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价“高烧”不退!中国如何筑牢“压舱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3:07 2

摘要:2025年,全球粮食市场迎来“疯狂时刻”——日本超市的5公斤装大米价格飙升至4077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相当于每斤突破20元;韩国大米的零售价更是高达6.24美元/公斤(约人民币45元/斤),几乎是中国的4倍。俄乌冲突未平、极端气候频发、货币贬值与贸易

2025年,全球粮食市场迎来“疯狂时刻”——日本超市的5公斤装大米价格飙升至4077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相当于每斤突破20元;韩国大米的零售价更是高达6.24美元/公斤(约人民币45元/斤),几乎是中国的4倍。俄乌冲突未平、极端气候频发、货币贬值与贸易保护主义叠加,一场“粮食保卫战”正在改写全球经济格局。而在这场风暴中,中国以1.4万亿斤的粮食年产量,悄然筑起安全防线。

战争引爆供应链危机

俄乌冲突被称为“粮食市场的飓风”,两国占全球小麦出口的19%,玉米、大麦等供应链中断直接导致国际粮价飙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一度冲破12美元/蒲式耳,创下历史高位。

极端气候“火上浇油”

日本2024年遭遇高温与台风双重打击,水稻减产15%;美国、加拿大等地洪灾与干旱频发,全球小麦库存跌至六年最低。气候异常让农业“靠天吃饭”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货币贬值与贸易保护

日元对美元贬值12%,日本进口农资成本暴涨;韩国粮食自给率跌破20%,依赖高价进口填补缺口。多国为自保限制出口,匈牙利、阿根廷等甚至暂停小麦外销,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

日本:政策失误与农业垄断酿苦果

日本农协强制减少种植面积,对进口大米征收778%关税,导致国内供应短缺。政府被迫投放21万吨储备米,但杯水车薪,民众被迫接受“缩水包装”的变相涨价。

韩国:自给率崩塌下的“粮食客”

韩国大米自给率84%,但大豆、玉米等自给率不足6%,农畜产品逆差全球第四。中韩“粮食客”通过班轮走私平价粮油,折射出畸高粮价下的民生挣扎。

1. 产量连破纪录,科技赋能“中国饭碗”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万亿斤,连续9年稳居1.3万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单产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2. 政策兜底,筑牢“两条底线”

中央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国,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完善。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严格,播种面积连续5年增长。

3. 全球视野下的“安全网”

中国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目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面对国际粮价波动,精准调控进口节奏,玉米等饲料粮进口量主动收缩,掌握市场主导权。

当房地产热潮退去,粮食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资源。联合国警告,全球4400万人濒临饥荒,粮食安全已从民生问题上升为战略武器。对中国而言,粮食不仅是“压舱石”,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种业创新到智慧农业,从粮食储备到全产业链升级,万亿级市场正在孕育。

粮价飞涨的背后,是资源争夺、气候危机与地缘博弈的缩影。中国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力,在这场全球粮食战中稳住了阵脚。当“粮食安全”写入国家基因,下一个十年,农业或将成为比房地产更“硬核”的支柱产业。

来源:农家事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