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黑龙江省水稻育插秧技术意见》的通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18:21 2

摘要:为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结合我省气候特点和水稻生产实际,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5年黑龙江省水稻育插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区域生产实际,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为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标准化水平,结合我省气候特点和水稻生产实际,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25年黑龙江省水稻育插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区域生产实际,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17日

2025年黑龙江省水稻育插秧技术意见

当前我省水稻育秧大棚扣棚工作已全部完成,播种育秧工作已由南至北陆续开展。3月下旬以来,全省大部气温适宜,土壤墒情总体较好,但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降水量级不大,全省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气温前期小幅波动,后期逐步回升,总体不会对水稻育秧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今年全省春季气候和生产特点,建议各地“抢抓农时早育秧、精选良种防病虫、分类整地保插秧、科学施肥促生长”,力争4月25日前完成播种,5月25日前完成插秧,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基础。

一、精制秧土高台做床

提倡本田取土隔年用的方式,在清雪扣棚的同时备好苗床土。农时紧张时酌情备冻土(严禁盗取耕地黑土),在棚室内集中增温化冻晾干备用。配制营养土确保pH值适宜,推荐采用基质育秧。本田育秧宜采用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高台苗床,将床土整平耙细压实,确保达到旱育苗床标准。湿度过大苗床要加强通风散湿,对无法及时散湿苗床可采取湿做床、催大芽、“三膜”覆盖育秧,确保不误农时育壮秧。

二、优选安全成熟品种

选择耐寒性强、抗病性强、抗倒伏、熟期适宜的水稻品种,严格按积温情况选择审定品种,避免盲目选择晚熟高产品种,严禁越区种植。播前做好种子清选、晒种、芽试、消毒、包衣、浸种、催芽等工作,确保发芽率超过90%。浸种要保证累计80—100℃的足够积温,浸种温度控制在12—15℃范围内,通常浸种6—7天,并保证药液浸没种子。浸好的种子沥干水分,以30—32℃的高温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毫米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机插秧面积较大的种植主体,应根据预计插秧日期提前30—35天,适时分批播种,确保秧苗适期移栽。

三、适温适水培育壮秧

播种到出苗期大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最适温度25—28℃,如遇35℃以上高温,大棚要适时通风降温。秧苗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超28℃;2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2—25℃,不超25℃;3叶1心期以后温度控制在20℃,酌情昼夜通风,防止秧苗徒长。棚内温度夜间要保证7℃以上,如有低温,在大棚上盖草帘,小棚上覆棉被、麻袋片等,必要时在大棚内采取烧稻壳、炭火盆等措施,保温防冻。苗床水分管理要旱而不缺水,确保培育健壮秧苗。出苗期浇足底水,苗床过湿要晾床,过干处适当补水;2叶期前,不干不旱不浇水,过干处适当补水,促进根系发育;2叶期后,当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午间新展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时,要在早晨或晚上补水,一次浇足浇透。

四、防病除草“三带”下田

加强苗期病害防控,在水稻1叶1心、2叶1心分别喷浇pH值4.5的酸化水,预防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在喷浇酸化水基础上,选用噁霉灵、噁·甲水剂等喷雾防治。在稗草1—2叶期选用氰氟草酯等除草剂防除杂草。2叶期酌情喷浇1%硫酸铵水溶液,防止脱肥,喷后洗苗1—2次。插秧前1天施用磷酸二铵、噻虫胺、生物菌剂等,预防潜叶蝇,促进秧苗插秧后快速返青生长。

五、分类整地适时栽插

对秋季秸秆未翻埋地块,当土壤化冻后,首先秸秆粉碎还田,当化冻15厘米以上时,进行旱旋还田作业,在插秧前7—10天施基肥,随后灌1—3厘米“花达水”泡田2—3天,然后搅浆平地作业2—3遍,喷施除草剂,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对留茬高于25厘米的地块,及早清理地表秸秆,在插秧前7—10天施基肥后“花达水”泡田,泡田5—7天后浅水搅浆埋茬作业2遍,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对秸秆翻埋还田地块,如垡块硬度较高时,待土壤解冻10—15厘米施基肥,随后旋耕整地;如垡块硬度较低,插秧前7—10天直接灌垡块高度2/3水深泡田2—3天,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浅水搅浆平地作业2—3遍,喷施除草剂,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对无法旱整地地块,当土壤解冻18厘米以上,进行旋耕埋草作业。插秧前7—10天施基肥放水泡田2—3天,然后搅浆平地作业,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当大田达到待插状态、气温稳定通过13℃、秧苗3叶1心期时即可插秧。

六、精细田管提质增产

精准施肥,基肥以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二铵、钾肥混配为主,一般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5—30公斤/亩,或每亩尿素7—9公斤、二铵8—10公斤、钾肥6—7公斤拌匀施入,可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调整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用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后期可在返青、分蘖等关键时期,根据田间长势和需肥规律精准追肥。水层管理,水稻返青后要浅水灌溉,灌3厘米左右浅水层,提高水温、地温,以加速土壤养分转化,促进分蘖,待田间呈花达水状态后再灌下一茬水,坚持采取“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精准防控,以水稻减损提质增产为目标,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开展药剂防治,重点做好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鞘腐病、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稻稗、稗、野慈姑、萤蔺等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