、撒种时专注的眼神、浇水时期待的神情,让课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生动画面。
巧手制美食:传统与创意的碰撞
在劳动的疲惫之后,孩子们亲手制作美食“樱花乌米饭”,语文课文《中国美食》中的场景在这里真实上演。
孩子们沉浸其中,了解谷雨时节的传统美食,懂得了如何用心、用劳动去感恩父母,还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三年级四班的潘鑫宇兴奋地说:“太神奇了,用枫树叶还能做出这么漂亮又好吃的食物,我要带回去给父母品尝,还要教我妈妈做。”
寻春护绿:把春天珍藏在花盆里
“把春天装进花盆”活动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他们如同课文《找春天》中的小探索者,在田野里、花丛中、大树下、小路旁,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心仪的植物,轻轻地挖掘植物,装进花盆里。
“我发现了一棵何首乌,老师说它可以做药,还可以吃。”三年级五班的刘凯明说,“我要带回家放在书桌上,看它开花的样子,看着它成长。”
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很多植物,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营收获:成长在实践中绽放
夕阳西下,结营仪式为这次研学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基地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和班级颁发了奖状,表彰他们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感悟。
班主任潘老师感慨地说:“这次活动,孩子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怀抱。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在团队协作中懂得了责任与坚持。这样的实践教育,是课堂讲授无法比拟的,将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活动最后,基地精心准备了美食犒劳孩子们,让他们在美味中回味着这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此次研学活动由石龙寨研学基地承办,通过“文化+劳动+生态”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凯里市第八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课程,让更多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知识、锤炼品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通讯员:陈丹
二审:杨娟
三审:王志凯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