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号恢复常态化。2023年国产与进口游戏版号审批节奏稳定(全年发放超1000款),行业供给端回暖,新游上线周期缩短。
游戏板块的投资逻辑和未来想象空间可从政策环境、行业增长、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及全球化布局来分析。
一、游戏板块的买入逻辑
1. 政策边际改善,监管常态化。
版号恢复常态化。2023年国产与进口游戏版号审批节奏稳定(全年发放超1000款),行业供给端回暖,新游上线周期缩短。
政策支持文化科技融合。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游戏作为数字内容核心载体受益。
地方政策支持元宇宙、AI+游戏融合(如上海、北京发布元宇宙行动计划)。
未成年人保护落地。防沉迷系统完善后,政策不确定性降低,市场情绪修复。
2. 行业增长逻辑切换,从“流量驱动”到“内容为王”。
国内市场,存量用户下的付费深化。
用户规模见顶(2023年6.8亿人),但ARPU值(用户平均收入)持续提升,Z世代为优质内容付费意愿强(如《原神》月流水超10亿元)。
细分赛道爆发。二次元、女性向、开放世界等垂类游戏崛起(如《崩坏:星穹铁道》《恋与深空》)。
海外市场,全球化红利释放。
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2023年达160亿美元(占全球移动游戏市场30%),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增长快。
头部厂商全球化能力突出:米哈游、腾讯(Level Infinite)、三七互娱(《Puzzles & Survival》)等形成IP化输出。
3. 技术赋能降本增效
AI重构游戏开发流程。
生成式AI降低美术、编程成本(如网易伏羲AI生成NPC对话,完美世界用AI优化3D建模)。
AIGC提升玩家体验:动态剧情生成、个性化关卡设计(如腾讯AI Lab的“绝悟”AI)。
云游戏与跨端融合。
5G普及推动“即点即玩”,打破硬件限制(腾讯START云游戏平台用户超5000万)。
主机/PC/手机多端互通成为趋势(如《幻塔》全球多端同步上线)。
4. 商业模式升级
IP长线运营,影游联动(如《王者荣耀》推出动画、电影)、虚拟偶像(如《和平精英》与虚拟歌手A-SOUL合作)延长生命周期。
游戏社交化,元宇宙元素(虚拟空间、数字资产)提升用户粘性,如网易《逆水寒》手游内置“元宇宙社区”。
二、游戏板块的未来想象空间
1. 元宇宙与Web3.0的入口
虚拟与现实融合。
游戏作为元宇宙核心场景,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如Roblox模式)或成下一代社交载体。
区块链技术赋能数字资产确权:NFT道具、Play-to-Earn模式探索(尽管国内监管严格,但海外布局潜力大)。
VR/AR硬件突破。
Apple Vision Pro等设备普及将推动沉浸式游戏体验升级,A股公司(如宝通科技)布局VR游戏内容。
2. AI驱动的游戏革命
个性化体验,AI根据玩家行为生成专属剧情、角色和难度,实现“千人千面”。
UGC生态爆发,玩家利用AI工具自主创作游戏内容(如《蛋仔派对》用户生成地图超1亿张)。
降本增效持续深化,AI进一步压缩中小团队开发成本,加速行业供给侧创新。
3. 全球化与新兴市场红利
新兴市场渗透。
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中国厂商凭借成熟品类(SLG、MMORPG)和本地化运营抢占份额。
文化输出潜力,武侠、仙侠等中国风游戏成为差异化竞争力(如《永劫无间》全球销量破2000万份)。
主机/PC端突破,中国厂商从移动端向高价值主机/PC市场拓展(如米哈游《原神》登陆PS5、Switch)。
4. 游戏与实体经济融合
“游戏+”跨界应用。
教育游戏,功能性游戏用于职业培训、科普(如腾讯《碳碳岛》普及碳中和知识)。
医疗游戏,VR游戏辅助心理治疗、康复训练(海外案例已落地,国内探索中)。
文旅融合,游戏IP赋能线下文旅(如《天涯明月刀》与张家界景区联动)。
三、策略建议
1. 短期关注
版号受益标的,储备重磅新游的公司(如吉比特《问道2.0》、恺英网络《石器时代:觉醒》)。
出海龙头,三七互娱(海外收入占比超40%)、神州泰岳(《Age of Origins》长线运营)。
2. 长期布局
技术护城河企业,腾讯(AI+云游戏全布局)、网易(自研引擎+全球化IP)。
元宇宙/Web3.0先行者。宝通科技(VR游戏)、中文在线(IP+数字资产)。
3. 估值修复机会。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如冰川网络)因市场过度悲观存在错杀可能。
政策回暖+全球化红利+AI降本增效+内容创新驱动。带来游戏行业估值修复。
元宇宙入口、AI革命、新兴市场扩张及“游戏+”跨界融合将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