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福利与就业的交叉路口,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正引发广泛的讨论:给毕业离校找不到工作的人提供低保,许多人认为这是在“养懒”。这一看法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社会观念、就业现状以及福利政策的考量。
文/贵州作家:谢点亮(谢超恒)
编辑/谢点亮
审核/今日头条网络创作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社会福利与就业的交叉路口,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正引发广泛的讨论:给毕业离校找不到工作的人提供低保,许多人认为这是在“养懒”。这一看法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社会观念、就业现状以及福利政策的考量。
一、“养懒”观点的根源
对于一些人认为给毕业离校未就业者低保是“养懒”的看法,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这种观点的产生,部分源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里,劳动是获取财富和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人们崇尚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来实现生活的保障。当看到有一群年轻人在毕业离校后没有积极寻找工作,却能依靠低保生活,这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同时,这也与社会上部分不实的现象被放大有关。可能存在极个别年轻人,利用低保政策,逃避就业压力,选择一种看似轻松的生活方式。媒体偶尔报道的这类个别案例,经过传播后容易让大众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所有接受低保的毕业未就业者都是“懒虫”。
二、毕业离校未就业者的困境
然而,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忽略了这一群体面临的真实困境。毕业离校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就业市场的现状来看,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还面临着其他的不利因素。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提供就业支持,或者自身学历、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低保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是在他们处于困境时社会给予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而不是所谓的“养懒”的工具。
三、低保政策的意义
低保政策的存在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它确保了社会的底线公平。无论一个人处于何种境地,都有权利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毕业离校未就业者而言,低保给予了他们喘息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利用低保期间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低保政策有助于防止这一群体因为生活无以为继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如果没有低保,一些毕业离校找不到工作又没有家庭支持的年轻人可能会陷入绝望,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低保政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
四、如何平衡与引导
为了避免低保政策被误解为“养懒”,我们需要在政策执行和社会引导方面做出努力。在政策执行方面,可以对接受低保的毕业离校未就业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
例如,要求他们定期参加就业培训或者社区服务等活动,以证明他们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社会引导方面,要通过宣传让大众正确认识这一群体和低保政策。要让人们明白,低保是一种临时性的救助措施,而不是一种长期的生活依赖。
来源:谢点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