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主机厂和新势力都不待见比亚迪及王传福和鸿蒙智行及余承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02:20 3

摘要:一个蛋糕,比亚迪和鸿蒙智行切走一半,跑得快的吉利、奇瑞、长安-东风等捞到一块,跑得慢的只能看人家吃蛋糕,自家去求人分食甚至饿死了。

传统主机厂和新势力除了赛力斯张兴海、奇瑞尹同跃,都不待见比亚迪及王传福和鸿蒙智行及余承东

(本文纯属于个人观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请主机厂别对号入座)

1、序言

一个蛋糕,比亚迪和鸿蒙智行切走一半,跑得快的吉利、奇瑞、长安-东风等捞到一块,跑得慢的只能看人家吃蛋糕,自家去求人分食甚至饿死了。

他们大概率会羡慕妒忌恨两个革命者王传福余承东“多吃多占”,派一些MCN黑公关雇佣水军及粉丝小头目“搞”鸿蒙智行和比亚迪,也在情理之中。

近日,几位被比亚迪、江淮起诉的大博主被禁言了。

但是小护法大病同学在意大利嚣张得很:4月17日发文,问余承东要“被”几年;又说他出事了,别人要帮他说话,要么喊话幕后金主保他,要么威胁幕后金主。

小护法,石头搞机嚣张的很的同时,也在察言观色。

网络有记忆,车圈朵教主上海女,按照吾对法律理解,她作为山西高速路问界M7的主要造谣者之一,踩缝纫机是够格的。但至今逍遥法外。

不触犯法律边界,华为、比亚迪、鸿蒙智行也懒得与他们计较,如果你死我活往死里干,比亚迪、鸿蒙智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家权益,是正当防卫!

华为、360连敌对势力网络攻击,间谍都能够防守或抓住敌人,搞通信起家及擅长人工智能的华为,找到MCN黑公关的大量犯罪线索,并不太难!

2、主机厂对比亚迪、鸿蒙智行,对革命的王传福、余承东,只会笑里藏刀

中国主流车企对鸿蒙智行(华为)和比亚迪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矛盾集中在技术主导权、市场话语权和商业模式的争夺上。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对比亚迪和鸿蒙智行五界都不待见。

王传福领导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主导着20万元以下的定价权。

比亚迪2024年下线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度销售427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蛋糕就那么大一块,比亚迪吃多了,其他主机厂可能吃不饱,饿死都有可能。

传统主机厂及造车新势力基本上“讨厌”对比亚迪及王传福。

而比亚迪与鸿蒙智行主攻目标不一样,双方都是革命者,总体属于友军。

余承东领导鸿蒙智行,欲吃掉25万元以上的所有高端豪华车型包括轿车、SUV、MPV、硬派越野、旅行版等绝对的王者。BBA T,传统主机厂、新势力只剩下少部分,万箭齐发,也是能够理解的。

赛力斯、江淮没有更多选择,只能一心一意跟着华为走。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力主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品牌,但是尹同跃还得平衡内部山头,智界同样会动奇瑞其他自主品牌的蛋糕。为了智界品牌,尹同跃开除一名高管,特斯拉前普通雇员、奇瑞副总裁谷俊丽2024年公开说特斯拉FSD领先国内1.5-2年,就差说特斯拉自动驾驶比智界品牌自动驾驶先进了。谷俊丽作为大卓智驾CEO非常清楚,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是一匹“狼”,她不坚决回击,落后的大卓智驾系统是否被取缔。

北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享界品牌,直接打北汽现金奶牛北奔;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尚界品牌,上汽集团内部其他品牌都会视尚界为“眼中钉”。

其他友商希望智界品牌、享界品牌、尚界品牌成功,做梦去吧!

鸿蒙智行五界品牌成功了,中国高端品牌就剩下剩汤了。

3、传统主机厂:警惕被“技术+生态”降维打击

3.1 广汽、北汽、吉利等主机厂

(1)技术替代风险:华为智驾系统和比亚迪三电技术(刀片电池、e平台)已形成行业标准,传统车企若全面接入鸿蒙智行生态,可能沦为硬件代工厂。例如,广汽冯兴亚曾强调“车企需保留核心技术自主权”,拒绝“交钥匙工程”。

(2)数据主权争议:华为要求车企共享用户数据以优化智驾算法,但广汽、吉利等视数据为护城河,担心失去用户画像和后续服务主导权。

3.2 长安、一汽、东风等央企

(1)政策博弈:央企需平衡“自主可控”政策要求与市场化合作。例如,长安虽与华为合作阿维塔,但要求鸿蒙智行系统适配自研EE架构,导致开发周期延长。虽长安暨阿维塔和赛力斯都是引望股东,但鸿蒙智行问界、智界与阿维塔有竞争关系。

(2)利益分配矛盾:华为智选模式(如问界)抽取高比例销售分成(约15%),挤压车企利润,而央企对成本更敏感。

3.3 奇瑞(尹同跃)例外

从奇瑞内部山头一次次扼杀智界S7,S7是一款同级别安全性能、智能化、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型。但除了尹同跃、余承东及鸿蒙智行团队外,奇瑞多数同志并不希望智界品牌成功。尹同跃给智界品牌人才物及资源多了,奇瑞其他品牌自然就少了。

奇瑞主动拥抱华为,甚至为合作清除内部阻力(如解职反对派高管),但代价是放弃部分车型定义权。尹同跃认为“与华为合作是唯一突围机会”,但其他传统车企不愿效仿这一“赌徒式”策略。

4、新势力面临“技术碾压+用户心智争夺”双重压力,比商业竞争略微高一点的“生存与死亡”之争

4.1 蔚来、小鹏

(1)鸿蒙智行革命者一进入,之前华尔街青睐的天之骄子蔚小理光辉不在鸿蒙智行越成功,蔚来、小鹏越失败,最终很可能沦为兼并重组的对象。

比亚迪又把网络小鹏中低端品牌压得死死的。

谁会喜欢王传福和余承东。

(2)智驾技术代差:华为ADS 3.0与小鹏XNGP有代差,但华为依托20亿公里训练数据,城区NOA泛化能力领先6-12个月以上,用户更倾向为“华为”标签付费(问界M9七成订单因智驾下单)。

引望CEO靳玉志4月22日又将发布乾崑ADS 4暨L3级,曾经以智驾为卖点的小鹏和蔚来,能喜欢余承东、靳玉志?谁会喜欢有图无图全国都能开的鸿蒙智行。

(3)生态壁垒:蔚来NIO Phone、小鹏飞行汽车等生态布局难以对抗鸿蒙智行“车-路-云”全场景协同,后者已接入30+城市车路协同试点。

4.2 理想

(1)鸿蒙智行问界M7,一款并非完美的车型,把理想ONE打残废了。

(2)错位竞争失效:理想主打“家庭场景”,理想L7、L8、L9几款SUV畅销,销量37.6万辆,2023年利润118亿元。

2024年,面对鸿蒙智行问界M9、M7通过更加安全、更加智能以及零重力座椅、光场屏等配置切入同一定位,且智驾能力更强,直接冲击理想L7、L8、L9市场份额。理想只能用套娃L6维系其销量。

2025年,问界M9、M8、M7三款SUV打BBA的同时,把理想L7、L8、L9原来的市场份额又压榨了。

(3)成本劣势:理想依赖增程式混动技术,而比亚迪DM-i 5.0和华为DriveONE三电系统能效更高,压缩理想技术溢价空间。

赛力斯问界供应链及核心零部件有友商,增程器是赛力斯的,智能化全套解决方案是华为的。

4.3 小米(雷军)

供应链话语权弱势:小米汽车需外购宁德时代电池、英伟达芯片,而比亚迪(自研电池/芯片)和华为(全栈可控)可压缩20%以上成本,压制小米定价空间。

用户心智争夺:余承东“遥遥领先”和王传福“技术鱼池”已抢占用户认知,小米需投入更高营销成本突围。

中国第一流量之王,面对余承东和王传福两个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超级屠夫”,产品力大概率打不过。小米只能通过差异化竞争,通过澎湃动力及外观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减配等,同时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或者说良好和中等的零部件。

小米粉丝当然有烧死余承东王传福的欲望。

5、核心矛盾总结

(1)技术路线分歧:传统车企坚持“渐进式”自研(如吉利SEA架构),而华为/比亚迪推动“颠覆式”全栈重构。

(2)商业模式冲突:华为智选模式和比亚迪垂直整合挤压车企利润,新势力难以复制其规模效应。

(3)政策与市场博弈:地方政府更倾向扶持本地车企,与华为/比亚迪全国扩张战略矛盾。

未来竞争格局将取决于车企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间的平衡能力,但短期内多数车企仍将视华为/比亚迪为“颠覆者”而非“盟友”。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