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文,传递一份穿越时空的礼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17:39 2

摘要:4月18日正值谷雨前夕,一大早,北京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生光洁尤其忙碌,今天,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作为2025“国际中文日”启动仪式的嘉宾,在现场分享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为了这次活动,她特意穿上了那条对自己而言有特殊意义的马面裙。

神州学人网讯(记者 贾文颖)4月18日正值谷雨前夕,一大早,北京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生光洁尤其忙碌,今天,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作为2025“国际中文日”启动仪式的嘉宾,在现场分享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为了这次活动,她特意穿上了那条对自己而言有特殊意义的马面裙。

光洁说:“对我而言,学习中文是命运给我的一份厚礼,也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宝藏。”今年,“国际中文日”的主题为“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活动上,中外嘉宾先后致辞,讲述中文作为穿越时空的礼物,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推动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和生动实践。

2025“国际中文日”活动现场

中文,传递爱与关怀

“这条马面裙是指导我参加‘汉语桥’中文比赛的中文老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说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吉利的颜色,希望这条裙子今天能给我带来好运气。”自打学习中文以来,光洁便收获了许多爱和关怀。

启动仪式上,光洁穿了自己心爱的马面裙

光洁来自西班牙,是第14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自幼年起,她便对中文情有独钟,小小的日记本里总是写满了自学的汉字。2017年,她的家乡——位于西班牙中部的托莱多开设了第一家孔子学院,由此,11岁的光洁便正式踏上了学习中文的旅程。

在孔院,中文老师们带着她学习中国文化,非常耐心地为她的中文学习提供帮助,“我的中文名字是我的第一个中文老师给我起的,我的原名Lucia是‘光’的意思,‘洁’代表着纯净善良,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之后,她在孔院经历了第一次过春节、端午吃粽子、中秋品月饼,充分体验了书法、国画、古典舞等中国传统文化。

中文是礼物,承载千年情感与智慧。以中文为纽带,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朋友们交朋交友、交心相知、相识相爱。德国伯乐中文音乐教室“唱歌学中文”学员满宏毅从十年级开始学习中文,并在2014年通过伯乐中文合唱团,拥有了第一次来中国游览的经历。在那次旅行中,他爱上了中国、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美食。他说:“我非常珍惜这段与中国语言和文化相伴的旅程,同时我也意识到,青年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力量,而语言有助于青年相互交流,并建立友谊。”

中文,带来成长与突破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语言之一。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不断深化,国际社会对精通中文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攀升。

来自刚果(金)的格雷克在迪兹瓦机电部工作,是一名自动化工程师,学习中文为他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选择,“我认为学习中文很重要,我既会中文,又掌握专业技能,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

在波兰奥波莱省,学生们通过学习中文开启了新的职业大门,艺术家们通过书法领略了东方美学。奥波莱省副省长祖扎纳·戈纳特-卡修拉说:“我还看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孩子们甚至能通过简单的一句‘你好’建立起珍贵的友谊,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力量。”

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学好中文,能够为人们提供看待和发现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思考方式,中文语法结构的复杂性和词汇的多义性,更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敏感度。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大学的意大利籍留学生小梅作为参与者之一,通过相声表演的形式,展现了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学习趣事,现场节奏很好,收获了不少笑声。

小梅(右一)参与相声表演《东言西语话中文》

能取得如今的表演效果,离不开小梅在台下的努力与磨炼,她很珍惜这次上台的机会,虽然台词不多,但她依然反复练习了很久。“除了语言障碍,我还要学表演和说话,这和日常说话有很大的区别。”其实,最初开始学相声,小梅只是为了克服自己内向的性格,但在学习过程中,她发现这种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负责此次表演的青年相声演员闫佳宝说:“很多留学生来学相声的意义也在于此,除了书本上学到的中文之外,他们更能体会到中国人幽默的思维和运用语言的智慧。乐是很简单的事情,但逗乐观众却是难事。”

中文,见证传承与延续

从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开始,汉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字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民俗变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如今,因为越来越多的中文学习者,汉字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有了更丰富的意蕴。

北马其顿汉学家冯海城的研究方向是文字学,他花了10年时间翻译《诗经》,还将《论语》《尚书》等翻译成马其顿语。在“新汉学计划”的支持下,他出版了《诗经》塞尔维亚语译本。他很喜欢《诗经》:“《诗经》的内容范围广阔、类型丰富,读者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美、欢乐、忧虑。”

如今,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中文学习者,正将自身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世界播撒中文的种子。

来自塞尔维亚的马予希在“新汉学计划”的支持下来华读博,她希望能把《红楼梦》翻译成塞尔维亚语,让当地人民能够看到这部中国经典著作。在翻译过程中,她发现最难的地方在于要从塞尔维亚语中找到一个对应的表述。“两国文化背景有差异,为了做好翻译,我现在只能尽可能多地阅读各类文献书籍,打好基础。”

马予希(右一)主持2025“国际中文日”启动仪式

马予希还提到,现在莫言、余华的作品在塞尔维亚很受欢迎,但是总体来说,来自中国的文学作品还很少,希望未来能把更多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带回塞尔维亚。

“我们书写的一笔一画,都延续着千年文明的薪火,我们说出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编织人文交流的纽带。”自2005年来华留学至今,索马里驻华大使和丹学习中文已有20年。博士期间,她的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传播,因此,她更懂语言的作用。她说:“中文作为友谊的桥梁,使得两国人民越走越近,不断深化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展望未来,中文也将继续为两国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索马里驻华大使和丹发表致辞

据悉,“国际中文日”于2020年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文联盟”共同发起,至今已举办5届。5年来,全球160多国1000多家机构举办活动超过5000场。今年,预计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上千场活动,共享中文这份跨越时空的礼物。(文内图片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

作者:贾文颖

来源:神州学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