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观估计,市场整体通过周一已完成对30%+台海风险、40%+美国衰退风险、85%+杠杆风险及业绩风险、95%+关税风险的定价,短期风险释放基本到位。尽管如此,中长期风险仍未消除或完全定价,当前回调尚无法确认为牛市准备期和牛市启动期之分界线。市场整体仍有年内创新
主观估计,市场整体通过周一已完成对30%+台海风险、40%+美国衰退风险、85%+杠杆风险及业绩风险、95%+关税风险的定价,短期风险释放基本到位。尽管如此,中长期风险仍未消除或完全定价,当前回调尚无法确认为牛市准备期和牛市启动期之分界线。市场整体仍有年内创新低的可能性,弥补24年9月27日缺口的可能性不低,相比当前整体向下空间约10%、小微盘及泛科技相关指数约15%~20%。
……每周首日效应继续兑现,但周一暴跌后四连涨,可能预示短期趋势反转。预计下周回调时间约1.3~3.6个交易日,根据市场表现在7~8成仓位之间灵活加减;若持续反弹,考虑将仓位降至5.5~6.5成。考虑到中长期风险在短期内兑现可能性较低,可在目标仓位中枢之上加1成短线仓位。
周内,一涨二上跌下平三跌四涨五上跌下平,市场整体先涨后跌再涨再跌、区间震荡收涨,实际回调约2.25个交易日,恰好位于区间中值。
周内根据市场区间震荡在7~8成仓位之间灵活加减(6.5~8.5成亦未尝不可)、截至周五收盘7.5成以上为佳,应至少完成三轮仓位加减或调仓(即加、减至少各三次)。
全球关税的决策对于懂王团队难言正确,无论其有何政治目的,股债汇三杀仅是预演,2~3周后大概率可观察到更多混乱,月内形势便可能有变。考虑到在美联储鹰派言论后懂王光速滑跪,以及欧盟选择反制(即使仅是象征性),两个事件略超预期预示懂王团队有可能提前退让约谈。
整体而言,关税事件的(全球)进展对于东大持续有利(甚至略超预期)而对于懂王团队不利。尽管懂王高调宣布期限,但并不意味着关税谈判会在5月结束,参考当初更加高调的俄乌调停进展即可知。若东大关税谈判结束过早而条款并非足够优越(例如整体关税水平退至4~8年前或大幅削减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贸易壁垒),应当视为相对利空而非利多东大。
短期风险释放到位之后,随着年报和季报逐步披露,业绩风险定价将迅速由危转机,且很可能根据重要会议前后的各部门行业政策释放而加速。部分市场参与者囿于近期市场障眼法,形成短期下行风险未出清的一致预期,可能会成为导致集体踏空的误判。
2024年10月6日发布的《冲高寻顶:10月行情预判》提示:
A股历史上最多连涨8个交易日,恰好比“九阴真经”的最多连跌天数少一天、共5次,不考虑1995年前的2次(上市公司数量不足300家),其余3次分别是2015年5月下旬、2020年7月上旬和2024年2月。
前文曾提示通过重涨跌家数比、轻主要指数涨跌的统计方法识破市场障眼法,可以不受主要指数涨跌所惑,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预判市场。识破之后,强如24年9月也不过止步六连涨,而当前则止步五连涨,市场表现仅属合理而非过强。
24年上半年及之前的文章曾提示懂王理当最终胜选,尽管对手盘可以用包括不限于刺杀的多种手段狙击,而持有该战略预判观点者可能不在少数。24年7月中旬懂王宾州遭枪击后,A股市场整体形成下跌中继再次确认趋势向下,最终使得自24年5月中下旬开启的回调时间达到历史上限。
站在当时,主流叙事及下跌归因多囿于“Uninvestable”、“ABC”、“定投纳指”、“通缩”、“经济下行”、“失去的三十年”等等。如果站在当前复盘,上述曾经的叙事有哪些被证实又有哪些被打脸或证伪?该轮下跌是否可视为对懂王上台后包括不限于关税的风险进行提前定价?是否存在参考传统所谓打压股价吸筹建仓理论的可能性?
24年9月,懂王佛州再遇枪击,美联储如期开启降息周期,三巨头会议组合拳,中国资产暴动,短期上涨速度和力度皆创历史记录,至今踏空者无数。尽管看起来颇为阴谋论或地摊文学,但上述可能性至少并不为零。如猜想确实为真,当前或之后是否可能出现暗度陈仓、故技重施?
前文曾多次提示中长期风险仍存且可能性不低,美股仍可能等待30周线向下后尝试反弹触碰却不改中长期熊市,且与美国经济一样只有美联储不计成本方有改变趋势的一线生机。但是站在当前,避免风险无法缓释的最差情形的可能性值得重视,例如东大通过选择性挂钩以比08年更具主动权的方式向美国和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等。
所以,相比下行风险当前上行风险更值得警惕。24年9月后,市场整体出现再次探底且部分板块甚至创新低,市场表现符合从深度熊市进入牛市准备期的历史规律。但如果未来再次出现接近或弱于24年9月的普涨,即上行风险兑现同时确认进入牛市启动期甚至牛市主升期,根据历史规律,市场很可能将不再倒车接人,例如选择3300卖出者将不得不在3500、3700或更高重新买入。在留足仓位空间、持仓结构面向全年或至少年中的情况下,即使市场整体再次下跌10%~15%补缺,也更可能不过是预期中的中长期风险兑现,从而成为加仓至9成以上甚至满仓的良机。
每周首日效应继续兑现,重点关注业绩释放进入中后期的市场结构选择。预计下周回调时间约1.1~3.6个交易日,先择机加仓至8成以上,再根据市场表现在6.5~8成之间灵活加减。考虑到中长期风险在短期内兑现可能性较低,可在目标仓位中枢之上加0.5~1成短线仓位。
周内债市整体区间震荡,至少提供了两轮逢高做空后止盈的机会,维持逢高做空的策略。汇率压力未解,不担忧收益率下行风险,大幅下行则加空。不确定性未除且发债远未结束,也不担忧收益率上行导致错失做空机会。
市场整体止步五连涨而未出现上周提示关注的六连涨做空良机,故不苛求把握周一长空机会,短空即可、不空亦可,周内合约交割收贴水的短多机会更值得把握。逢低短多,关注下周可否出现时空到位、短多转长多的机会。
泛科技周内利好催化频出,包括不限于AI、机器人、脑机、核聚变、深海、低空等,由于整体仍处于规避业绩风险的偿债期,市场对催化不敏感。但科技牛再任先锋只是时间问题,维持泛科技不容错过、泛科技只进行板块内轮动而整体仓位中枢不减的判断不变,且部分泛科技例如算力已批量出现24年或25Q1业绩边际向好的迹象,AI应用仍最值得重视。从监管对于市场投融资平衡和含科量的发展要求出发,关注泛科技特别是科创板的再融资和IPO催化,发行效率和估值/炒作容忍度很可能超市场预期。
前文曾提示地产不稳则消费难兴,上周提示减仓消费及持有地产链,周内消费回调而地产链进一步兑现,且中介及高能级开发商弹性较大。至此,已可基本确认地产链实现了政策、实体、市场的见底复苏。消费仅是阶段性减仓和板块内调仓而非清仓,旅游、餐饮、免税、航空、院线等出行消费仍值得关注。尽管地产链短期动能可能出众,但从性价比而言已非最优选,考虑波段减仓或清仓。
近年长期低通胀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产周期的负面影响。今年长期低通胀压力大幅改善的可能性高于前两年,该判断类似于去年及年初“美股和美国经济风险在25年爆发的可能性高于前两年”的预判。若东升西降为真,则长期低通胀持续难以为真。促销费包括外贸转内销只是一时之策,要实现扩内需仍需直接增收(包括各种形式的发钱)和扭转收入预期。中国产能价值重估,全球市场和价值链再分配,则是重要手段,标志则是中国企业敢于提价停止内卷同时愿意让利员工和社会。
稳内需是盾,非美合作是矛,大力分享美股的市场和业绩从而打开众多中国企业市场和业绩天花板,值得至少同等重视。TMT可能是最受益的大板块之一,但不会唯一受益而是会溢出带动更多行业受益。如是,TMT会成为横跨科技牛和重估牛的大板块。例如,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影视传媒减少封建行会等痼疾负面影响,文化出海提升中国产品的品牌和文化认同。
前文曾提示早已饱受贸易壁垒之苦的行业如通信、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存在潜在利好,通信利好开始兑现,半导体长期受益于自主可控预期差较少,从体量和地位来说新能源优于医药。上周提示关注的风能、智电和钠电等皆有所表现,对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分布式能源+储能是快速补上能源基建短板的优先之选,市场似乎并未对此定价。适当关注军工潜在受益,优先与低空、深海、航天等相关的高弹性标的,弹性兑现后再调仓至中军白马。
灵活调仓,择机加减,轮动致胜。
来源:猫头鹰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