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中西医如何治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16:21 1

摘要:OA并非是单一的关节组织结构改变,而是涉及到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和关节周围局部肌肉的各种结构组织改变,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丢失,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骨关节炎(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

OA并非是单一的关节组织结构改变,而是涉及到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和关节周围局部肌肉的各种结构组织改变,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丢失,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2017年全球疾病调查研究显示,膝关节是OA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膝骨关节炎(KOA)给患者、医疗体系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肥胖人口基数的增大,这种疾病变得更加普遍,据估计,全球目前有2.5亿人受到影响。

疼痛是KO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是迫使患者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

大量医学证据表明,慢性疼痛与焦虑和抑郁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慢性疼痛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样情绪,研究显示KOA患者的疼痛、功能与抑郁状态存在明显相关性。

因此了解KOA的发病机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医疗行业乃至全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

运动损伤水平

膝关节的软骨结构对于维持整个膝关节的正常机械运动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运动造成的损伤通常可以直接导致膝关节软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增加关节软骨组织丢失的风险。

另外运动损伤其他膝关节软骨组织(例如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也可以加速关节软骨损伤的发展进程,直接导致KOA的发生。

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KOA患者关节液中存在相对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炎因子通过刺激基质降解酶导致关节的进行性破坏和重塑,某些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会促进骨赘的形成,并导致软骨下硬化症。

促炎细胞介质主要是由位于病变关节组织内的免疫细胞通过局部代谢产生的,包括位于滑膜组织中的关节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免疫细胞;位于关节脂肪组织中的炎症细胞;以及位于骨骼组织中的其他细胞等。

炎症反应在KOA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需要大量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非手术治疗

KOA的早期治疗以控制疼痛为主要目的,在西医的非手术治疗中以各类口服药物为主,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药等。

NSAIDs虽然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但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产生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而且这类药物只起到对症支持治疗作用,并不能有效地阻止KOA的病程进展。

止痛药的种类繁多,以阿片类为主,如曲马多、可耐因等,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往往会产生机体依赖性甚至更严重的副作用,故临床应谨慎使用。

另外,糖皮质激素因具有强大的抗炎止痛作用,临床上也被用来治疗KOA,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能会增加骨质流失的风险,因此临床需酌情使用。

在关节腔注射治疗中,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几丁糖、臭氧等是很常用的药物,能改善关节腔内环境,减缓KOA的病情。

手术治疗

晚期KOA患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全膝关节畸形,药物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最终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即KOA的重建治疗,包括膝关节部分置换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虽然是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但创伤较大,花费高昂,且术后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调查显示,大约20%的患者对初次行TKA后表示不满意,而且高达34%的患者会出现术后持续性疼痛。

依据KOA的临床特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痹症”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对痹症的成因有了详细论述,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强调外邪侵袭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如久居寒冷湿地、贪凉、淋雨等,风寒湿邪灌注筋骨经络,留滞于肢节,经络痹阻不通即发为痹症。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描述的“历节风”特点与痹症极为相似:“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认为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外邪侵袭是外在条件。

另外恣意饮食肥甘厚腻之味损伤脾胃,内生湿热之邪;或跌扑碰撞损伤,导致气血瘀滞,亦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痹者,闭也,外邪留滞导致经脉痹阻不畅,瘀血停聚,气血运行失调,不通则痛;肝主筋,肾主骨,平素身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腠理不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无以濡养筋脉骨髓,不荣则痛。

中医治疗

中医内治法

痹症的基本病机是外邪留着筋脉骨节,经络痹阻不通,故治疗应以祛邪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精确的遣方用药。

周文涛等综合选用祛风除湿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之方药蠲痹汤治疗KOA,临床效果显著。

丁晓明等应用通利关节、健脾补肝肾之四妙散治疗寒湿痹阻型KOA患者,显著减轻了患者疼痛,改善了功能状况,提高了生活能力。

方磊等使用伤柏膏治疗120例气滞血瘀型KOA患者,结果表明伤柏膏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的关节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而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马晓东等联合应用自制通络壮骨丸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68例肝肾亏虚型KO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独活寄生汤也是治疗痹症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的经典方剂,它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和软骨细胞凋亡,用于治疗KOA疗效显著。

中医内治法往往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且没有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相较于西药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外治法

熏洗法可疏通肌肤腠理,调畅筋骨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其通过局部皮肤、黏膜直接作用于机体,发挥药物及物理温热作用。

研究显示中药熏洗治疗KOA多选用威灵仙、红花、伸筋草、当归、川穹等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贾柯等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KOA患者,方用海桐皮汤加减,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李志红等研究发现中药熏洗可以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关节软骨。

针刺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重要治疗作用。

网状Meta分析显示,诸如针刺、温针、火针、电针、针刀等不同针灸治疗手段用于治疗KOA均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马颖露等通过缪刺法结合膝三针温针灸疗法治疗KOA,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安全性较高。

张虹等通过观察电针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发现电针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顾钧青等采用针刀浅刺阳明经治疗早期KOA患者,可缓解关节疼痛与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灸法因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等作用,尤其适用于KOA的治疗。

研究表明,艾灸不仅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物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信释放起到镇痛作用。

周艳丽等曾报道艾灸治疗KOA临床效果优异。袁庆东等采用雷火-热敏灸治疗KOA患者,结果显示艾灸组较药物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张香妮等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KOA,结果显示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杨筱秋等分别采用悬灸、温针灸两种灸法治疗阳虚寒凝型KOA,结果显示两组灸法均可降低膝关节疼痛积分、炎性因子水平,且温针灸效果更为明显。

推拿通过运用多种手法综合作用于人体,具有疏经通络、运气行血、调和阴阳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推拿可能是通过调节软骨代谢,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局部循环,修复软组织等以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王玉霞等认为推拿可通过调节中脑边缘镇痛环路实现镇痛。

陈建华等采用推拿疗法治疗KOA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且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广泛推广。

赵明宇等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指导下,对60例KOA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显著。

宋石龙等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观察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分析,中医正骨推拿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僵硬、肿胀症状,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治疗。

KOA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漫长,目前虽然中西医治疗KOA方法众多,但不能完全阻止其病情进展。

而且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和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不断总结和探讨更为有效简捷的治疗方法,为广大KOA患者解除病痛。

来源:Mr王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