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 万美元 AI 项目背后,竟是菲律宾‘人肉 API’?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11:34 2

摘要:硅谷风投圈最近爆了个惊天大瓜:一家号称“用AI颠覆电商”的公司Nate,拿着5000万美元投资,背后竟藏着数百名菲律宾“人肉算法”。这些工人每小时仅赚0.075美元,用手指“模拟AI”完成自动下单,而他们的老板、35岁的CEO Albert Saniger,正

硅谷风投圈最近爆了个惊天大瓜:一家号称“用AI颠覆电商”的公司Nate,拿着5000万美元投资,背后竟藏着数百名菲律宾“人肉算法”。这些工人每小时仅赚0.075美元,用手指“模拟AI”完成自动下单,而他们的老板、35岁的CEO Albert Saniger,正面临最高40年监禁。这不是科幻片,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当硅谷用“AI革命”讲故事时,第三世界的年轻人正在用血汗喂养科技巨头的野心。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早就看透了这一切:“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 Nate的套路并不新鲜:先编造“深度学习模型”的神话,从Coatue等顶级风投那里骗来真金白银,再把“AI”的脏活外包给菲律宾的呼叫中心。所谓“三秒自动下单”,不过是数百名客服盯着屏幕手动填写地址、选择尺码,甚至为用户“模拟AI思考”。更讽刺的是,当订单量激增时,这家公司居然用“脚本机器人”辅助人工,却对外宣称“AI系统升级”——这哪是技术创新?分明是用科技包装的剥削游戏。

这种“人肉AI”模式绝非孤例。2023年,号称“AI处理免下车订单”的Presto公司被曝70%订单由菲律宾外包工人完成;法律科技独角兽EvenUp也被揭露,所谓“AI自动化索赔”背后全是人工操作。这些公司深谙资本的游戏规则:用“AI”概念抬高估值,再把脏活甩给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正如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MTurk)的套路——用“灵活工作”的幌子,把数据标注、内容审核等任务以每小时不到1美元的价格外包给全球劳工,自己则抽取45%的佣金。

菲律宾工人的处境堪称“数字血汗工厂”。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处理数千条订单,却连当地最低日薪(6-10美元)都拿不到。Scale AI等平台甚至以“任务不合格”为由克扣工资,工人们申诉无门,账号还可能被直接封禁。更可怕的是,这些工作毫无技术含量,只是重复点击和填写——当硅谷用“AI解放人类”鼓吹时,第三世界的年轻人却被困在更残酷的“数字牢笼”里。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预言的“无用阶级”正在变成现实:当算法接管大部分工作,那些无法参与“数据革命”的人将沦为“经济弃民”。但现实比预言更残酷:资本家不仅用AI取代工人,还用“AI”的名义掩盖剥削。Nate的CEO一边在投资人面前吹嘘“97%自动化率”,一边给菲律宾工人发着“血汗钱”,这种双重标准正是科技资本主义的遮羞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模式正在全球蔓延。联合国警告,到2030年,AI可能吞噬全球40%的岗位,而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首当其冲。当Meta、微软等巨头用“AI伦理”包装自己时,他们的数据标注、内容审核等脏活,正以“众包”的名义甩给非洲、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Scale AI在菲律宾的子公司甚至搞“项目拍卖”,哪家外包公司报价低就把任务给谁,导致工人工资陷入“逐底竞赛”。

这场“AI革命”的真相,不过是资本换了个马甲继续吸血。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具有的与工人相独立和相异化的形态,随着机器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完全的对立。” 如今,“机器”变成了AI,“异化”却变本加厉。当Nate的CEO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那些在马尼拉闷热办公室里敲键盘的年轻人,正在用生命为硅谷的“创新神话”买单。

是时候撕开科技巨头的遮羞布了。AI不该是剥削的工具,更不该成为掩盖血汗的幌子。当我们追捧“智能未来”时,别忘了:真正的技术革命,应该让每个人都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是让少数人踩着多数人的骨头登上神坛。

来源:破壳科普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