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我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梦想。虽然走得极度坎坷,但却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我叫王笑,1972年出生在陕西西安,3岁立志,至今仍在践行。
有人说,一个50岁的中年男人,还怀揣梦想?真是可笑。
但我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梦想。虽然走得极度坎坷,但却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年近50岁的我)
我的父亲是沈阳人,母亲是浙江绍兴人,在那个年代,我属于支边青年的后代,也叫“三线子弟”,父母为支援三线建设,来自不同的地方。
因为这种特殊的背景,让我从小就生起光宗耀祖,做个不凡人的使命。
小时候,周围的人都认为我天赋异禀,我很小就能流利地说话;3岁,就能攥着笔写字;极爱沉思,不爱说话……和别的孩子很不同。
我清楚地记得,从3岁起就有一个梦想:我要上北大、去哈佛、进入曼哈顿……成为政界的风云人物!
而这个梦想,如今跟随了我近50年。
(50岁的我依然踌躇满志)
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志向?其实并没有任何人要求我,这全部都是来自于我自己的使命。
我希望为祖上恢复荣光,我想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我渴望成为“永垂不朽”的王笑!
而这个使命成就了我,也将我拉向了深渊。
有了这个志向,我就拼命地学习,从来不玩,这一点也不夸张……
学校的功课,我总是超额完成,刚发下来的新书,我用一个月就提前学习完了;老师每周留一篇作文,我会把相关主题的作文全写一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没有小孩子的贪玩和淘气,像动画片、小广播这些,我认为是极其幼稚的,我会看历史、有哲学的书;我也不愿让多余的情感干扰我学习,当有女同学对我有好感,我会极力回避,甚至在青春期会通过药物、练气功不让自己有生理反应……平时除了学习,我仅有的娱乐活动就是锻炼身体。(现在的我,还是喜欢把锻炼身体当成唯一乐趣)
勤奋到令人发指的我,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北京大学!
我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是学校年级前三,父母及周围的人,都认为我肯定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3岁的梦想,我一直牢记着,我一定要上北大!
1989年,高三那年,父母替我租了一个房子,窄窄的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放满了700本各种参考书。当时姨夫是北大的教员,也给我收集了很多资料。
在出租屋里,我没日没夜地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即使上厕所,也会拿着小册子背单词。
长期的精神紧绷,有一天,突然崩溃了……
我的视力一夜之间从2.0下降到了0.6,精神出现了异样,开始幻听、幻视,脑子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打架——“我要上北大”“我不要上”“我要上”“我不要上”……
这两种声音不断地在耳边回响,我头痛欲裂,无比抓狂。在那个黑暗的小出租屋里,我感觉自己掉进了无尽的深渊……
后来医生诊断说,我患了重度神经官能症。
我的梦想,我的世界,像大厦一样,顷刻间轰然倒塌……
患病之后,我又拼命复习了两年,最后却只上了个专科(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91级临床医学大专班)。
我的北京大学法律系、我的哈佛、我的曼哈顿……感觉像是一连串的笑话。
我对家人、对自己深感愧疚。
但也正是从小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使命,让我始终相信,我不能甘作一个平凡人。
既然上天把我的路都给堵死了,我不能当科学家,不能当政治家,那么我想当一个商人。
可是怎么当商人呢?
我当时有一条路径就是——医药代表。
1994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的医药代表还是一个很稀缺的职位,但是工资很高,当时只有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培养了第一批医药代表。
(23岁时的我)
传统观念可能认为,学医不当医生简直是大逆不道,因为我是大专学历,放弃成本不高,所以我就当了医药代表。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自荐到了浙江兰溪市,成了一名医药代表。当时兰溪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小城市,并不能实现我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于是,我转战来到了北京。
和许多北漂人一样,我也是从地下室起步的。
后来通过多方途径,找到了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驻京事务所。我是里面的第一个员工,用7个月的时间便成为了副首席代表,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把药品打进了北京三院,成功进入药品委员会的名录。
虽然当时我只是一个大专学历,但我带的团队里却有不少来自协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硕士、博士。
一个学历如此之低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工作能力的人,我是如何做到的呢?日本人也很好奇。
小时候的我,总是超额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做事之前充分准备的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
每次的方案提交,我都会充分做足planA、planB、planC、甚至是planD。
准时,我更是做到了极致,即使北京这么堵的交通,我也没有迟到过。不管什么事情,我会做出所有的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在北京做医药代表的工资很高,当时同学一个月只能拿几百块钱的时候,我的工资已经拿到了4800元,但慢慢发现这不太符合我的商业价值。
我想成为一个历史能够记得住的人,我想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于是我坐着硬皮火车,到了海南闯荡。
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找工作都是在报纸上剪贴下来的。我一份一份地找,误打误撞找到了一家地产公司旗下的药业公司,但没想到我刚去,就碰上海南的地产崩盘。
结果海南之梦,短短15天就碎了。
后来,我从海南又买了张船票到深圳。
这时候身上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为了在深圳活下来,我常常在公园里流浪,还混进过传销组织。那时候为了活下去,真的使尽了浑身解数。
不久后我又操起了老本行,这次是推销大型医疗器械。虽然我只有大专学历,却先后进入过深圳两家龙头高科技公司,并用两年的时间,坐上了华南区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但也因为只有大专学历,在这里我无法实现自己更多的梦想。
2005年1月6日,那天刚好是儿子满月,我辞掉了年薪六七十万的工作,带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心酸极了。
我知道这一生,为了实现梦想,成就自己,亏欠了家人太多,如今的我依然没有满足家人的期待,成为他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还是那个一无是处的自己。
(走过半生,已满眼疲惫)
我带着满心的愧疚,毅然决然进入了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金融领域。
我选择的是私募基金,在2005年私募基金的概念还没火,我应该是最早一波了解的人。当时我选择二级市场,号召全国中产阶级做全球配置,并创立了平台型网站——中国私募网。
也许是因为我的个性,也许是我太想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了,总是大胆地选择一些创新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条路容易走出捷径,却也承担着更高的风险。
后来私募基金遭到政策的限制,它像我职业生涯里的一团“烟火”,五彩斑斓地来,又化成灰烬,悄悄散去。
中国私募网结束之后,我想了很久,接下来该怎么办?再回到熟悉的医疗器械行业?我不愿意。那金融里别的领域?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离开这个行业,我又去挑战了另外一个我认为有可能成功的行业——游艇业。
广州是一个文化大省,要成为旅游大省,滨海旅游是广东的优势,那滨海旅游的出口是什么?游艇旅游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网上也铺天盖地对游艇行业进行宣传,我的一个朋友也建议,可以利用金融思维,做中国第一支游艇产业基金。
于是我进入了游艇行业。
但进入了这个行业,才发现内部极其复杂,让游艇游起来,至少需要九大部委的政策全部出动,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协同一些人创立了广东省游艇旅游协会,又协同保险公司研发中国第一支游艇保险,并尝试研发了游艇融资租赁合同,这些在当时都是首次,并且非常创新的举动。
(我在深圳湾,洽谈游艇海岛开发项目)
但是艰难的投入和创新的举动,并没有迎来游艇行业的春天。随着2013年“海天盛筵”事件的爆发,整个游艇行业崩盘了……我从深圳开到三亚的公司也相继注销。
我的游艇“烟花”,再一次哑然而止……
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我灰心丧气,通过游艇行业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有资深的潜水者、有独自环球旅行的人、有对自然极度热爱的人,还有我的好姐姐,曾出版过自己的一本书《踩着高跟鞋横跨太平洋》,以及后来我生意的伙伴……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认识到了生命的丰富性,也让我打开了另一种格局。
我开始思考跨国产业。
游艇生意结束后,我和我的另一个伙伴,开始做帕劳项目。
帕劳,是西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人口只有1.5万,被称为“上帝的水族馆”,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因为帕劳还没有和我国建交,中国人很少知道,我们可能成为一代侨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来了。
(我和帕劳的船长)
2014年我和我的伙伴,包下了从澳门到帕劳的航线,并同时在帕劳铺下了很多生意,除了包机,还有以旅游为核心的地接、餐饮住宿等。
在帕劳,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它就像现实版的“乌托邦”,承接着我们的各种想法,办中文报纸、办电话卡、数字货币……
我们还积极推动着中国和帕劳的建交,期待可能会成为侨领。
然而帕劳新一届的选举,推翻了我们所有的畅想。
新一届的总统开始禁止中国人在帕劳进行贸易,中国旅游局也发出决不允许与帕劳商业往来的倡议,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在帕劳的“乌托邦”,全部化为泡影……
此时,我已经48岁,3岁立志的“成才梦”,依然遥不可及!
这逼着我一个48岁的男人,又重新走入风雨中。
因为我是学医出身,便进入了儿童口腔领域——早期矫治。
(公司创立之初)
在这个细分的领域里,我又做了一个更细分的部分,叫吞咽辅助训练器,通过儿童低舌位的矫正,进行颜面管理。
这个极度细分的领域,可能99.9%的人都不知道,而它细分的市场盘子,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这个领域太小了,即使全吃了,还不如门口开餐厅的挣得多。
但这并不代表之后就不能发展,这个领域2000多名儿童牙医背后,是3.5亿的中国儿童,就像极窄的马六甲海峡,一旦闯过去就是浩瀚的太平洋……
我想,也许等到2025年国家卫健委的标准出台,所有的三甲医院都会有一个科室叫“儿童颜面管理中心”,而我将是儿童颜面管理中最早的启蒙者。
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一直在做梦,梦想着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梦想着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梦想着有一天功成名就,成为理想中的“哈佛风云人物”!
如果我不爱做梦,是不是就不会期待着成为“有为少年、有为青年、有为中年”?
是不是就不会一路辗转从西安到浙江、北京、海南、广州、深圳、帕劳?是不是就不用承受来自着家人的从希望、自豪,到失望、伤心的转变?
我一生坎坷,却无悔3岁时的梦……这铺垫了我一生绚烂多姿的色彩!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人啊,如果一辈子不做梦,该有多无趣。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千面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