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赋能 共绘乡村振兴新“丰”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00:05 2

摘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来,宜城税务部门将持续立足税收职能,深入乡村产业一线,围绕“税收·法治·公平”主题开展精准辅导活动,解决特色产业难题,引导涉农企业规范经营,激发涉农企业活力,将以税便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落到实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世钰 向华莹 李梦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来,宜城税务部门将持续立足税收职能,深入乡村产业一线,围绕“税收·法治·公平”主题开展精准辅导活动,解决特色产业难题,引导涉农企业规范经营,激发涉农企业活力,将以税便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落到实处。

数智管理助力农机企业轻装上阵

春回时节,农机轰鸣。田间地头里,一幅幅繁忙的备耕画面徐徐展开。位于宜城市光彩大市场的农达农机有限公司生产忙碌,农机化春耕拉开帷幕。

库房里各类农机具一字排开,工人们穿着沾染着黑色机油的蓝色工服,熟练地调试着各类农机具。“我们公司春季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有玉米播种机、无人机、旋耕机等,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播种效率,促进了我们企业降本增效!”农达农机有限公司经理李晓刚欣喜地介绍。

为助力农机生产企业在创新赛道上轻装快跑,宜城市税务局精准分析农资企业需求,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通过电子税务局、“企微税”税企互动平台等多元渠道,及时把减税降费、增值税缓缴、农机购置补贴叠加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送达企业,高效实现“政策找人”,确保税费红利快享,助力春耕春播。

“虽然我们是农机方面的‘专家’,但在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就是‘小白’,非常感谢税务部门为我们推送解读税收优惠政策,2024年我们公司享受减免税费额20万元。”财务负责人曾照斌说。“多亏了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引进更多的智能农机设备。今年,我们计划引进4台先进设备,推动农机产品迭代升级。”

近年来,随着各项涉农税惠政策出台落地,农机市场持续升温,农业规模化、智能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24年宜城市税务局已累计为11户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减免增值税60万元,不仅助力农机企业轻装上阵,也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税惠添力裕山菌业科技创新结硕果

走进湖北裕山菌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智能化机械设备高效运转,一袋袋培育好的菌棒被精准输送。

湖北裕山菌业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由总经理王祖贵引领,组建专业团队,专注于食用菌智能化机械设备研发。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打造智能控制烘干系统,全程不需人工参与,精准把控温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凭借在智能化领域的出色表现,王祖贵带领团队研发了23项专利技术,斩获多项行业大奖,已然成为当地菌业创新发展的佼佼者。

谈起税务部门的支持,王祖贵感慨道;“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和政策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国家鼓励创新的决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又投入到新的研发项目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开展精准辅导活动。 通讯员 供图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为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当地税务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上门开展政策辅导。详细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针对企业研发项目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在税务部门的精准辅导下,裕山菌业顺利完成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累计享受税费优惠44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为企业持续创新注入了资金活水。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王祖贵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现有菌棒制作和出菇采摘设备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争取早日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生产,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一体的现代菌业产业体系,引领菌菇行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税惠“蜜”方引导养蜂合作社规范发展

随着气温回升,宜城市久蜂缘养蜂专业合作社进入“春忙模式”。位于宜城市刘猴镇李垱社区的久蜂缘养蜂专业合作社养殖点,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蜜蜂育种、养殖、蜂产品(蜂蜜)生产销售业务。

针对蜂农普遍存在的开票困难、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宜城市税务局成立青年税费服务小分队,精心梳理税惠政策“蜜方”,组织税务干部深入蜜蜂养殖点,通过上门送政策、问需求,手把手辅导蜂农开具自产农产品发票、纳税申报等涉税实操,将政策辅导推进田间地头,为蜂农抢抓“黄金产蜜季”注入税动力。

开展精准辅导活动。 通讯员 供图

“税务部门向我们送上了政策大礼包,帮助我们梳理了财务制度和发票开具流程,良好的纳税记录以及规范的财务制度让更多客户愿意与我们洽谈合作,2025年以来,我们合作社开具发票金额同比增长33%,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和底气!”宜城市久蜂缘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道。

久蜂缘养蜂专业合作社通过“税务管家”服务,带动了周边农户规模化养蜂,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吸引16户蜂农从事养蜂行业,年产蜜量高达90万斤。充分促进了当地就业发展,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大亳州的小千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