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判和迟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9 07:55 3

摘要:标题里面说的误判是说美国和中国对彼此的一些误判,而迟疑说的是今天美国时间下午鲍威尔隐晦反驳沃勒时,表达的联储迟疑态度。这分别是我们面对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时,主管官员的态度。

标题里面说的误判是说美国和中国对彼此的一些误判,而迟疑说的是今天美国时间下午鲍威尔隐晦反驳沃勒时,表达的联储迟疑态度。这分别是我们面对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时,主管官员的态度。

显然这两个事情都不是好消息,但我们先从联储开始,这是曾经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现在想起来,这事情有点像一些欧洲人喜欢的茶叶占卜,观察黑色茶渣在白色茶杯底部沉淀出的形状。而今天的世界则有点像一个野蛮人拿着斧头已经站在了茶叶店的大门口,观察茶叶渣的意义也许没那么大。

之前我分享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框架,经济问题总是结构性问题凌驾在周期性问题之上,结构性问题靠结构性方法解决,周期性问题靠周期性方法解决。我们讨论的所有联储问题,都是周期性问题。

所以关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关税带来的滞胀,是联储没有办法用传统框架解决的,所以一个简单的结论是

- 如果关税持续带来滞胀预期,那么联储会被迫在二次通胀和至少一个Mild Recession里面做一个选择。

首先,如果关税持续恶化,那萧条和通胀预期无疑都会恶化,这没有疑问,所以美国的思路是,和中国不再恶化,但和其他国家开始谈,当然,这里面存在巨大的误判。但我们放在本文第二段谈。

我们假设,关税不再恶化,在某天,它在某一个点位停下,那么这种情况下,通胀和萧条预期是否是持续的。

关于这个问题,鲍威尔和沃勒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沃勒的看法是

While the tariffs after April 9 were very large, I still believe they would have only a temporary effect on inflation.

(我相信关税只会带来短期的通胀作用)

鲍威尔的看法是

Tariffs are highly likely to generate at least a temporary rise in inflation

(关税大概率,至少会带来一次短期的通胀上升)

不难看出,鲍威尔的看法要更加鹰派一些,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两个人的位置和说话顺序,这个事情就更有意思了

4月4号鲍威尔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要看到关税带来的价格冲击之后,再决定利率政策,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做法。然后几天前沃勒发表了一个看法觉得,如果有关税,即便这么高,上半年联储不该降息,下半年也应该考虑降息。然后今天鲍威尔去了芝加哥重新说了自己4月4号的看法

考虑时间顺序之后,这个事情本来就很微妙了,但考虑到鲍威尔明年五月就要退休,而沃勒确实很想当这个联储主席,这个事情就更微妙了。

所以至少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沃勒的“艳电”,或者说沃勒这不是一个经济考量,而是一个Career Management。坦率说,我觉得这都是对的,沃勒在民主党时期攻击通胀,此时转身一变认为通胀是暂时的,这里面没有谋身的部分不现实。

但这只是问题的第一层,你问我是否喜欢沃勒这种做法,我不喜欢,但我能理解他的一些微妙地方,或者说,这个提议的第二层。这是个很微妙的事情,我尝试表达清晰一点,希望大家能体味到这种观察茶渣的乐趣。

十二个联储主席,加上七个Governors都要投票,这十九个人遵守同一个叙事逻辑就是所谓的Dual Mandata,或者在危机的时候,加上金融系统稳定性的考虑。所以鹰派和鸽派,意思很多时候是,这个人,在Dual Mandate里面,到底考虑通胀那部分更多,还是考虑失业率部分更多。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可以变化的。

所以沃勒是不是有理由在2021-2023年更担心通胀,2025年更担心失业率。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他可以有谋身的部分,但优秀的政治家都是谋身和谋国一起,坦率说我也不喜欢那些只会嘴巴谋国最后一个事情都做不成的人。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1,在美国历史上,共和党处理后周期问题的历史记录非常糟糕

2,美国根本承受不起下一次可能的萧条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面,通胀不高,失业率不高。完美世界,但有些时候,事情会往天平的两侧偏移。在偏移不多的时候,叫做过热和衰退。在偏移很多的时候,叫做恶性通胀和萧条。

你当然希望生生世世都活在天平的中间,如果天平往一侧偏移,你也知道该怎么做。问题是:如果在一个高波动的世界里,政府主动带来了滞胀,你到底要保障那一侧的风险。

换句话说,在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你只能在萧条和二次通胀里面选一个,你选哪个?考虑这几年是共和党政府,以及美国目前的债务水平。我觉得沃勒的看法,是有自己道理的。最新通过的预算蓝图已经增加了赤字,而如果经济增速放缓,这个赤字只会更大。7%的赤字就已经让美债的买盘出现了松动,如果是9%的赤字呢?总不能说在大危机中只靠降息就可以拯救经济吧。

所以我觉得沃勒的想法用一句话解释,现在失业率在目标以内,通胀不在,但如果考虑到未来的风险的话,通胀失控的风险,小于失业率失控的风险。

这句话显然让之前金融市场得到了一些宽慰,这也是我觉得他有点讨巧的原因,他选在纳瓦罗有点失势之后说这句话,确实是很会择时。

故老相传,三等人才聪明才辩,二等人才磊落雄杰,一等人才深沉厚重。沃勒大概算得上三等人才。

鲍威尔今天则直接坚持了自己之前的看法,

As that great Chicagoan Ferris Bueller once noted,"Life moves pretty fast."For the time being, we are well positioned to wait for greater clarity before considering any adjustments to our policy stance. We continue to analyze the incoming data, the evolving outlook, and the balance of risks. We understand that elevated levels of unemployment or inflation can be damaging and painful for communities, families, and businesses. We will continue to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achieve our maximum-employment and price-stability goals.

而比起联储,我觉得关税谈判可能是更有趣的问题。

目前看,北京和华盛顿都有了接触的意愿,但可能距离实质的协议,依然有万水千山的距离。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Art of Deal这个东西存在的前提就是,对方在谈判中有求于你,之前在播客里我举了一个例子,这就像张三非常想从李四手里面买一个工厂。然后李四说一个亿,张三回去算一次帐看看能不能买,然后李四说我改变主意变成三个亿,然后张三回去算一次帐看看能不能买。然后李四说三十个亿,然后张三回去算一次账发现能不能买,李四报价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张三手下的人每天都在熬夜算账。长此以往,谈判中张三泄露出来的信息就可以让李四做出更好的决策。

所以你会看到Trump说其他国家Kiss his ass,贝森特说中国想要一个协议,因为这个谈判策略的前提就是对方有求于你。

反过来,如果对方根本无求与你,例如张三的思路是,这工厂最多愿意出两个亿,然后那么很多事情就不会那么纠结。所以大家以后面对Art of Deal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另外的人做交易。我有一个生活诀窍就是,如果你发现有人刻意欺骗你,只要有一次,就再也不要相信这个人。如果你发现有人尝试欺负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反击。很多时候,如果你在战争和屈辱中选择了屈辱,那么你之后还是要选择战争。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太久没有和别人起冲突,可能也说明你没做事情。而很多时候古道热肠帮助别人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如果你愿意为了其他人挺身而出,那么你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也愿意站出来。

回到这个关税问题上,全世界都知道北京在这次谈判中的诉求可能是什么....

我比较不知道的是,Trump和贝森特到底是真的觉得中国完全没有牌,还是这是Art of Deal的标准起手式。我的直觉是,Trump在这个问题可能反而是更清醒的那一个。

一个好的谈判肯定包括了双方良好的交流,而交流有时候需要一个共识作为基础,我觉得这个共识还在建立的过程中。这个共识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中美对彼此的交流,也包括了中国和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努力,也包括七月中欧的峰会和欧洲对美国的谈判,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的基本假设是,这1-2个月可能还是大家各自做一些后勤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在抓牌,而还没有到打牌的时候,90天的关税暂停,美国也需要评估各自的谈判意愿。7月的中欧峰会,可能是中国这个抓牌结束的时候。

所以我的基本假设是,中美肯定已经开始接洽和一些初期的准备工作,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双方需要一些时间去重建共识(我觉得讲这些分歧都可以花很久),需要看看手里面的牌到最后能抓到多少,这可能需要1-2个月的时间。而且双方自己都需要做很多内部的工作。

可能我们还要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度过至少1-2个月,当然,如果中美的谈判进度超过预期,那就说明美国对中国的很多误解,只是Art of Deal的起手式,这样的世界会更美好一些,但我对此没有太多指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