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涤痴,四川省威远县人,广东农讲所第六期学员。1927年回威远建立地下党组织,是中共威远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他领导了威远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30年10月被国民党枪杀于荣县,牺牲时四十五岁。
张涤痴烈士
张涤痴,四川省威远县人,广东农讲所第六期学员。1927年回威远建立地下党组织,是中共威远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他领导了威远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30年10月被国民党枪杀于荣县,牺牲时四十五岁。
1930年10月21日的《国民公报》载道:"共党张涤痴被捕……并搜得信件多封及共产印数颗,彼现任荣威富三县共党代表,团甲以案情重大,随即解押荣县旅部审间,被亦直认不讳,态度尤极强硬,遂于14日(农历8月14日)午后推赴刑场,虽用布勒其口,彼尚沿途大呼共产党口号不已"。
张涤痴又名张渺,1885年农历7月14日出生于四川威远县永民乡清水塘。父亲张孝源是个勤劳老实的农民,靠祖辈挣下的田产度日,生活比较拮据。张涤痴弟兄三人,他排行居长。父亲为使儿子成为能写会算,不受人欺负的人,全家节衣缩食,千方百计送他到私塾读书。在张涤痴十四岁时,父亲病逝。从此,家庭重担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身上,使年幼的张涤痴明白了许多事理,养成了胆大刚强,敢说敢为的性格。为减轻继母的劳累,一放学,他就赶紧回家劈柴、担水、帮助继母料理家务,晚上夜深人静时还在油灯下发奋读书。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又能孝敬老人,因此很得老师喜爱,乡邻称赞。后来张涤痴被推荐做了塾师,除教书之外,他还自学医书,常给人看病治病。
1904年(光绪30年),威远县创办了第一所新学堂﹣-县立高等小学堂。年近二十的张涤痴,闻讯立即辞去塾师职务,考入新学堂求学。在那里,他熟读国文、数学、自然、地理,受到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小学结业后,他回到家里呆不住,曾提着药箱,当过走方郎中。
张涤痴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忧外患,国弱民穷的境况常常使他忧虑不安,他希望找到一条摆脱贫困的道路。
1910年,张涤痴离家到成都,考入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这时,民主革命思想在四川广泛传播,反清斗争如火如荼。这使张涤痴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后,他曾为之振奋,抱着极大希望,离开法政学堂,转而考入四川陆军测绘学校,希望能干一番事业。但是,辛亥革命并未真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制的中国虽然换成了民国的招牌,但军阀连年混战,民生日益凋敝,又使他感到极度失望、苦闷和榜徨。测绘学校毕业后,他被分到四川陆军暂编第八师(陈洪范师)测绘班任班长,负责川南地区的地形测绘工作,登上了仕途。这时,他决心走个人发富之道,回乡购置了田地,成了一个有一百五十石租的仕绅,在威远已是很有名气的"张班长"了。
1921年恽代英到川南师范校任教务主任,寒假组织师生讲演团到川南几县考察社会状况,向广大民众进行爱国宣传,传播马列主义思想,使当时在川南从事测绘工作的张涤痴深受影响,他从恽代英的宣传中受到了启示,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内心充满了对革命的向往。
1923年,张涤痴离开了测绘班。7月他受聘在四川边防军陆军第一师军官讲习所任地形教官(地址在现在的内江市)。此时,他更加关心时局,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还订阅了《东方杂志》、《新青年》。革命的理论充实了张涤痴的思想,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他的人生观也开始改变了。
1925年4月,张涤痴回到家乡,用三十块银元为一个因家境贫寒被沦为童养媳的女子刘素琴赎身,并与她结为夫妻,日子过得和睦美满。然而张涤痴却过不惯这种平静无为的富绅生活,恽代英的演讲时时萦绕在他耳边,激励着他去探索新的生活之路。他决心去上海找恽代英,把自己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年底,张涤痴卖尽当年租谷,带上行李,告别新婚才半年的妻子,第二次只身外出,寻求革命真理。
1926年春,张涤痴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正在广州活动的恽代英,进入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次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等许多革命活动家的报告,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他曾写信叫妻子要自食其力,特别嘱咐她要管好山林,若缺柴烧,也只能剔树枝,捞树叶,树子是要留给农民兄弟的。学习期间,他还经常同学员们一道深入农村作调查。海丰、陆丰等地翻天覆地的农民运动给他以极大的鼓舞和启示。农讲所结业后,张涤痴被留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在孙炳文②同志领导下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涤痴按组织安排,离开广州,途经艰险,回到了四川威远。
1927年7月,张涤痴回威后,一面积极与中共荣县城区党小组长陈家钰③取得联系;一面在县内以表弟周肇基④的染房(今城北大坝口)为联络点。以白鹤坝、白塔山、铺子湾等地为主要活动地区,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尽管他在城内租佃有房屋,可他很少呆在家里,经常是身着粗布衣裳,戴着草帽下乡,深入到农民家中,了解情况,做细致的工作。常常深夜还在山坡、荒坝、岩洞等地召集农民弟兄开会,向他们宣传:农民是万民的衣食父母,可是农民一天累到黑,一年累到头,揉泥巴,做活路,连赚点粮食来盘家养口都难办到,结果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包谷红苕。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那些贪官污吏、地主土豪不管你天年好孬,都照旧收满租,还加租加押。遇到兵差款、预征粮,连杂粮、稻草、鸡鸭都要提尽,整得你年三十晚还要香火坐箩苑(俗称:"搬家")。我们庄稼佬也是人啊!不是牛马!我们也要盘儿育女,我们也想多吃两钝甑边饭,难道我们就认这个命,就该向那帮吸血鬼交款纳租,甘受盘剥吗?不,我们要起来斗争,只有起来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时,有些胆小农民便说,"你要主人家减租减押,怕没得田种哟!"张涤痴听后笑着说:"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就难折,只要大家抱成团,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组织,同那些土豪们斗争,就是天干水旱,我们也可照田纳租,不让他们加租加押。等我们力量强了,还要打土豪分田地,当家作主人呢!"张涤痴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了穷苦农民的心,大家都感到新鲜、振奋。一些积极分子就开始在亲朋好发中活动起来了。
张涤痴从广州回来后,还常常鼓励妻子刘素琴同自己一道革命。并告诉她要多开会,多出去联系穷苦姐妹,了解群众的疾苦。刘素琴在丈夫的帮助下,觉悟提高很快。她走街串巷,联系了罗四娘、何二娘、刘二娘等妇女积极分子和她们一起晚上到大街小巷贴标语,散传单,为张涤痴他们开会望风放哨。张涤痴常常东奔西跑,指导农协骨干制定计划商量办法。有时为避开敌人的注意,他带着妻子夜宿岩洞,草棚。刘素琴害怕时,他给她讲故事,谈笑话,鼓励安慰妻子。妻子见他瘦了,胡子又黑又长十分心痛,张涤痴却拍着胸脯笑着说:"我这付身子骨,一年半载是累不跨的,只要能多团结几个农民兄弟,多让他们懂得一点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受累受苦也心甘"。在张涤痴的努力下,1928年初,白鹤坝、两河口、铺子湾等几个区乡都建立了秘密农协会组织。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影响,张涤痴还教农民唱《庄稼佬之歌》、《工农兵之歌》、《国际歌》等歌曲。歌词中唱道:……红日未升天未晓,庄稼佬出门了,出门去忙得不开交,找些银钱得不到,被强盗抢去了!!我们庄稼佬惨道不惨道?土豪劣绅更糟糕,加租加谷加红苕,芝麻谷草都提尽了的……贪官污吏跟倒搞,帝国主义大强盗,还有军阀接二毛,整得我们庄稼佬真惨道。……倘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一齐都打倒,没收土地归于庄稼佬,庄稼佬出头了庄稼佬出头了!""……打土豪,杀劣绅,田土拿来大家分……没收土地归于工农兵"。这些通俗易懂的歌词,迅速在乡村流传开来,深受群众喜爱。
张涤痴还到外地买回油印机,将这些歌词及宣传品,刻印出来,散发给广大工农群众。
在着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的同时,张涤痴还利用绅士身份,广泛活动于城内政界,知识界中。对那些同情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由同清革命到走向革命。张涤痴应县立高等小学(今威师附小)的邀请热情地给学生作报告,讲他在外地的所见所闻,宣传民主爱国思想,宣传党的十大纲领⑤(群众叫"十大条")。他讲得生动有力,吸引了不少好学上进的学生。为大造革命舆论,他曾到县衙二堂里,站在高凳上向公务人员宣讲"十大纲领"的内容,揭露社会的不合理现象。鼓动他们起来反贪官污吏、反大利盘剥、反苛捐杂税。许多人都称赞说:"张班长敢说,会说,真是个有胆有识的人"。
张涤痴一方面秘密发动群众,开展反土豪劣绅,反苛捐杂税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联合社会各界人士,打击民愤最大的地方恶势力代表,县议会议长董竞存。董竞存是威远一霸,人称"董太师"(把他比作东汉时把持朝政,无恶不作的董卓)。他于民国初年依仗其父董伯和(威远独立时被举为军政长)的势力,当上县议会议长后,就网罗党羽,培植亲信,操纵机关法团,为非作歹达十余年之久。张涤痴看清董竞存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大障碍,决心搬掉他,以利于尽快地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1927年9月16日,张涤痴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二十四人,具名向县知事公署、省军部控告董竞存"凭借议长,挟官虐民,握款不算,盘踞学署"。两天后,又联名具呈,进一步揭露董竞存在县踞持十余年之劣迹,状词中写道:"彼(指董)又借官势鱼肉人民,多多筹款,不念人民之苦,图谋军阀之欢心博咨议之头衔……又复混乱是非,颠倒黑白,诚为县人代表中之蟊贼也"。要求董竞存的帐目交民众参加监算。董竞存十分恐慌,一面狂妄声称:"法律无过问敝会权限之辈,殊无召集查算理由,恕不遵办"。一面又指使爪牙散布公民代表是受共产党指使的流言,企图吓倒代表,孤立张涤痴。张涤痴毫不畏惧,又具状揭露董竞存的险恶用心,指出:"凡县人能指出其奸恶之状,主张正义者,无不想尽办法,嗾使其党羽,以共党名词加之,借图中伤,期保旧势","该竞存党羽盘踞为恶之时不已,县人之痛苦终无解脱之一日"。并请求县衙立即"剥夺董竞存议长名义,示令从速交帐,不然激怒县人公愤,县人等非将该竞存扭办惩究"。张涤痴从16日到22日连续控呈,七天六状,义正词严,证据充分,致使二十四军刘文辉不得不训令威远县知事,说张涤痴等人呈文"所指各节,均有事实可证……"命令县知事"就原呈各节查明,分别依法认真究办,毋得瞻徇"。在上司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县知事不得不批准以张涤痴为首的公民代表二十六人参加对滥支浮帐的公开清算,致使为恶十余年之久的县议长董竞存在众怒声中被迫"卸任"。
张涤痴为民除恶,受到了穷苦大众和正直士绅的交口赞誉。这次斗争使董竞存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暴露无余,威信扫地,从而团结、争取了民众,鼓舞了民众的斗争热情,打开了威远地下斗争的局面。
1927年底、成远县的团周趁二十四军军部征收烟苗捐、印花税之机、额外加重农民负担,估派论款,循私舞弊。上北区仁兴甲甲首李成林,对自己亲明的产业采取不报或只报三、四成,甚至一、二成的办法,逃避的捐。对其他农民却接实足数目,估衣新筹巨额谷捐,并且高价估派团练伦款。当时新枪才二十来无一支,他们却拿旧劣枪支估收高价三十八元,还不许农民自购,从中渔利。对无钱交纳的农民进行私自拘禁。通得农民怨声载道。张涤痴趁机发动农民起来抵创勒派、支持佃户刘福兴报交勒派、枪款。甲首李成林恼羞成怒,将刘福兴抓去掏禁三日后,又押着刘福兴到河北街茶馆找张涤痴纠跑不休,张涤痴当众痛斥团阀,并撵走李成林。李便跑到县街臧冤告状。团总濮思幼同团正、甲首串通一气,垦文控告张涤痴"抗捐殴辱征收人员",并耸人听闻的宣称,如不核办,"则不但公务停止进行,甲首亦且有性命之忧"。面对濮思一伙的权势,张涤痴毫不畏惧,他同刘福兴一起,把李成林扭送县衙,反控甲首李成林违令勒派,私报逮捕,非法拘禁的违法行为,要求究办。团阀们为维护自己的汉威,掩盖敲诈勒索人民的事实,不仅控陷张涤痴,而且要求知事非科处张涤痴、刘福兴殴辱团、甲的刑事罪不可。张涤痴于1928年2月17日又呈文再次向县署控告团务局长及其下属估派、勒素,非法拘禁,串通诬告,任意蹂躏人民的种种罪恶事实。并借省军部1927年12月布告:"凡办团人员不准于呈准有案之旧额外,新筹团款,加重人民负担"、"更不准勒派枪款,企图从中渔利,欺压小民"之规定,呈请传案,严惩李成林、濮思劬、苟世荣等,以散效尤。并严正指出:"人民之被团、甲串同祖陷,欺压剥削,非法论杀,如不于究办,军部及钧署以后之布告,何以昭信于人民?"张涤痴有理有节的斗争,得到县中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同情。农协会又发动群众再三要求公开摊派事实,以杜侵渔而减轻人民额外与不公正之负担。县知事碍于众怒难犯,又理屈词穷,对张涤痴不敢追究,此案便不了了之。
张涤痴领导的告恶霸、斗团阀的斗争,团结教育了人民群众,培养了骨干,发展了党员,并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青年益民社、妇联会、船员工会、店员工会等党的外围组织,革命的力量壮大了。1928年春,经省委批准,威远建立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中共威远县特别支部。张涤痴任特支书记。随即党组织又派孔方兴⑥、刘执中⑦、兰明忠⑧、张学成⑨等同志来威,配合张涤痴开展工作。8月,张涤痴参加川南特委在泸州召开的扩大会议。会后积极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党员已发展到近一百人。1928年底经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威远县委,张涤痴任县委书记。
开展地下斗争,不仅环境险恶,工作也紧张繁忙。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张涤痴也不放松学习。他从广东回来没给妻子买一件首饰,却冒着生命危险设法带回了许多进步书刊。他酷爱读书,就是吃饭都把书和要写的东西摆在桌上,边吃边着,边想边写。有时想起一件事,马上放下碗就写,写好了,才又端起碗吃饭。农协会散发的传单、歌谣,以及其他文件、标语的起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张涤痴当过教师,他十分关心亲戚邻朋子女上学读书的事,遇上谁家经济困难,无法送孩子上学,他总是尽量借济。逢年过节时,他送米给穷苦乡邻,以解燃眉之急。虽说张涤痴家境较富,但他一家的生活却一向很俭朴,全家人都很勤劳。张涤痴除了买书花些钱外,很少把钱花在生活上。衣服穿烂了,妻子多次劝他做件新的,他总是笑着说:"还是帮忙补上几个巴巴,巴巴补厚点,穿在里头还热和些呢"。平时炒菜连油都舍不得多放,他边炒还边说:"只要炒得嫩,还是照样好吃"。母亲看到家中的粮食常常往外挑,对儿子的行为发生了怀疑,十分生气地追问他。张涤痴避而不答,事后,张涤痴对母亲说:"娘,你相信我不会去做坏事的,我的钱粮都用之于劳苦大众去了"。是的,搞革命活动需要经费,那时县委机关设在城郊周肇基染房内,开会、联系工作,同志们吃的用的几乎都是由张涤痴筹集,没有米就叫人从家里挑来,腊月间腌的八十多斤猪肉,还未过正月十五就吃完了。他对自己克勤克俭,而对同志们总是尽量让大家吃饱吃好。张涤痴还根据党组织关于"剥夺剥夺者"的指示,曾组织人在自贡拉为富不仁家的"肥猪",多方为党筹集资金。
1928年底,国民党为了继续清共反人民,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党务指导委员会,进行国民党党员总登记。10月初,国民党威远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在原县党部旧址成立。国民党威远县党部内,本来就有新派(甲子社@)与旧派(十八学士①)的对立。这次登记,被审查为"不合格"的八十多名党员中,其中不少人是甲子社的。出于争权夺利的需要,他们对登记非常不满。为了破坏县指委的整理党务工作,张涤痴和县委的其他同志研究,决定利用国民党的内部矛盾,以十八学士"(旧派)成员为主的"县指委"排斥异己为由,揭露"县指委"的黑幕。11月下旬,由原加入国民党而尚未暴露中共党员身份的张挹骞②鼓动"县指委"委员宋康发表宣言,指责县指委委员黄武子、刘允文、刘昭然、罗斐成等人包办党员登记,营私舞弊,发动被排斥的国民党员公推张挹赛为代表,对县指委排斥异已,独揽党权,提出质问。宣布成立"检查委员会",开查党员登记表,要求县党部告各区停止全县党务活动。布置已被承认为"合格"国民党员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君儒③,以国民党第一区党部首席筹备委员的身份,联合一些不满成员呈文控告,在已登记的国民党员中进行分化活动。动员邹明光④以团务局长身份宣布:"如不停止活动,即以扰乱冬防治安逮捕治罪"。国民党县指委黄武子等人迫于无奈,表面承认县指委的活动是违法的,答应开看党员登记表,暗地里却派刘允文赴省呈诉,寻求支持。又以刘允文走了,无负责而拒绝开看党员登记表,引起被排斥的国民党员鼓噪不已。
同时,张涤痴又联络各界人士,以社会正义力量的名义,攻击"县指委"乌七八糟。当国民党第五区党部召开成立大会时,张涤痴带人到会阻止区党部的成立。他站上讲台列举事实,正气凛然地揭露县指委委员黄武子、刘昭然等人的丑恶劣迹,大声讲道:"现在这些人又用欺诈手段窃踞国民党登记委员,盘踞县党部。党纲明明载有打倒土豪劣绅的专条,这些人本身就是土豪劣绅,怎么能实行党纲,为百姓谋幸福呢?按党纲,这些人都在被打倒之列,还有什么资格作县党部委员?这些人一天不打倒,县人的痛苦就一天不能减除,正义的、有良心的国民党员都应该站出来反对他们"。张涤痴有理有据的一席话,使会场哗然大乱,人们纷纷离去,使区党部成立大会无法进行。
县指委委员刘允文到省活动,得到了"省指委"和二十四军军部的支持,勒令解散了张挹骞等人组织的"检查委员会",并宣称任何机关法团不得干预党务,令将张挹骞及从场滋事者查明究办。中共威远县委在张涤痴的领导下,迅速制定了对策,进一步分析了这次国民党员登记中的尖锐矛盾,决定利用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以及目前群众高涨的革命情绪,组织人员砸烂"县指委",并制造假象,把视线转移到派系斗争上去。张涤痴迅速召集区委、工会、农民协会、青年益民社的负责人开会,布置了行动计划和时间。1929年2月2日深夜,一百多个精壮的船员工会、农协会的骨干分子,化装进城,身藏棍棒,冲进"县指委"大门,砸烂吊牌、门窗、桌椅,把几个当时住在"县指委"的委员抓来一阵痛打,罗斐成的门牙被打掉,大腹便便的刘昭然被打得滚地告饶,其余的人被吓得惊呼乱窜。打后,工会、农协会的人员,攀着早已准备在西门口城墙上竖着的几十根蒿竿,滑下城墙,登上河边停着的几支木船,悄然离去。张涤痴组织领导的这次行动,考虑细致,组织周密,敌人竟未能发现踪迹,一直疑为"不合格"党员为泄私愤所为。
县指委被砸后,使工作人员一时星散,党务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这为地下党组织领导更大规模的群众斗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28年秋,威远县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张涤痴被选为县农民协会会长。县农民协会通过和发布了抗租、抗捐、抗预征粮、税等"四抗宣言",提出了"好田见打平分,环酌帽六主四,土租减半,稳租每石不过卅吊,取缔地主提取杂粮的苛例,惩办破坏抗租运动的敌人……,打倒不减租的地主……"的主张,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租抗捐斗争。这些斗争破坏了军阀的财政收入,揭露了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也激怒了统治阶级。1929年2月,二十四军军部派了一个姓张的提款委员来威远坐镇收款。这个委员到威远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带头抗租、抗捐、"反抗军款,拒不交纳"的罪名把张涤痴抓进监狱,妄图杀一做百,威吓群众。但事实恰恰相反,却激起了广大群众更大的愤怒,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为营救张涤痴,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杨森同刘文辉打仗:调走驻军的有利时机,调集为我党所掌握的各区民团武装包围县城。又组织农协会、工会、妇联会成员上千人举行游行示威,手持五色小旗,高呼口号,拥塞县衙。同时又活动县中开明人士,省参议员胡素民先生⑤出面调停。县知事眼见四面受困,十分恐慌,被迫答应释放张涤痴。张涤痴借助民众力量和各方面的支持,向县知事公署提出:取消预征粮和牛头税,否则拒不出狱县知事在民威武力胁迫下,只好答应条件。4月4日,人们兴高采烈,敲锣打鼓涌到县衙,迎接张涤痴出狱,并给他披红戴花,大放鞭炮,庆贺抗捐斗争的胜利。张涤痴出狱后,将县委机关从大坝口染房转移到白鹤坝,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在县委领导下,1929年威远的革命
斗争达到了高潮。一月,被撤职的下东区团总林绍先,行贿上级,窃取县团练局长职务,县人无不气愤。张涤痴领导上干群众,手持各色小旗,进城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坚决不要林绍先接任团练局长!"口号声此起彼伏,声震城空,把正得意而来的林绍先吓得怆惶逃回山寨。以后,张涤痴又领导农民打行罢市,反对奸商盘剥,争取农民自由贸易,为营救被捕农协会员在镇西双青铺打死差人;梧桐乡金竹滩惩处恶霸范志澄,镇西一把伞截打县知事魏宗晋等一系列斗争,打乱了国民党县政府的统治秩序。县知事在给刘文辉的呈文中惊呼:"一旦堤防溃决,危险万状"。"共产党首要未除,则随时随地皆有复起之虑"。当时的《商务日报》也载道,"荣威农协会,因共产党从中利用煽惑,致势焰嚣张已极,于是焚烧枪杀,无所不至,使地方情势陷于赤色恐怖"。敌人又从重庆地下党组织遭破坏中得知"张涤痴为荣威两县著名共产党徒的首领",对他恨之入骨。威远县知事魏宗晋于1929年7月10日召开绅士会议,商讨对付共产党的办法。并先以"共产"之名,没收张涤痴九十石租的田产"充公",接着又出赏银一千元四处捉拿。7月底,张涤痴随同县委机关转移到镇西永兴乡石塔嘴地下党员官三阳圆家。
为镇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9年7月刘文辉又增派余中英整旅移驻荣威两县。同年秋,镇西区委负责人傅品三⑦和县委委员刘执中先后被捕,还抓捕了我地下党员、农协会、妇女会骨干几十人,使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损失。险恶的环境使张涤痴作十分困难,为保存革命力量,年底,组织安排他转移去成都。凌朝宗⑧回威主持县委工作。
1930年7月,中共四川省军委在江津召开会议,贯彻"立三路线",组织各地农民武装起义,攻打中心城市。张涤痴被派回威领导"荣威农暴"。动身时,一位知情的同乡劝他不要回去,说威远到处贴有通缉他的告示。张涤痴却风趣地说:"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我的儿子都跑得赢道士了,还怕什么?"张涤痴回威后,隐蔽在官三阳家和县委的同志一起研究组织农暴事宜,在筹备经费中,不慎住地被恶霸讼棍刘均如得知,为得赏银,即刻向县府密报。
10月1日(农历八月十日)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凌朝宗在自贡参加军事会议回威,即到官三阳家与张涤痴商量暴动工作,至深夜才睡。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均如带着团练兵几十人包围了官家住房,张涤痴不幸被捕。敌人用铁链将他绑在早已准备好的伐杆上。临行时,张涤痴把妻子叫到跟前,对她说:"我夫妇俩就这样了,不晓得我是今天死还是明天死?你要把娃儿盘养大,我死了,你要把我的骨头守到,以后革命成了功,给我开个追掉会"。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凌朝宗、官三阳同志,他独揽责任于一身,对敌人说:"你们要抓的是我,拿我去领赏好了!官三阳是我家佃客,他(指凌朝宗)是官家的客人,你们不要拖命债!"敌人不认识凌朝宗,更不知其身份,便将他放了,官三阳却以"窝藏共党首领罪",被判刑五年。
抓住共党首领张涤痴,县长焦尹孚如获至宝,亲自审问,他要张涤痴说出哪些是办共产党的人?张涤痴自豪地说:"威远除你反动分子焦尹孚一伙外,都是办共产党的人,你抓不完"。焦尹孚心里气恼,嘴里还是皮笑肉不笑的说:"张班长,你是有钱有身份的人,何必要伙同那帮穷庄稼汉闹事呢?"张涤痴用锋利的目光住焦尹孚说:"哼!就是要打倒你们这些只知刮民膏,喝民血的贪官污吏"。接着,他历数了国民党政府,反动军阀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又指手蹬足的大骂焦尹孚一伙的所作所为。焦尹孚气得脸色铁青,恼羞成怒,下令将张涤痴的锁骨刺穿,脚筋刁断,并用"烧长烟杆""背红背莞"等酷刑折磨他,但张涤痴毫不屈服,冷笑道:"你焦尹孚刁得断我的脚筋,穿得了我的锁骨,可你想要的东西半点也得不到。哼!人生不过七十,我张涤痴已经四十五了,好稀得奇,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焦尹孚气极败坏,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把他丢进监狱。张涤痴的大妹张淑兰到监狱探望时,他已被折磨得脸色蜡黄,额上、嘴角上都流着血,衣服、裤子血迹斑。妹妹看到哥哥被整得这样惨,忍不住放声痛哭,喊道:"哥哥!我叫你不要去管闲事,你就是不肯听我一句啊!"张涤痴安慰妹妹说:"蒋大姐(妹夫家姓蒋)不要哭,我是会回来的。就是我死了也还会有许多人起来同他们斗争的"。敌人从张涤痴嘴里捞不到半句党的秘密,10月3日,敌人用铁链将他捆在伐竿上,派一连全付武装的士兵押往荣县余中英旅部。一出监狱,张涤痴忍着伤口钻心的疼痛,高呼:"革命不怕死,共产党员人死精神在!"沿途向群众宣传:"受压迫剥削的弟兄们站起来!团结起来闹革命!打倒国民党时""你们不要看把我整成这样子就不干了,不要怕,要继续干到底!革命一定会成功!!"群众看到张涤痴这样英勇坚强,无不流泪赞叹,从心里咒骂刽子手的残忍。
10月4日(阴历8月13日),荣县地下党组织了闻名全川的"八·一三"农民暴动,暴动的农协会员缴获了团防武装的枪枝,处决了一些土豪、团政。农民暴动使荣县知事钟干(1929年任威远县知事,1930年9月调荣县)、和驻军旅长余中英惶恐不安。原想将共产党要人张涤痴押往成都报功领赏,但怕途中有误,于是改变计划,决定提前将张涤痴杀害。
1930年10月5日,天阴沉沉的,荣县这座古老城镇的气氟显得十分紧张。近中午时分,敌人把已经折磨得非常虚弱,不能站立的张涤痴装进箩筐从县衙的后门抬到席草田刑场,并用布条勒住张涤痴的嘴。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张涤痴仍然竭尽全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地下共产党员戴证介(在荣县摆书摊)拼命赶到刑场,挤拢去,听到了张涤痴最后微弱的呼声:"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党的好儿子张涤痴同志牺牲了,但他那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播下的革命火种已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他领导威远人民向反动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将永远为人民传颂。
来源:蓬莱海市的旅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