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能驾驶牛!自动驾驶变“自鲨驾驶”,公安部:再吹牛就坐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22:32 3

摘要: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方向盘自动旋转,车主刷着抖音哈哈大笑。这不是科幻片,而是2025年真实上演的"自动驾驶惊魂记"——有人因此车毁人亡,有人为此锒铛入狱!

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方向盘自动旋转,车主刷着抖音哈哈大笑。这不是科幻片,而是2025年真实上演的"自动驾驶惊魂记"——有人因此车毁人亡,有人为此锒铛入狱!

4月18日,公安部道研中心一纸通告炸翻车圈:把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的车企,最高可判责任人2年有期徒刑,罚款金额飙升至广告费的5-10倍。

这记重拳直击当下最魔幻现实——满大街的"自动泊车""无人领航",其实九成都是要人盯着的"方向盘保姆",要一直盯着不是比自己开车还累吗?[捂脸][捂脸][捂脸]

数据显示,2024年L2级辅助驾驶事故中,83%源于车主误把车当"老司机"当车企用"自动""智驾"收割智商税,消费者用生命为认知偏差买单,这场涉及生死的文字游戏,早该叫停了。

网上卖的20块钱的方向盘配重块竟然成了"智驾神器",这届车主正在用物理外挂欺骗车载监控,就为体验宣传片里的"解放双手"。

背后是车企疯狂的造词运动:

把普通车道保持吹成"城市领航",自适应巡航包装成"全场景自动驾驶",在官网宣传NOA系统为"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上车就能用"却在用户协议里藏了8000字免责条款,用蚂蚁大小的字注明"不识别锥桶、水马等障碍物"。更魔幻的是,网红老板在直播演示"120km/h完美刹停",转头却在说明书里写满"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这种"发布会吹上天,合同里埋地雷"的操作,已构成《广告法》明令禁止的虚假宣传。一旦出事,不止要赔钱,老板可能吃牢饭!

今年3月的小米SU7事故暴露认知鸿沟:车主以为开启NOA就能闭眼睡觉,结果车辆径直撞向施工路障。道研中心报告显示,83%事故车主以为自己在用L3自动驾驶。

最离谱案例:

南京车主酒驾开启辅助驾驶睡觉,撞收费站时还以为在玩《GTA5》呢!

这种错觉被车企营销不断强化。某些4S店销售培训话术直接就是这个:"这就是自动驾驶,堵车时能刷剧"。心理学教授分析,车企用"自动""智能"等词汇激活消费者的科技崇拜,让人产生"开高达"的操控幻觉。殊不知当前量产车连雪糕筒都识别不准,更别说应对鬼探头。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司机开了所谓的“智能驾驶”出事之后,在事故责任认定的时候往往是相互扯皮,车企就说是司机的问题,司机说是系统的问题,谁也说不清!

这种扯皮源于L2级特殊属性:出事先查车主是否接管,再查车企是否虚假宣传。现在的车企,它们玩文字游戏有多遛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人家早就想办法规避了法律风险,在用户协议里给你藏8000字免责声明,要求车主每月参加线上考试。结果是什么:有几个人会认真阅读呢?绝大多数消费者直接勾选"已阅读"。

公安部道研中心发普法长文:警惕“高阶智驾”陷阱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可面临2年以下刑期!

新规明确:开辅助驾驶必须保持坐姿监测,扭头超过5秒就报警。
网友调侃:"以前吹牛上税,现在吹牛坐牢"。不过个人觉得这早就该来了,吹牛也要分场合嘛,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容不得玩文字游戏 ,更不能吹牛!

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猫咪有话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